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ct和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将ct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总共检出病灶53个,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29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并且病灶数量更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检测应用于性脑梗死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优于ct检测,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和核磁共振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的病灶数量、部位及所需费用等。结果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出病灶总计89例;采用CT检查诊断出病灶总计46例,核磁共振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诊断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性脑梗死的诊断,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尽管核磁共振费用相对较高,但是综合考虑,核磁共振诊断性脑梗死的价值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CT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脑梗塞患者预防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3年1月,对我中心康复科80例一年内发生过脑梗塞的患者,随机选取40例为观察组,服用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40例为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服药观察两年。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良好、无阿司匹林禁忌症。治疗期间进行血流变、血流图、头颅CT监测。结果观察组有3例脑梗塞再发,31例康复和好转,6例效果不佳。对照组有8例脑梗塞再发,25例康复好转,7例效果不佳。观察组预防脑梗塞再发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胶囊和阿司匹林联用可更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再发,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安胶囊 阿司匹林 脑梗塞 脑梗塞再发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挫裂伤并内血肿(常见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伤)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挫裂伤并内血肿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平均分(3.01±1.2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4.72±0.98)分,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挫裂伤并内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开展方法与步骤。方法收集收集我科2012.8至2014.12月进行腔镜、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共182例,对其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总结,并按照时间分阶段分析。结论提示随着经验增长,技术熟练,逐步扩展手术适应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仍可以在控制范围内,镜、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具有优势,但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甲状腺结节开放性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析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却手术时间外,出血量、创面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较小,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者,使用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腔镜 开放手术 良性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许多疾病治疗的根本办法,但是由于传统手术的创伤面积比较大,恢复期较长,所以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患者的心理负担比较重。妇科手术是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手术类型,对于比较重视自身形象的女性而言,手术疤痕的遗留不仅会对其身体造成影响,对其心理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地进步,妇科镜微创手术终于被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此种手术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微创和恢复期较短。虽然妇科镜微创手术优势明显,但是其操作难度相比于传统手术而言有所提升,手术体位的摆放就是难点之一。本文针对妇科镜手术体位摆放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指导妇科镜的手术实践。

  • 标签: 妇科 腔镜手术 体位摆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脑梗塞患者总结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西医组75.6%,且中医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常规治疗 脑梗塞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脑梗塞疾病,严重地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就社区老年脑梗塞患者而言,多数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而是需要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到家里继续休养治疗。为此,社区护理人员需要为这些患者提供连续不断的专业化护理服务,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收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社区 脑梗塞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救治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塞患为研究对象,在向患者以及其家属仔细的介绍了病情和风险之后,其中的有些患者决定进行溶栓治疗,而有些患者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选择进行保守性的治疗。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就冠脉再通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76.45%,对照组的患者为35.36%;而在病死率上,观察的患者的病死率为15.14%,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6.19%。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冠脉再通率,还是在病死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就急诊救治心肌梗塞患者而言,除了要对其进行快速的诊断外,应在尽快的对其采取急诊再灌注治疗,相对于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是最佳的选择,这样能够尽可能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心功能,借此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抢救患者的生命,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诊科 心肌梗塞 临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基本痊愈6例,占15%;显著进步14例,占35%;进步18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基本痊愈4例,占10%;显著进步9例,占22.5%;进步14例,占35%,无效13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今后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3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治疗,从临床症状、治愈情况和死亡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结果在3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成功治愈32例,其中6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的心肌梗死病症非常不典型,存在多种的并发症,死亡率非常高,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内超声检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肛瘘患者内超声诊断,对肛瘘手术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临床体检、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5例肛瘘患者,单纯性肛瘘21例,肛瘘伴随积液18例,马蹄形肛瘘3例,复杂性肛瘘3例。超声阳性内口7例,马蹄瘘3例,积液18例,管道45例。结论直肠内超声检查无创伤、无放射、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应作为肛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超声诊断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总结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瘫痪肢体的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实施周密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健康教育60例脑梗塞患者显效4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5.0%。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康复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CI)属于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以抗凝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同时亦会采用药物抗栓治疗。目前,我国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已经作出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抗栓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两个方面,现本文便在对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明确后,从该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整理和总结。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脑梗塞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28例,满意9例,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7.36%,参照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8例,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4.2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效果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的常规护理,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从而保证了患者获得最为有效的临床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患者家属护理的满意率,促进护患关系,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循证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供血不足中采取清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供血不足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参照组患者实行尼莫地平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清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总有效率的情况。结果在慢性供血不足治疗中实验组患者在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总有效率等改善情况对比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清汤加减治疗应用在慢性供血不足患者中存在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清脑汤加减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