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艺术的抽像,是人类对事物认识过程中质的变化,是思维的“飞跃”。抽像,是艺术家智慧、才华的体现。我们把艺术的抽像提高到这一高度,并不意味着否定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存在决定意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艺术不等于自然科学,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通过客观事物来抒发艺术家的感情、理想和幻想……。在这一观点上,西方画家似乎要比中国画家表达得更直率些。

  • 标签: 中国画家 中国画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 认识过程 中质 不等于
  • 简介:一在浩瀚宽广的世界文学海洋里,我们读到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痴情女子薄幸郎。男子朝秦暮楚,始乱终弃,女子结迷痴情,却为男子所遗弃。如果说,婚姻爱情是世界文学的一大母题的话,“遗弃”则是这大母衍题生出来的子命题,可以归结称为“遗弃”模式。此文学模式的作品,以处于婚姻爱情关系的遗弃与被遗弃的一男一女为主

  • 标签: 婚姻爱情 世界文学 母题 烟花女子 文学模式 自薄
  • 简介:<正>对于庐隐,我们差不多已经有了定论:庐隐写了那个时代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生活和追求,庐隐的悲观主义灰调子浓浓地罩着她和她的作品,显得与民族存亡关头的大背景不相协调地落后.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状呢?我想,单是从庐隐已经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优点上是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的.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我想,大致有两种有效的方法:完全地沉入于历史之河中,从历史的遗骸中找寻出研究对象的材料,在历史的巨幅图画背景下刻印出

  • 标签: 爱情 历史人物 庐隐小说 浪漫精神 研究方法 历史环境
  • 简介:文章将1937—1948年称为曹禺创作的“悲剧观念转向期”。1937年后,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由审美现代性向启蒙现代性转变。在悲剧观念方面,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象,同时一反过去的评价人物的“非道德”立场,转而从道德立场来臧否人物。值得肯定的是,在发生上述转向的同时,作家始终坚守着与官方意识形态相疏离的民间立场,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品格。

  • 标签: 曹禺 悲剧观念 戏剧创作 创作分期 现代性 道德立场
  • 简介:可以说,卢梭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塑造自我形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忏悔录》(1766—1770)就是卢梭“不论善与恶”都同样坦诚写出来的自传,也是一部别具特色、至今仍有广大读者的文学名著。

  • 标签: 《忏悔录》 卢梭 现代自传作品 人性 美学因素 哲学因素
  • 简介:尽管莫言常常强调自己对当下现实有一种很强的“参与的态度”,但正如许多针对50后作家的批评,他们在不断强有力地重述中国当代史时,对当下现实的介入也表现得越来越孱弱无力。莫言1976年当兵离开农村,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开始他的文坛生涯,1995年妻女随军迁往北京。研究者大都注意到类似“离乡进城”经历对作家书写农村与底层世界造成的隔膜感,但仅仅着眼于城乡二元格局,

  • 标签: 《生死疲劳》 莫言 “历史” 有效期 解放军艺术学院 创作
  • 简介: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先是掀起"文化"热,后来又渐渐冒出"生态"热,两股热潮尚未消退,谈论"文化生态"似乎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想一想,倒也顺理成章。哲学界有人认为,人类文化与地球生态始终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对此,我半信半疑,

  • 标签: 消费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生态 城市文化 生活化 美学
  • 简介:大学的性质和内涵决定了大学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传承发展文化的功能和使命。大学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一靠教书育人,二靠研究阐发,三靠传播推广,四靠文化交流互鉴。教书育人在大学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大学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它在教书育人、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中角色重要,作用重大。贵州大学推行通识教育2014年7月以前实行的是'全校通选课模式'。2014年7月采取新建阳明学院形式,采用新生学院模式,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集中开展本科通识教育。贵大阳明学院成立以来,认真学习和实践通识教育与阳明思想,稳步推进通识教育与阳明思想融合,在育人和传承发展阳明文化方面初见成效。

