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马格的作品通过物体的奇特并置、物体之间的诗性变异、画中有画的内外错觉以及双重影像的隐喻等,营造奇异、怪诞的画面空间。其中充溢着智性的诙谐趣味,神秘而诡异,使观者若漫游于魔幻的艺术世界。

  • 标签: 马格利特 奇异空间 并置 变异 双重影像
  • 简介:古希腊雕塑家波克里托论著《法则》阐述了数理基础上人体比例的和谐美。《法则》中的理论在其《持矛者》等作品均有体现,凸显了视觉的真实与理想的完美统一。

  • 标签: 波利克里托斯 《法则》 人体比例
  • 简介:<正>君·格拉获奖了!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当1999年9月30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将这一消息公诸于众,全世界关心这一事件的人士均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而视作正常。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说:“我认为,格拉是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欧洲长篇小说家。”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尼日利亚作家沃勒·索因卡说:“君·格拉的毕生作品是本世纪末文学世界里的道德小说,它证实了独创性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胜利以及这种独创性对于人类灵魂进行道德革新时所显示出来的威力。”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

  • 标签: 德国 小说家 格拉斯 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
  • 简介:·昆(JeffKoons)的作品在11月8日的菲利浦拍卖会上两件流拍,还好在11月10日的佳土得夜场昆的《气球花(蓝)[BalloonFlower(Blue)]》,被纽约/洛杉矶L&MArts的艾米·勾德(AmyGold)以1690万美元买下。但这个拍价与人们的期待尚有距离。

  • 标签: 气球 杰夫 天价 雕塑 拍卖会 菲利浦
  • 简介:10月,闻名世界的瑞典剧作家林堡之经典名剧--在人艺小剧场连续上演了10场,这是瑞典驻华大使馆联合瑞中两国重要文化机构共同主办的"2005-林堡在中国"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由瑞典国家戏剧中心(TheSwedishNationalTheatreCentre)的新锐实力派青年导演兼演员赵立新执导并出任主角上尉,他长期旅居瑞典,是林堡颠覆了他的戏剧观,并使他最终定居瑞典,谈到这出戏在上海的首演时,赵立新用四个字来形容第一次用自己的母语在祖国舞台上演出的感觉:"酣畅淋漓!"

  • 标签: 斯特林堡 话剧 《父亲》 瑞典 戏剧评论
  • 简介:钢琴把儿子推向了“中国李斯”的世界音乐宝座,缝纫机使母亲成为闻名日本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在共同奋斗的历程中,这对不平凡母子的情感故事格外动人——

  • 标签: 中国李特 动人故事 孔祥东母亲
  • 简介:·昆是媚俗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塑造艺术品的商品符号并进行商业化运作,“庆典”系列作品是其商业价值最高的一套作品。“庆典”系列作品是典型的用固定规则套路、陈规性美学包装的媚俗艺术品。通过模仿和挪用生活中常见的通俗化廉价充气玩具,用材质的转换、体量的扩大等艺术手段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复制,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商品符号。“庆典”系列作品像商品一样有可预期的受众、可预期的效果、可预期的回报。为了迎合中产阶级伪奢侈的审美需求,以折中主义为原则,用大众通俗化的审美趣味来对抗艺术的精英性和权威性,最终形成艺术家的品牌效应,在市场上创造更大价值空间。

  • 标签: 媚俗艺术 符号 杰夫·昆斯 雕塑
  • 简介:HansUlrichObrist(汉·尤·奥布里斯)访谈问:请具体地谈一谈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理念——关于“实验室”计划的详细情况?答: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实验室”是西方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美术馆、大学、剧场或其它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都被视作一种实验室,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展示作品的地方来对待。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传统得以进一步强化。“实验室”不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渗透到生活之中的观念和行动的结合,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日常性。这决定了过程的重要性。展览实际上就是一个实验室活动的阶段性展现。这样的话,展览就不光是一个展示的地方,它会引起很多新的活动,使各种事情发生进入到一个运动状态,并激发其他的事件。展览会引发很多艺术家的会面、交流、沟通,促使他们进一步合作,使其活动持续开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展览成为一个多学科活动的混合体,其中凝聚着很多能量,这种能量使得合作的创新行为更具有活力。展览本身不光是一个展示,更是一种动力,像机器一样能够自我运转和更新。

  • 标签: 艺术家 实验空间 六十年代 美术馆 西方艺术 双年展
  • 简介:丁尼生根据亚瑟王传说创作的“夏洛特夫人”形象为前拉斐尔派画家所迷恋,成为他们画作中经久不衰的母题之一.画家沃从诗中汲取灵感,用三个隽永的瞬间描绘出夏洛特为爱为自由赴死的一生.本文试通过解读沃组画中的符号象征,感知沃画中的爱与自由的孤勇和濒死挣扎中的诗意.

