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提要定时的结肠造口灌洗可以训练肠道规则的蠕动,达到形成与正常人一样的有规则蠕动的肠道。与自然排粪法相比.灌洗能明显减少排便次数,消除或减轻人工肛门的气味,减少肠道积气.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心理负担也明显减轻。作者等对36例灌洗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占造口病人的11%(36/423)。对回复的24例问卷进行分析,灌洗时问:<3年的8制,>3年的16例。病人对灌洗评价:艰好22例(91.7%).较好2例(91%),无不良反应。多数患者认为排便可自控,不需用造口袋,经济,减少了排气、肠鸣音及皮肤刺激,便于社交、旅行,提高了舒适感等。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灌洗法 禁忌证 操作步骤
  • 简介:我科1996—2005年收治左半结肠癌急性结肠梗阻患者16例,均手术证实。结肠癌导致的急性肠梗阻,为闭袢性肠梗阻,故迫使医生在未行肠道准备的情况下急诊手术治疗。为正确处理术中癌性梗阻的结肠腔,保证术后吻合口的安全Ⅰ期愈合,我们采用术中结肠顺行灌洗,提高肿瘤Ⅰ期切除吻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现结合文献作一探讨。

  • 标签: 左半结肠癌 急性梗阻 灌洗 Ⅰ期切除吻合
  • 简介:目的:提高结肠脂肪瘤的术前诊断率和疗效。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1971-2002年我院收治的10例结肠脂肪瘤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术前确诊率为60%。9例行结肠节段切除或半侧结肠切除术,1例行电子结肠镜电灼切除肿瘤,疗效满意,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钡剂灌肠、电子结肠镜、腹部CTK、MRI等均为结肠脂肪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CT对确诊的意义较大。对于有症状者应行手术治疗,主要行结肠节段切除术或电子结肠镜电灼切除术。

  • 标签: 结肠脂肪瘤 术前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特发性结肠直肠破裂(IRCR)临床上极少见。1990年Pomerantz等检索世界文献报告仅有95例。我院从1970年至今共收治4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70岁。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无便秘史,入院后逐渐出现下腹部疼痛伴恶心,未吐。查体: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白细胞16.3×10~9/L,中性0.83。腹平片无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系膜缘对侧1.5cm破口,肠管无明显其它病变。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口术。术后病

  • 标签: 结肠直肠 乙状结肠系膜 特发性 肠鸣音 急性腹膜炎 病例报告
  • 简介:我院及原第227医院1984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1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44~7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h~4天。既往有慢性便秘

  • 标签: 乙状结肠自发性 穿孔例 自发性穿孔
  • 简介:先天性巨结肠症是较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肠远端及直肠由于肌层的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小儿排便功能障碍出现便秘,腹胀及营养不良。巨结肠灌肠是该病一种较特殊的治疗方法.也是巨结肠灌肠根治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但巨结肠灌肠难度大,临床上常出现肛管难以插入,灌肠液进出困难,难以达到灌肠日的,甚至影响手术进行,引起术后并发症。为了使灌肠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灌肠效果,本文对巨结肠灌肠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灌肠方法 肠道发育畸形 病理
  • 简介:<正>Halsted(1894年)首创乳腺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百余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术式。近半世纪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特别是近20多年来由于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概念也随之有所更新。主要是:①乳腺癌从发病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能隐藏有微小远处转移,故局部无止境地扩大切除范围,无助于改善予后;②Halsted认为乳癌转移方式是循解剖学模式,即由局部瘤灶转移到区域淋巴结,以后再发生血行转移。现代研究认为,肿瘤转移是无次序、跳跃式的,不一定由近及远,局部淋巴结并非肿瘤转移的屏障。总之,乳腺癌手术范围的大小,对患者的予后似难的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手术治疗 肿瘤转移 传统根治术 生物学特性 乳腺癌根治术
  • 简介:患者,男,42岁,发现颈前一肿物一月余,2004-11-15来我院就诊,近期有多饮、消瘦,无心慌、多汗、性躁等症状。查体:声音嘶哑、低调,颈软、气管居中,左颈前部可触及肿块约2.5cm×3.0cm,质中等、光滑、界清,无明显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B超示:甲状腺左侧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左侧叶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 标签: 甲状旁腺癌 误诊
  • 简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Ogilvie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结肠梗阻,常继发于全身严重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gmuqf我院1990~1999年治疗8例Ogilvie综合征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肠穿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对12例新生儿结肠穿孔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新生儿结肠穿孔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应重视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避免手术扩大化。

  • 标签: 新生儿 穿孔 结肠
  • 简介:结肠粪性溃疡穿孔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文献报道较少,早期诊断较困难,常伴发结肠癌,预后差,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手术。本院自1990至2004年共收治结肠粪性溃疡穿孔15例。行病变段结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和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端结肠造口术。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溃疡穿孔 结肠癌 治疗 早期诊断 结肠切除 结肠造口术
  • 简介: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结肠损伤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1988~1998年24例腹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24例结肠损伤中有9例发生误诊(占37-5%);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致使结肠损伤后早期症状不典型。结论 提高对结肠损伤的认识,了解结肠损伤的特点,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结肠损伤的误诊率。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结肠损伤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手术时机、处理方法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梗阻性结肠癌作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作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Ⅰ期切除;先行造瘘、后行Ⅱ期切除或单纯造瘘结合术后化疗.结果Ⅰ期切除吻合38例中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2.6%),Ⅱ期吻合术11例中没有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有效肠道减压,清洁肠腔,正确的吻合技术及作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才能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梗阻性结肠癌 手术时机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观察肠炎康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炎康组62例采用肠炎康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66例口服SASP,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纤维肠镜、病理活检的变化情况.结果:肠炎康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5.2%,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肠炎康治疗慢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慢性结肠炎 肠炎康 保留灌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穿孔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结肠癌并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及预后.结果全组术后死亡8例,其中术前伴有中毒性休克的6例均死亡,术前无休克而术后出现结肠瘘、中毒性休克死亡2例.采用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治疗7例,均获痊愈.结论术前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非常重要.在病人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仍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结肠癌 穿孔 手术
  • 简介:<正>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上升到首位。因些,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肿瘤,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决定乳腺癌预后的关键。本文重点讨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意义乳腺癌具有好发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其发生率之高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临床实践表明,初诊乳腺癌患者中约半数以上已经发生血行转移,而这些微小的转移癌灶,虽然潜在于体内,但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难查出。李树玲报道Ⅰ期乳腺癌虽经根治性手术切除,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预后 乳腺肿块 远处转移 B型超声 乳腺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