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肠淋巴瘤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方法回顾经肠镜(4例)、手术(8例)证实的结肠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结肠淋巴瘤大多表现为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CT对诊断结肠淋巴瘤的有独特的优越性,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肠 淋巴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32例IC和45例UC患者资料,对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肠镜表现、病理结果、复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以老年女性居多,基础疾病多,多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便血,病程短,有自限性,肠镜下病变多累及一侧肠腔,直肠少受累,呈节段性分布,病理结果以慢性炎症为主,小血管纤维素血栓形成,少见中性粒细胞浸润,2周后复查肠镜,镜下炎症明显消失。UC病程长,腹痛不明显,粘液血便为特异表现,镜下病变呈连续性,多源于直肠,溃疡与炎性增生并存,病理学表现为大量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浸润,典型者可见隐窝脓肿,2周后复查肠镜,仍可见溃疡面。[结论]IC与UC极为相似,应全面结合病史及内镜特点进行诊断。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前后 对比分析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其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等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不难,约50%的急性阑尾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仍要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诊断,以减少误诊及漏诊。

  • 标签: 不典型阑尾炎 结肠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年轻乳腺癌的诊治率及远期生存率。方法对病理明确诊断的年轻(≤35岁)乳腺癌患者54例及老年(≥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期、侵犯脉管、ER、PR阳性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分析,年轻组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而从HER-2阳性表达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不良,临床上应提高对年轻乳腺癌的警惕性并加强宣教。

  • 标签: 乳腺癌 年轻女性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中药直肠滴入法对患有结肠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8例患有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结肠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肠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直肠滴入法对患有结肠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中药直肠滴入法 结肠炎 治疗
  • 简介:目的中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造1:3术后人工肛门置入粗蘑菇头引流管荷包,直接开放协助结肠排气排便,探讨其减少切口感染、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方法采集武警指挥学院医院2004年10月至2012年1月中低位直肠癌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蘑菇头组)于乙状结肠造口即人工肛门置入蘑菇头荷包并通过引流袋直接开放,术后约5d拆开荷包,拔除蘑菇头引流管。对照组(一期开放组)乙状结肠造口直接开放。对二组患者的造瘘口、手术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腹胀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流食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中出现造口本身切口感染1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1例,切口周围粪水性皮炎2例,腹胀3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6±4.5)h,术后进流食时间(18±3.5)h。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造口切口感染6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5例,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1例,腹胀2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4±5.5)h,术后进流食时间(17±4.7)h。二组间数据比较,造口切口感染、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310、9.4118、7.9542,P均〈0.05);腹胀、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t=1.5415、0.9347,P均〉0.05)。结论蘑菇头引流管荷包法协助乙状结肠造口排气、排液,既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造口切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又能协助早期排气、排液,减少腹胀出现,有利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早期进食。不但工作量小,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引流术 结肠造口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右肝巨大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可侵及肝圆韧带根部、左肝管,偶尔能达到左右肝管汇合处。有时肿瘤长得巨大,可达到肝圆韧带和左肝管,由于将侵犯肝管的肿瘤完全切除存在技术上的困难[1],这种他犯常被考虑为手术切除的禁忌证。

  • 标签: 结肠肿瘤 肝转移瘤 扩大右肝切除术
  • 简介:腺癌的外科治疗仍极具挑战性。术前影像学评估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极为重要。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基于若干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以日本胰腺学会淋巴结分组为基础,建议清扫至第二站淋巴结。如能做到切缘阴性,可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的切除术式。肠系膜上动脉切缘最易有肿瘤细胞残留,应完整切除胰腺钩突。由于病理学对RO及R1切除判断标准的再评价,应重新审视Rl切除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价值和意义。由解剖学层面对胰腺系膜的探讨及临床应用有助于提高腹膜后切缘的阴性率。需建立和推广标准规范的治疗及评价体系,以使更多患者获益。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规范 切缘状态
  • 简介:1胰腺癌的现状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唯一“有效和可治愈”的手段.但切除率低、仅10~30%;化疗可改善生活质量,有姑息性治疗的作用,但难以提高长期存活率;放疗可改善症状、尤其是缓解疼痛,总体疗效不理想。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早期诊断率〈5%),易浸润转移、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5%)。因此,有学者认为胰腺癌具有“灾难性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胰腺癌 早期诊断率 姑息性治疗 长期存活率 5年生存率 生物学行为
  • 简介: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照组患者给予延迟肠内营养(DEN).观察并且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等,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等营养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D3、CD4、CD8等免疫参数高于对照组;且IL-2、IL-6、IL-10等炎症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EEN对术后结肠癌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结肠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态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过去几十年中,胰腺癌的结局没有太大的改变。能够早期诊断本病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这就要求发现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子标志物,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血清分子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方式,本文就传统和新出现的分子标志物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标志记 生物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为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肿瘤大小、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2例三阴性乳腺癌均通过术后病理确诊,占同期乳腺癌患者总数的23%。本组病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68.16%,显著低于非TNBC患者(85.68%),常见的转移部位主要是肺、肝脏、脑、骨转移。结论三阴性乳腺是发病率低、组织学分级高、复发转移快、死亡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的高度恶性肿瘤。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传统的胰腺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从生理角度上来讲有一定的缺陷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各国学者围绕消化道重建提出了众多的手术改进和新方法。但直到现在,对这些术式的效果评价仍然处于矛盾和争议之中。胰腺癌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应保持其原有的生理功能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的重建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外科医师应该依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患者的基础状态和医生的经验等综合考虑,而不应固守某一种重建方式。笔者就胰腺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法的选择结合文献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消化道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普通术前访视和术前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反应、围手术期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无显著性差异(P〉O.05),实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嗣手术期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围手术期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术前 心理干预 乳腺癌
  • 简介:目的通过290例前列腺癌病例来探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山东省立医院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1月入院的29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PSA≤4ng/ml,4ng/ml20ng/ml分成A、B、C、D四组。结果PSA应常规检测,fPSA对于灰区的诊断尤为重要。然而实际上我们只注重tPSA的检测,fPSA很少应用。结论我们证实了指南中穿刺指征的正确性,然而我们实施情况和指南还有差距。本研究没有能证实指南中骨扫指征的正确性,并且认为PSA≤20ng/ml或Gleason评分≤7分,骨转移的阳性率并不低。与指南规定的治疗原则相比,我们还需要努力,如M1期病人我们不能再实施根治。并且可能因为医生的观念问题和病人的配合问题,指南中介绍的化疗和放疗方案,我们实际上罕有运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 简介:<正>前列腺黏液腺癌临床罕见,我单位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予以总结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尿频、尿急8月余,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现前列腺癌2周"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时出现尿频及进行性排尿困难等典型前列腺增生症状,自诉射精后排尿时常伴有透明胶冻样成块固体流出。于外院行CT示"前列腺占位并累及膀胱,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随后于该院行TURP(具体不详),术中切除前列腺、尿道及膀胱内组织送病理,术后病理示:"(前列腺、尿道)前列腺黏液腺癌;(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部分细胞增生活跃"。为排除黏液腺癌是否由胃肠

  • 标签: 黏液腺癌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癌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内翻性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我院86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Ⅰ期切除吻合术的49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而行Hartmann手术的31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结肠癌标本57例,分别提取结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中总RNA并行逆转录反应,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配对标本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采用u检验。结果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0.421(0.016~1.241),显著高于其在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的0.128(0.000~0.3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3.783,19〈0.05);miR-155的表达增高与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u=2.364,2.152,2.338,2.214,P〈0.05)。结论miR-155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miR-155可能作为原癌基因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结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微小RNA MIR-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