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自发性乙结肠破裂是指乙状结肠在无明显病理改变(肿瘤、憩室)或外伤等诱因情况下出现的突发性穿孔破裂。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因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易导致粪性腹膜炎,如不及时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1~3]。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 临床诊治 并发症发生率 病理改变 穿孔破裂 临床表现
  • 简介: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根治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症 微创治疗 HIRSCHSPRUNG 严重并发症 肛管吻合术 治疗方法
  • 简介:腺癌是美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癌症死因,2009年中估计有192370个新发诊断病例同年死亡40170人。尽管从1990年以来乳腺癌的病死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年龄20~5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原发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目前,在大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成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人工肛门袋的应用是否恰当,对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184例患者人工肛门袋应用及改进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人工肛门袋 结肠造口术后 低位直肠癌 肛门成型术 治疗方法
  • 简介:腺癌是预后较差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统计,全球男性胰腺癌患者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女性患者居第9位,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始终低于5%。虽然我国胰腺外科水平不断进步,胰腺癌手术切除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但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仍然较差。本文就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正>背景:性功能是前列腺癌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HRQOL)最常受损的部分。然而,目前尚缺乏能够个体化预测前列腺癌治疗后患者勃起功能的检测手段。目的:根据每个前列腺癌患者的特点与治疗方案的不同来预测其长期勃起功能。方法:在一项多中心纵向队列研究(前列腺癌预后和治疗满意度质量评价;统计自2003~2006年)中,统计治疗前患者的特点、健康相关的性生

  • 标签: 前列腺癌根治术 勃起功能障碍 治疗后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性功能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补救性手术的临床价值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短期内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接受不同方式的扩大手术,其中31例证实甲状腺组织有癌残留和(或)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达62%。大部分患者经过随访,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首次手术范围不规范的甲状腺癌患者,有必要短期内再次彻底切除病灶,但要注意避免喉返神经特别是甲状旁腺的损伤。

  • 标签: 甲状腺癌 补救性手术
  • 简介:腺癌发病率在我国日趋上升,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4%,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复发率较高,往往需要术后放化疗。我院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化疗,其中40例患者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行化疗的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疗 中药
  • 简介:<正>背景:很少有人认识到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一种高危因素,目前这种内在联系的研究已经包括了前列腺癌易感基因可能出现的位置—17号染色体q21-22片段。方法:自肿瘤基因相关区域的家庭中选取了94个非相关的前列腺癌病例,并按照遗传基因的顺序检测了其17号染色体q21-22片段中的200个基因。并应用家系成员、门诊病例和对照组去描述基因突变的频率。结果:从四个不同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一个

  • 标签: 前列腺癌 高危因素 易感基因 染色体 遗传基因 肿瘤基因
  • 简介: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但术后往往遗留较大不规整的瘢痕,影响美观。镍钛记忆合金(nitinolmem-oryalloy,NiTi-MA)是一种新型功能型生物医用材料,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治疗 缝合技术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 简介:目的通过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ORP)的对照研究,评价LRP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例44例,其中行LRP15例、0RP29例。比较两纽间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LRP组15例,成功完成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71.21±109.20)min,平均出血量(395.57±310.07)ml。ORP组2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4.73±64.95)min,平均出血量(746.62±604.55)ml。两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9、2.04,P均〈0.05);而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8、1.27,P均〉0.05)。结论LRP在出血的控制方面优于0RP,LRP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前列腺癌 开放 腹腔镜 根治
  • 简介:目的探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4~6个周期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63例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远期化疗疗效.结果化疗后随访时间16~30月(中位30.6月).6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83%,其中完全缓解率57.14%(36/63),部分缓解39.68%(25/6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6例(57.14%),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5例(39.68%),恶心呕吐33例(52.38%),腹泻14例(22.22%),口腔黏膜炎13例(20.63%),乏力虚弱10例(15.87%).术后死亡7例,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21例,3年生存率88.89%.结论应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TNBC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3年生存率.

