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现中西医治疗方法有限,多为药物及手法治疗,而卒中便秘的发生将减慢患者康复进度,影响预后。眼针是由彭静山教授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由王鹏琴教授继承发展,首创眼针针康复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眼针理论,眼针针康复优势,现探讨眼针针技术在脑卒中便秘的应用理论。

  • 标签: 脑卒中 中风 便秘 眼针带针
  • 简介:有关钢板及螺丝钉断裂的取出方法报道较多,而复杂性股骨锁髓内钉断裂的取出报道尚少,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现就取出不同断裂类型的股骨锁髓内钉中的7例复杂性断钉取出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55岁,平均41岁,骨折位于股骨干中段者2例,中下段者5例,粉碎骨折4例,简单横断3例,均为切开逆行打钉;髓内钉主钉断裂位于骨折端近侧约3cm者,合并封帽进入梨状凹骨质内约0.5cm1例,位于骨折端近侧约6cm者1例,于骨折线远侧2cm以内2例,2cm以上3例;单纯主钉断裂3例,合并锁钉断裂3例,其中1例4枚锁钉断裂3枚,且3枚锁钉断裂为3段;断裂时间于术后4个月~2年,平均9个月,均为骨折不愈合。1.2方法:1.2.1髓内钉主钉断裂位于骨折端近侧约3cm者,合并封帽进入梨状凹骨质内约0.5cm1例:本例因封帽进入骨质,在梨状凹处寻找困难,无法顺行取出近侧残钉,先把锁钉取出,暴露骨折端,加大畸形,露出残钉远侧并拔出,再把残钉插入近端髓腔,顶住近侧残钉,锤击,使近端残钉上移,突破梨状凹皮质,屈髋关节继续锤击,在皮肤处可摸到突起,切一小口,取出...

  • 标签: 取出体会 复杂性股骨 带锁
  • 简介:摘要:探讨肩胛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肩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7月-2020年7月入我院住院偏瘫肩痛患者80名,随即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偏瘫患侧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包括:1.偏瘫上肢的运动治疗;2.中频电疗;3.针刺治疗;4.中药熏洗;治疗前后4周对2组患者的上肢进行评估,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主观意识疼痛评估量表(VAS)及改良Bathel量表进行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34);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两组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折的骨不连治疗,主要采用锁髓内钉,重点讨论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2021年12月,选择治疗的50例下肢创伤骨折,出现骨不连症状的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疗法,设为对照组,锁髓内钉疗法,设置为研究组,对于患者的各个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手术指标、并发症比较,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患者下肢创伤骨折,会出现骨不连症状,因此要采用锁髓内钉疗法,才能尽早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少,治疗安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下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髓内钉应用于股骨干骨折骨不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2008年9月21日至2016年11月8日我院5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加压钢板固定,予以观察组锁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手术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血量(322.71±6.82)ml、术后引流量(104.05±2.33)ml,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两组操作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8.00%,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结论锁髓内钉应用于股骨干骨折骨不连中,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救治中展开锁髓内钉疗法的效果。方法 :通过筛选 62例因四肢创伤骨折、于 2014年 7月至 2017年 2月间入住我院的患者,均存在骨不连症状,并依据不同疗法分组:Ⅰ组 32例统一施以锁髓内钉疗法,Ⅱ组 30例施以加压钢板疗法,统计两组病例手术指标及其优良率。结果:Ⅰ组 32例优良率 93.75%( 30/32),Ⅱ组 30例 73.33%( 22/30),( P< 0.05);Ⅰ组手术指标相较于Ⅱ组表现出优势,( P< 0.05)。结论:当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出现骨不连现象,展开锁髓内钉疗法实践效率高,推荐选用。

  • 标签: 加压钢板疗法 四肢创伤骨折 优良率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绝经女性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POP)中应用环形托型子宫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重度POP(腔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在经过子宫托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FDI-20、POPDI-6以及UDI-6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患者佩戴的满意度平均分为(92.47±4.36)分。其中只有一名患者在佩戴出现阴道炎,且觉的佩戴和摘取太困难。结论采用环形托型子宫托治疗绝经女性重度POP(腔器官脱垂)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绝经后女性 子宫托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不同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呈下降趋势。结论RFA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VX2肿瘤 射频消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诊治的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共7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3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35例,采用锁髓内钉治疗患者为观察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VS80.00%),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骨不连的作用价值。方法 我院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其中给予参照组传统治疗,治疗组进行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结果 治疗,参照组的临床手术指标改善情况,低于治疗组。结论 采用锁髓内钉,对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骨不连进行治疗,术后出血量少,所恢复的时间短,整体预后效果更高。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骨不连的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锁髓内钉,二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更好,缩短手术时长,加快术后康复,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胫骨与股骨干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动力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不连食物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使用锁髓内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带锁髓内钉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锁髓内钉用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的患者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名。对照组实施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锁髓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治疗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干骨折 四肢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治疗中加压钢板,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作用。方法:取63例观察对象(即:我院2019.03至2021.05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密封信封抽选分组,行锁髓内钉固定治疗(n=33观察组)和加压钢板治疗(n=30,常规组),比较并发症率、引流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观察组并发症率0.00%(0/33),比常规组16.67%(5/30)低,骨折(24.35±6.31)周愈合,比常规组(30.54±6.22)周早,总有效率96.97%(32/33),比常规组76.67%(23/30)高,引流量(122.47±24.88)ml,手术时间(122.75±28.86)min,出血量(210.18±71.36)ml,比常规组少,P<0.05。结论: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减少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术中引流量、手术时间、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率,加快骨折愈合进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骨不连 四肢创伤骨折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用普通加压钢板展开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用锁髓内钉对患者展开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骨不连干预结局更好,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锁随内钉内固定应用于骨不连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骨不连干预结局,该手术内固定方式值得推广 。

  • 标签: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普通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后骨不连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蒂皮瓣移植修复应用系统护理与普通护理对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蒂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合计8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分别开展普通护理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炎症因子指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指标更优、护理满意度和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蒂皮瓣移植修复应用系统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护理,皮瓣成活率更高、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 成活率 系统护理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四肢创伤骨折到院治疗,对出现了骨不连症状的患者开展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从而研究该治疗方法发挥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际开展中,选取的样本来源均为医院收治患者,患者由于四肢创伤骨折出现了骨不连症状之后,于2021年9月-2023年4月到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样本确定,样本分组模板为对照、观察两个不同小组,将68例患者平均分入小组模板,选择不同治疗方式,最终比较小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由于四肢创伤骨折入院,针对出现了骨不连症状的患者,确定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疗效率。

  • 标签: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