  • 标签: 通识教育 阳明文化 贵州大学
  • 简介:《文学自由》这个刊名好,它突出了“自由”二字。“自由”连同“平等”、“博爱”这几个闪光的字眼,是写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旗帜上去的。裴多菲还有“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句。不过从我能记事起,这“自由”二字就不那么吃香了。在我

  • 标签: 二字 裴多菲 创作自由 鉴定表 大泽 “自由主义”
  • 简介: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

  • 标签: 大生命 快乐 合成 悬崖峭壁 伸出臂 冰雪
  • 简介:我本是一个写小说的人,现在的工作是创作电影剧本。从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打捞晦暗记忆的人变成每天坐在电脑前琢磨大众喜好的人,其中的作用力只是钱和社会认同而已。都是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创造出来的东西则是天差地别。在电影里,我拼了命地想把快乐带给观众,让他们赏心悦目,让他们捧腹大笑,让他们流下伤心的眼泪继而相信明天会更好。

  • 标签: 创作 电影剧本 社会认同 作用力 创造力 电脑
  • 简介:<正>《作家生活报》87年11月5日王忠瑜《也超脱》中说:超脱似乎有各式各样的涵义,他同意“那种基于对社会、对人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那种超脱”。不过,这并不等于说作家的责任心强了(或说道德义愤),就不会出现浅薄的作品。因为作家还要有高度的思想修养,高度的艺术追求。他说:只有超脱自我的私心、偏见、卖弄、世俗、低下,才有那种凌于现实之上的超脱,才有赤

  • 标签: 作家 作品 责任心 艺术追求 思想修养 生活报
  • 简介:《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端午将至,元春自宫里打发人给家人送了些礼物,所送之人中独有宝玉与宝钗的礼物一样,这使得黛玉心中很不自在。宝玉体察到了黛玉的心思,让丫环将自己的礼物给黛玉送了去。在宝玉安慰黛玉的时候,黛玉称自己为“草木之人”的一番话说的宝玉哑口无言。林黛玉前生为一株仙草,死后又被封为百花之神。

  • 标签: 林黛玉 薛宝钗 蒋玉菡 茜香罗 兼论 元春
  • 简介:桂:请您谈谈王朔《顽主》发表前后的情况?程:80年代的时候,我们当编辑的,经常会自觉地翻阅其他杂志,当时随便翻到《当代》上的一篇小说《空中小姐》,我觉得很好看,作者很会讲故事。要说这个小说有多么的深刻,多么的了不起也不是,但非常吸引人看下去。我觉得当时中国具备这种叙事魅力的作家其实不多。所以我就通过《当代》给王朔写信,向他约稿。

  • 标签: 王朔 《空中小姐》 《当代》 《顽主》 80年代 讲故事
  • 简介:因为常见报刊谈论电影评论的文字,也触动了一些想法,便随手记了一些下来。现在人们连看电影的热情都减退了,还有多少人会对所谓影评有兴趣?而谈论影评,似乎更显得无聊了。如果这里所的也让人感到无聊,那也无须多说什么了。

  • 标签: 电影评论 文字 手记 热情 报刊 兴趣
  • 简介:中国花鸟画是世界画坛上中国独有的画种,千年不衰,并愈受关注.写意花鸟画又是中国画中最重传统、笔墨、程式、法度、韵致等风采,更重作品内蕴意境、情趣表现,也更重表达作者主观思想、情感而畅神、抒情、寄兴、借喻.

  • 标签: 中国 花鸟画 书法艺术 绘画技法 审美价值 写意
  • 简介:<正>文学创作,讲求意境、意象。作品的形象是否饱满,意蕴是否丰富,情致是否浓郁,都与意境的深浅、意象的强弱大有关系。意境,是艺术形象体系构成的有情意之境界,是一种艺术意味。意象,则是物象与情意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形象结构。艺术形象的创造,要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去推动。艺术作品的欣赏,也要借助意象

  • 标签: 审美意象 艺术形象的创造 象散 作家 形象结构 艺术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