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阶段不同,分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n=23)、活动HBsAg携带组(n=2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0)、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3)、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n=20)、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n=1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发检测乙肝病毒DNA,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50982.65±463.89)IgIU/ml、活动HBsAg携带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2206.56±4129.85)IgIU/ml、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1057.89±1052.49)IgIU/ml、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3173.65±268.49)IgIU/ml、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428.79±305.46)IgIU/ml、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802.79±311.45)IgIU/m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不同阶段,其血清HBsAg的定量值存在明显差异,和HBeAg阴性患者对比,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定量和乙肝病毒的DNA具有密切相关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治疗中,对患者使用预防抗病毒的效果。方法:研究团队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收了60名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需要进行治疗,因此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不同的治疗,以便比较治疗效果,肝损伤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肝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肝功能改善(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治疗中,对患者使用预防抗病毒是有效和有益的,可以降低肝损伤发生,改善肝功能。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预防性抗病毒 肝损伤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从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透视中职预防保健工作。方法:对2020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中职学校新生予以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验结果实施回顾分析。结果:按照调查结果明确到,中职学校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不断的下降,经过接种乙肝疫苗能够保护的人数不断的增加。结论: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可以有效的保护及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中职学校应该做好预防乙肝疾病的保健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 标签: 乙型肝炎 抗原抗体检测 中职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与抗凝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共纳入500名首次献血浆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参照组(250名,抗凝血液标本)和研究组(250名,枸橼酸钠抗凝剂的抗凝血液样本),均进行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液样本的HBV A值更高(P<0.05)。两组血液样本中有5例检测结果不一致,均为抗凝血样本,初检时出现灰区值或者反应,说明枸橼酸钠抗凝剂会影响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二次复检5例标本的结果基本一致,假阳性反应消除。结论: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时对血液样本进行抗凝血处理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需经过复检才能定论最终结果,避免漏查情况发生,从而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

  • 标签: 抗凝 血标本 酶联免疫法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平均分为实照组和探究组,对实组患者为轻度组,探究组为重度组,每组38例,此外再选择38例健康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和探究组患者的IgA、IgG、IgM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展开分析,提出对症治疗方法。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5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乙型肝炎肝衰竭,针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涉及的50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年龄区间18-68岁,平均年龄(38.92±11.07)岁,男性42人,女性8人,入院前,7名患者有过抗病毒治疗史(14.00%),5名患者合并急性戊型肝炎(10.00%),2名患者存在抗血吸虫IgM抗体阳性(4.00%),15名患者存在饮酒史(30.00%),20名患者存在吸烟史(40.00%)。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质量联系密切,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予以重视。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衰竭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 要∶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合并酒精肝病的具体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 方法:自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醛固酮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醛固酮 98例,醛固酮 95例。通过常规治疗后,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出现 ALD、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肝癌、肝脑疾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醛固酮组。治疗后 CHB联合 ALD组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 CHB和 ALD组。结论:与 CHB和 ALD患者相比, CHB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差。

  • 标签: 乙型肝炎 酒精性肝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隐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中的一种,但其检出率并不高,这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检测显示阴性相关。这一类患者是导致输血传播途径难以彻底阻断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分析这一类患者的特点,甄别相应输血传播风险,制定科学合理输血传播风险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HBV传播概率。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表面抗原 输血传播途径 输血传播风险
  • 简介:摘要:乙肝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发病特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深层黄疸等综合作用所致的病变。该病发病较急,并伴有严重腹水出血,发展后期会出现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临床反馈死亡率较高。对于临床治疗护理,如能及早发现,采取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后期并发症,改善后期可能出现的病情恶化问题,及时进行护理,保证肝炎的护理效果,提高辅助治疗效果。

  • 标签: 乙型肝炎 常规护理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对社区育龄女性乙型肝炎实施健康教育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 200 名社区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以乙型肝炎健康教育防治活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健康教育前后女性对乙型肝炎知识和乙肝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并调查乙型病毒感染接种疫苗的积极性。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后,育龄女性其对乙型肝炎和乙肝疫苗知识的掌握得分明显高于教育之前,且接种疫苗积极性也较高,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育龄女性实施乙型肝炎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其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了解相关防治知识,并提升疫苗接种积极性。

  • 标签: 社区 育龄女性 乙型肝炎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6月诊治的4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的治疗依从。结果 对照组完全依从156例,治疗依从为82.1%;实验组完全依从197例,治疗依从为96.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依从性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定义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选取健康人群定义为对照组(n=40),比较分析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明显偏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蛋白明显偏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偏高;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偏低;亮氨酸氨基肽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和5’-核苷酸酶明显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肝功能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DNA的效果。方法:纳入169例HBV感染和31例正常人,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其血清HBV-DNA含量进行检测,研究时间是2023年3月-5月。结果:对比HBsAg、HBeAg阴性组,HBsAg、HBeAg阳性组具有更高的HBV-DNA检出率与含量。虽然HBV感染的类型不同,但是都可检出HBV-DNA。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将HBV感染、复制与病程改变准确呈现出来,有利于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 DNA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心理上受到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并且有的肺结核患者还可能合并有乙肝病毒,二合并出现具有较高的危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抗结核治疗工作的开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此次研究,结合多为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了解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的抗结核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乙肝病毒 抗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延续护理对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出院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肝功能指标、治疗依从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延续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延续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指标变化,同时监测患者治疗依从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延续组干预3个月后ALT、AST、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遵医嘱用药等依从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糖尿病 延续性护理 肝功能 血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从本校抽取不同专业的学生,共116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分配法将学生进行分组,有对照组学生58名,展开常规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教育,而另外的58名学生为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多样的健康教育,对两组学生的教育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对乙肝病原体、乙肝传染途径、日常生活是否会感染乙肝、感染携带能否结婚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相比对照组学生明显更好,(P<0.05)。结论:对于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实施多样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的正确认识,值得推广。

  • 标签: 大学生 乙型肝炎防治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