  • 标签: TAC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联合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及《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承办的“2012年第七届全国乳腺癌重庆论坛”将于2012年12月14—17日在重庆市隆重召开。

  • 标签: 乳腺癌 重庆市 论坛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中华医学会 会议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伴骨关节疼痛3月'入院。患者5年前因'肾衰竭'病因不详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同时给予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治疗。3月前患者出现双膝关节酸痛、伴双下肢骨痛、全身皮肤瘙痒,疼痛进行性加重,以至于不能上台阶。1月前查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436pg/ml,经口服骨化三醇0.25~1μg/d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复查iPTH2400pg/ml,血红蛋白84g/L,血钙2.59mmol/L,血磷3.53mmol/L。为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就诊于我院,甲状旁腺B超检查示:右下甲状旁腺1.

  • 标签: 规律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切除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 双膝关节 贫血治疗 骨化三醇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5%,COX-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组中淋巴管密度(D2-40positivelymphvesseldensity,LVD)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且LVD与COX-2的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LV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在COX-2可能通过受体途径诱导肿瘤淋巴管的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环氧化酶2 淋巴管生成 淋巴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及胀亡的影响。方法用机械融合法制备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将肺腺癌A549细胞暴露于该粒子中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MTF法检测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体外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结果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在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于G2/M期,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空泡化,染色质凝集,胞浆溶解。结论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具有体外抗肺腺癌系A549的作用,细胞增殖阻滞于G2/M期,阻断细胞周期的进展,导致癌细胞溶解坏死,诱导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顺铂 肺癌
  • 简介:目的分析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比改进组225例和对照组176例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不同的腋窝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区别。结果改进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例(5.8%)及71例(40.3%),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5例(2.2%)及54例(30.7%),出现患肢水肿分别为0及42例(23.9%),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腋窝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分别为(350±50)mlvs.(430±70)ml,(5.7±0.7)dvs.(7.3±1.5)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改进皮瓣游离方法、腋窝引流的方法及伤口包扎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上肢 坏死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Her.2阴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SCI引文数据库和CBM数据库,收集采用化疔联合与不联合贝伐单抗治疗Her-2阴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查阅ASCO、ESMO近三年相关会议和2012年NCCN指南,以及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期刊,检索时限均截至2012年2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人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请专家协商决定而后,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出文献132篇,最终纳入4个RCT,共3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贝伐单抗可延长Her-2阴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0.67,95%CI(0.57,0.79),P〈0.001],但未能延长总生存期[HR=0.92,95%CI(0.82,1.02),P=0.121];在安全性方面,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出血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增多,而血栓、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感觉障碍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伐单抗可延长Her-2阴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未能延长总生存期,与单纯化疗相比3至4度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今后尚需进一步探索贝伐单抗用于乳腺癌解救治疗的最佳适应人群。

  • 标签: 乳腺癌 HER-2 贝伐单抗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TNF-α基因中–308G/A位点多态性和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前列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筛查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11)、EMbase(1990~2011)、CNKI、CBM、VIP和WanFangData,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出关于TNF-α-308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月。在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4和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4919例前列腺癌患者,5210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前列腺癌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AAvs.GG[OR=0.92,95%CI(0.71,1.20),P=0.55]、GAvs.GG[OR=1.11,95%CI(0.90,1.37),P=0.33)、AAvs.GG+GA[OR=0.91,95%CI(0.70,1.18),P=0.47)、GA+AAvs.GG[OR=1.11,95%CI(0.90,1.36),P=0.33)、等位基因Avs.G[OR=1.07,95%CI(0.91,1.26),P=0.39]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均无相关性;②以人种为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TNF-α–308位点的多样性在不同人种中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现有证据显示,TNF-α–308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可能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关。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的方法对腋窝积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乳腺癌并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178例随机分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治疗组,n=98)及切除全部肩胛下肌群筋膜腋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n=80),比较两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拔引流管时间,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切除腋窝淋巴结平均数、腋窝皮下积液例数(发生率)、拔管时间、拔管时间超过14天例数及发生患侧上肢水肿例数依次为:15.1个/例,6例(6.1%)、7±0.5天、4例及3例,对照组为14.8个/例、9例(11.3%)、9±0.5天、12例及7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水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拔管时间较后者短,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损伤更小,发生腋窝皮下积液及患侧上肢水肿的几率低,不影响肿瘤分期.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皮下积液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