  • 标签: 沃特豪斯 符号 《夏洛特夫人》 女性意识 颓废
  • 简介:十八世纪意大利有这样一位艺术家,朋友眼中的他,身材高大,棕色皮肤,坦率真诚,是一个认真又好沉思的人;在儿子眼中,他目光明亮,面容和善,其实他天生富有激情,工作起来狂热不已,小小的打断都会令他爆发怒火,这就是乔瓦尼·巴蒂塔·皮拉西(GiovanniBattistaPiranesi,1720-1778)。他是一位十八世纪艺术史中重要的铜版画家,最广为人知的是他一千两百幅铜版画作品,其中充满理性的思考与狂热的幻想虚构。

  • 标签: 狂热 理性 斯塔 十八世纪 版画作品 艺术家
  • 简介: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尔(1930-)对世界音乐变迁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他对美洲印第安纳、西班牙马德里市、伊朗德黑兰等地作了实地考察,将这些“边缘文化的音乐”价值带到了对“中心文化音乐”的研究中,以文化并置的方法对中心文化音乐的价值观作了批判。在内尔的思想理念中,可以领略到世界文化格局所发生的变化,音乐人类学从西方学术视野走向全球视野,从单一的观念走向多元化。

  • 标签: 布鲁诺·内特尔 20世纪音乐 西方音乐人类学
  • 简介:《查拉图拉如是说》是浪漫派晚期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作品,也是有记载的音乐历史上第一部以同名的哲学著作来命名的音乐作品,作品内涵深邃而博大,创作技术精美绝伦。

  • 标签: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
  • 简介:戴汉志先生去世十周年之际,曾与之工作过的张离(黎)撰文追忆其人并描述其超前、严谨、独立的工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

  • 标签: 汉斯 回忆 中国当代艺术
  • 简介:艺术在研究中亚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丝绸之路的作用,这个信奉祆教的民族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很多国家。例如中国唐代的金银器就有着这个民族的烙印,它的丝织品也在中国大量出现。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各民族间的融合,也导致了各种设计元素的融合。同时,粟艺术品在中国的大量出现也为我们揭开了粟民族的汉化过程。

  • 标签: 粟特艺术 汉化 金银器 织锦 石棺床
  • 简介:谭涤热爱生活.钟情大自然。他善于从生活中、从美丽的大自然中吸取诗意、哲理和激情。谭涤对生活的感应与领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理性思考.构成了他丰富而独特的审美视觉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他一幅幅表现阳光、空气交相辉映下的绚丽景色的油画,充溢着一股逼人的生命气息和大自然本身的节奏感。光与色的交响,富有生气的视觉效果,留给观众“视觉空间”而悠有余味,欣赏他的作品.尤其是在他的原作前,仿佛闻到泥土的芳香.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宁静与恬然之中。

  • 标签: 作品赏析 油画 贴近生活 人类生存环境 大自然 审美视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克莱·贝尔(CliveBell)因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对现代西方美学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贝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围绕这一美学观点,他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并引“后印象派”艺术和艺术的历史证明他的假说。但这一命题也存在内在缺陷。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他把形式意味与现实对立起来,认为现实因素的介入会成为审美的反价值。

  • 标签: 有意味的形式 后印象派运动
  • 简介:正如《被缚的普罗米修》中排着整齐的队列穿行而过的少女所营造的气氛,导演尔左普罗斯以风格独特著称。其独树一帜的舞台形式被归结为TheBiodynamicMethod,即我们所谓“身体戏剧”,或“形体戏剧”,

  • 标签: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戏剧 罗斯 导演 身体 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