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什么是美是困扰古今中外美学家许久的问题,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谈及中国对此问题的探究,追本溯源,应首推老子,他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说,为后人打开了探索艺术美本质的大门。本文以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论为切入点,旨在研究其中蕴含的关于美本质的思想内容。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 简介:在新时期有效发挥艺术悲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和谐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当前艺术悲剧的挖掘、创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艺术悲剧加以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进一步分析艺术悲剧的本质、把握其基本特点和探究其价值,完善和丰富其知识,可以之来规范、指导和提升创作实践。

  • 标签: 艺术悲剧 悲剧价值 悲剧性
  • 简介: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认为《窦娥冤》主要给观众描绘了再嫁之妇可能遭受到的血淋淋的现实.笔者重点分析了窦娥作为作者男权本质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创作时男权视角从隐蔽逐渐走向公开的过程,从而揭示了此旦本戏的男权本质.

  • 标签: 创作意图 疏漏 象征意义 隐蔽视角
  • 简介:当前学术界对于钢琴音色的研究,存在将技法问题复杂化、神秘化的错误倾向。其原因在于我们对于钢琴音色的认识,缺乏“整体音色观”。树立“整体音色观”,就是要从钢琴这一乐器的发音原理出发,认识其音色产生的复杂性,并重视“情感音色”在音乐表现目的性、准确性方面的功能。若从技法层面探讨钢琴演奏音色,则可以认为,触键技法的本质是触键力量、触键速度于音乐作品中的安排与设计。

  • 标签: 整体音色观 “情感音色” 音色差异性 触键力量 触键速度
  • 简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启动和渐趋深化,势必引发一场作为具体实践者的教师与即将成为教师的高师音乐师范生之间的改革.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如何重新塑造教师自己与音乐师范生及早进入音乐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 标签: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高等师范教育 心理定势 教学敏感 教学方式
  • 简介:梅里亚姆为民族音乐学所作界定,由人类学思潮所引起,按照人类学要求作定义,行为研究为中心的模式出自人类学,工作流程属于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框架,学科方法来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本是人类学的泛目的。从梅里亚姆起,民族音乐学就已经被明确纳入人类学,成为一个将无数人类普遍现象中的音乐现象作为切入对象的人类学的分支研究了。

  • 标签: 梅里亚姆 界定 民族音乐学 学科本质 人类学
  • 简介: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正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就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向生命,以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为己任。

  • 标签: 生命化 音乐课程 教学 生命个体 生命发展 教育
  • 简介:半音化非本质音是施特劳斯在交响诗人物刻画中常用的音乐语言,它是半音和非本质音的结合,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代派作曲家和声语言的特点。施特劳斯善于将半音化非本质音与交响诗的内容紧密结合,使这种音乐语言成为其交响诗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工具。

  • 标签: 半音化非本质音 理查·施特劳斯 和声
  • 简介: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本文对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考察与研究。全文分黄自对音乐的本质的认识,黄自论音乐的美与审美两大部分,对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与思想实质进入了深入的论述。

  • 标签: 黄自 音乐美学 内容 形式 自律主义 他律主义
  • 简介:文章重点对音乐审美心理结构问题展开研究,认为“立美”的最终目的是个体创建审美的心理结构,而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多层次的结构。音乐审美感情是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建立的中间环节,对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
  • 简介:"音本体"是从音乐构成的自然法则(即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入手,揭示音乐美学作为学科存在意义的方式和美的规律."乐本体"是以作为文化存在(即文化的观念和思想)的整体结构,来描述音乐存在方式和音乐美的存在方式.但从学科领域和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来看,"音本体"是作为艺术形态学而特殊存在的狭义的音乐形态学的音响存在,具有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即主客体分离的哲学思维."乐本体"是作为人的文化之一的整体结构而存在的广义的音乐文化存在,并不是音乐美学学科或方法论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观念、思维和思想的综合体现.音乐的本质与作为文化观念和社会意识(思想)的功能之间,所反映的正是主客观相互关系的一种认知结果.

  • 标签: “音本体” “乐本体” 音乐本质 音乐存在方式 音乐功能
  • 简介:"纯粹本质"是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马拉美的诗学核心理念,马拉美的诗歌为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奠定了理论及文本基础,其诗歌的核心思想与德彪西的创作理念产生思想的碰撞并达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文章探讨马拉美诗歌的核心"纯粹本质"的要义,与"纯粹本质"相融的德彪西艺术歌曲的解读,以及在演唱实践中如何领悟"纯粹本质"与歌曲的"意境"交融的精神。

  • 标签: 马拉美 “纯粹本质” 德彪西 艺术歌曲
  • 简介:2009年8月,作为代课老师的我来到了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第一小学,在新的环境中我认识了新的领导、新的同事、新的学生,给自己一个新的平台去学习。在这里,我代课专职音乐教师,担任二年级班的副班主任,每个星期只要有班级活动,我都要到二年级乙班参与活动。

  • 标签: 音乐教师 自闭症 心灵 孩子 班级活动 参与活动
  • 简介:唱中国歌曲,歌手语音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也是“老生常谈”。然而,一般常谈的“韵”、“辙”错误,只涵盖了语音不规范的一小部分,有进一步关注的必要。歌手语音失误的主要原因跟歌手、词曲作者、艺术监制等三类人员的语言学习不够充分、语言规范意识缺失有关。文章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演唱中国歌曲时,语音失误的实质及多样性,同时,对产生这些失误的深层原因作初步的剖析。

  • 标签: 中国歌曲演唱 语音“综合症” 语言学 语言规范
  • 简介:在民族音乐学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 标签: 反本质主义 表象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理论 怀疑论 上下文语境
  • 简介: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音乐创作,患了旋律失语。这不是音乐的发展和进步,更不是未来音乐的方向。恰恰相反,这是一种音乐的返祖现象。旋律失语的表现旋律失语的表现,是作曲者在其作品当中,没有可以称得上是旋律的东西。他们在创作时,没有旋法的运用和发展。因此,他们创作出来的曲子当中,没有具有个性

  • 标签: 中国 音乐创作 旋律失语症 审美习惯
  • 简介:音乐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孤独儿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的元素去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了重建、维持及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制定音乐治疗的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如歌唱、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即兴演奏等,配合心理治疗多种方法的运用来帮助和治疗有需要的人。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