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对十八世纪中国历史的重新审视中,我们不难注意到,清王朝这一庞大的国家,是由一个相对规模不大、人数又不够多的官僚群体在治理着,而且这一时期还有着“康乾盛世”的美誉。这就告诉我们,这些官僚中必须要有一批具备实务经验、历练丰富,并在国家行政及社会经济领域里掌握“专业技能”的管理型人才,而他们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称之为“技术官僚”的理由。

  • 标签: 技术官僚 十八世纪 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经济领域 国家行政 管理型人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因为在清代学术史或思想史研究中,即清代以考据为特征的学术转型是针对传统中国思想世界而来的,思想和学术的历史也一样

  • 标签: 十八世纪学术 学术思想
  • 简介:因为在清代学术史或思想史研究中,即清代以考据为特征的学术转型是针对传统中国思想世界而来的,思想和学术的历史也一样

  • 标签: 十八世纪学术 学术思想
  • 简介:鸦片战争之前(1836年),一份来自广州的英国间谍报告曾经这样指出:无论清政府是否掌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财富,但是,大清的根本缺陷就体现在其陆军陈旧的大炮(所谓"平辽大将军"的红衣大炮)和"丑陋的如同滑稽表演的海军"身上。

  • 标签: 十八世纪历史 历史偶合 漫长十八世纪
  • 简介:乾隆有着暴戾凶残的另一面,这表现为他对于文人臣子们在种族问题上任何冒犯行为的高度敏感。清代文人们很快便发现,文字可以带来杀身之祸。一位朝鲜使者在1780年发现,他所遇到的所有人都谨慎小心到了极点:"虽寻常酬答之事,语后即焚,不留片纸。此非但汉人如是,满人尤甚。"如果说,"文字狱"还不足以让批评者三缄其口的话,那么,还有被指控为"结党"的恐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标签: 讽刺意味 清代文 种族问题 另一面 和珅 东林党
  • 简介:泰国,古称暹罗,是个盛产稻米的国家。十八世纪时,暹米通过海路大量运进我国,缓和了当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缺粮形势。本文拟就这一时期中暹大米贸易的兴衰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 标签: 福建巡抚 广东巡抚 闽浙总督 议叙 东南沿海 摊丁入亩
  • 简介:1664年组建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因为频繁的海外战事和糟糕的财务状况而未行使其在远东的贸易特权,直到1698年法国对华贸易才由私商正式开启,并在1719年永久印度公司成立后得以稳定地发展。本文述及十八世纪法国对华贸易的发展历程、管理机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并从英法冲突的角度对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成因进行探析。

  • 标签: 十八世纪 法国 对华贸易 东印度公司
  • 简介:在十七和十八世纪,中国艺术让艺术家的想象力受到挑战。为了代表和定义中国,不同的模式被提出。许多画卷、地毯装饰、版画或是戏剧布景都从中国获得灵感。对东方的迷恋赋予内部装潢、家具、绘画以一种怪异的风格。某些艺术家捍卫被理想化的中国,另一些则以针砭的视角在舞台上塑造想象的人物。在法国,如同蓬巴杜夫人一样,所有国王的臣民都喜欢“中国物件”。在欧洲许多其它国家,也有着同样的现象。对中国的迷恋超越了装饰艺术,也在东方风格的建筑艺术里得到表达。“中国时尚”的影响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确存在,但是如同圆明园的欧式宫殿一样,很难精确地界定每种文明在这些整体线条和图形里所占的比例。

  • 标签: 中国艺术 中国时尚 装饰艺术 建筑艺术
  • 简介:17世纪中后期,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军,法国成为海上强国,在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海权受到英国的挑战,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和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法国的海权走向衰落。本文从政治、经济、海军三个方面对18世纪法国海权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海权 海权国家 科尔伯 弗勒里 七年战争
  • 简介:明代中期以来,城市商业经济日趋繁荣,彻底打破了知识阶层依赖于传统自然经济维系的心理平衡,使之形成愤激焦躁与迷惘感伤互相渗透的文化心态。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虽力图正视现实生活,但始终未能摆脱文化冲突造成的心理困境;另一方面,与知识阶层自我调整的心理轨迹相一致,又显示出同中有异的阶段性特点。

  • 标签: 文化心态 诗文 戏剧 通俗小说
  • 简介:十八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洛可可风格的盛行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与“中国风”不谋而合,中国外销品深受欧洲人喜爱。外销绸中有一类是手绘丝绸,其图案精美,色彩亮丽,销量高、用途广。本文以十八世纪中国外销手绘丝绸为中心,研究其图案题材中的植物图案,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常用植物及特点。

  • 标签: 外销绸 手绘丝绸 植物图案
  • 简介:18世纪是英国税制史的筚路蓝缕的开创时期。从税制结构的演进来看,则浓缩了人类社会税制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从简单直接税的开征到间接税大量推行时的复合税制,而19世纪初所得税——现代直接税的正式确定,则使英国的税制结构基本定型。一个适应并能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了

  • 标签: 英国税制 土地税 货物税 消费税
  • 简介:<正>从十七世纪初即我国明末开始得到发展的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曲折历程,至十八世纪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主流,而且中国和欧洲都把对方作为自己输外来文化的主要来源。日益发展的近代航海贸易,不断积累的知识信息,大大地缩短中国与欧洲的距离。在中西双方的相互交流中,东西两大文明各自所独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 标签: 中国音乐 十八世纪 世界文化交流 十七世纪初 物质文明 外来文化
  • 简介:台湾历史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据1926年日据时期的调查,全台湾375万汉人中有311万人祖籍为福建,约占83%。福建人中,漳泉府籍者共约300万人,占闽省籍人的91%台湾为什么会形成以闽南人为主的社会,这还得从17-18世纪闽南人大量移民台湾说起。

  • 标签: 闽南人 移民 台湾省 中国 福建
  • 简介:17世纪末期,法籍耶稣会士来华,因传教、外交的职责与在中国生存的需要而潜心学习满文。在华期间,法籍耶稣会士就满文法文献进行互译、编纂满法双语辞书、撰写满语语法著作,并将成果传递回欧洲,引发了欧洲学界,特别是法国学界对满文的兴趣,将满文在欧洲的传播推向高潮。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满文讲座,标志着欧洲的满文研究步入专业化阶段。

  • 标签: 满文 耶稣会士 中学西渐
  • 简介:本期发表的老一辈学者范存忠先生的论文《中国园林和十八世纪英国的艺术风尚》是一篇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学论文。范先生学识渊博,三十年代起就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此文可供关心如何从事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同志借鉴。

  • 标签: 中国园林 十八世纪英国 园林十八世纪
  • 简介:<正>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当时的西欧,曾经出现过一个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热,朝野市井,到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如日常生活中的茶叶、陶瓷、中国式的服饰、园林、建筑,街上行走的轿子等;在高层次的文化研究方面,翻译出版四书五经等儒家学说,学习中国语文,编纂双语字典,出版中国地图,评价中国政治制度,探讨中国的天文学、生物学,医学,辩论中国哲学思想,上演中国题材的戏剧……

  • 标签: 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学说 影响深远 中华帝国 十八世纪 四书五经
  • 简介:18世纪启蒙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由于英、法、德三国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使各国的启蒙运动呈现出迥异的风貌。英国当时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英国的启蒙学者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已于国内完成之后,启蒙思想成了资产阶级巩固自己营垒的武器。他

  • 标签: 启蒙学者 文学比较 文化运动 浮士德精神 鲁滨孙 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