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邯郸地区临床红细胞类制品使用规律,建立最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以指导血液机构的相关业务工作。方法对邯郸市2002年1月~2013年12月每月向本地区临床供应红细胞类制品量,经Epidata3.0双录入数据,导入IBMSPSS21,对临床用血量采用曲线回归和专家建模器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选出最优模型,再利用该模型对临床用血量进行预测,并验证模型效果。结果曲线回归方程中R。最高的曲线为三次多项式函数,R2=0.947,P〈0.05,拟合方程为Y=2413.906+83.189X.0.602X2+0.004X2。专家建模器给出ARIMA(0,1,1)(0,1,1)模型,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结果显示P〉O.05,为白噪声序列,模型均提取了原序列中所有数据信息,模型诊断得以通过。用两种模型分别预测2014年1~6月临床用血量,ARIMA(0,1,1)(0,1,1)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偏差较大,最高达14.68%。ARIMA模型优于三次方程模型。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补充后续数据,血液机构能够科学地预测用血趋势,有效指导采供血工作。

  • 标签: 临床用血 红细胞类 数学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理分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方法:捕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各种要素:院外病人数、院内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传播率、续发病人数等进行数理分析研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结果: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 :W0=( X1+X2) /( R1+R2)。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医院外病人数、医院内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传播率、续发病人数等,该研究应用数理分析技术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续发率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流行。

  • 标签: 数学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爆发流行 控制
  • 简介:背景:膝关节具有解剖结构复杂性,活动多样性的特点。目前人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由于不能进行直接的人体实验而进展缓慢,在尸体上进行实验又不具备正常人体的生理环境,其实验结果并不准确。收稿目的:采用了工程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无创、活体的条件下,研究膝关节各部位的受力情况。方法:利用CT图像建立膝关节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0°-90°范围内分析前后交叉韧带和髌股关节的受力。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在屈膝0°时张力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在屈膝50°-90°之间无明显变化,而后交叉韧带恰恰相反,在屈膝0°-50°时变化不大,之后逐渐增大,屈膝90°时达到最大值。髌股关节受力分析发现,髌股关节的压力是随着角度逐渐增大的。提示膝关节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逼真模拟膝关节活动,研究正常人膝关节各部位的受力,是骨科生物力学分析的有效工具。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 三维 动态有限元 力学分析
  • 简介:本研究应用小鼠GVHD模型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在移植受体体内的迁移和分布。将C57BL/6的骨髓细胞和转基因荧光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输入经8Cy全身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eGFP标记供体淋巴细胞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测GVHD模型中eGFP^+细胞的分布;ELISA法检测GVHD靶组织中趋化因子MIP—1α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①输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第8天后出现GVHD临床及病理表现;②CVHD模型中,受体鼠肝、皮肤、肠、脾、肺、舌有eGFP^+细胞浸润;③GVHD小鼠肝、脾eGFP^+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④GVHD鼠脾、肝组织中MIP—1α水平升高,脾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3天,肝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7天。结论:除肝、肠、皮肤外,肺、舌可能也是GVHD靶器官。肝、脾组织中供体淋巴细胞浸润伴随MIP—1α水平的升高。

  • 标签: 小鼠GVHD模型 T淋巴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 简介:[ 摘要 ]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持续动态观察的犬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条实验犬,麻醉后在右下肢股静脉内置入导管,缓慢匀速注入500U凝血酶,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并与左下肢对照.于注入凝血酶前和注入凝血酶后30min测量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之后行病理检查.结果8条犬均置管成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持续动态观察到右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由开始形成到充满整个管腔的全过程,并经病理证实.而左下肢对照侧血流通畅.注入凝血酶前,8条实验犬的PT、TT、APTT分别为(11.22±0.48)s、(13.54±0.47)s、(26.5±3.7)s,注入凝血酶后30min分别为(11.53±0.52)s、(14.23±0.55)s、(27.8±4.2)s,因快速促凝,同一犬试验前后各项凝血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t=1.633、3.747、1.982,P均>0.05).结论通过深静脉置管缓慢注入凝血酶可快速构建犬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并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整个血栓形成过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犬科 疾病模型 动物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动态变化联合血清钠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血清钠浓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I组(血清钠≥135mmol/L)29例和Ⅱ组(血清钠<135mmol/L)26例。根据当时及1个月后的化验结果计算Child-Pugh、MELD评分及△MELD。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生存率。结果血清钠正常的患者Child-Pugh评分C级、MELD评分≥20分及△MELD>0的病例数明显少于低钠血症患者,血清钠正常患者的Child-Pugh总体评分、MELD总体评分、△MELD均明显低于低钠血症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病死率与△MELD有关。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低钠血症预示病情较重,血清钠联合△MELD更能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肝病终末期模型 评分动态变化 联合血清钠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简介: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1.GrootemanMP,vandenDorpelMA,BotsML,etal.EffectofOnlineHemodiafiltrationonAll-CauseMortalityandCardiovascularOutcomes.JAmSocNephrol.2012Jun;23(6):1087-1096.2.JohnsonDW,BrownFG,ClarkeM,etal.EffectsofBiocompatibleversusStandardFluidonPeritonealDialysisOutcomes.JAmSocNephrol.2012Jun;23(6):1097-1107.Clinical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3.KangEW,PikeF,RamerS,etal.

  • 标签: 学术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09月至2022年09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措施,观察监测结果。结果:心电图改变和血压变化存在联系共有28例(46.67%),其中18例患者在心电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身体血压出现上升变化,占有64.28%。结论:通过合理应用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心电图、症状所存在的紧密联系,为临床疾病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动态血压 同时监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室性早搏动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61例老年室性早搏患者为例,将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查下阳性检出水平以及诊断指标发生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例数为60例,占比98.36%>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例数53例,占比86.88%且动态心电图疾病诊断水平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脐血移植的资料较多,但自体脐血移植病例很少。本文介绍了世界上自体脐血移植成功的病例。

  • 标签: 脐血 自体脐血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
  • 简介:背景:压疮的发,仁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冈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值接尢人体上进行实验研宄。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渗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备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痫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仃冠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飘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置侧大转予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丁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标签: 压疮 创面 形态学 豚鼠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