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伴随价值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关学校价值教育评价的经验研究日益丰富。这些研究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论。科学取向的评价研究通过测量行为等外显变量,推测价值这个潜在变量,并以统计计算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诠释取向与行动取向的评价研究凸显价值教育的主观性与主体性,前者以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视角看待价值教育的过程及效果,后者鼓励当事人参与评价过程,进行主动思考与反思。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均可在价值教育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规模的价值教育评价中,这三种研究方法宜搭配使用。

  • 标签: 价值观教育 科学取向 诠释取向 行动取向
  • 简介: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自信,决定着其人生道路的选择及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从高职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出发,以学生为本,提出培育其职业价值自信的对策:1、转变理念,提升培育职业价值的地位;2、言传身教,形成培育学生职业价值自信的合力;3、榜样引导,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应有作用;4、激发自觉,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自信的自我教育。

  • 标签: 高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自信 自我效能感 培育
  • 简介:为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过程,以教师工作价值为调节变量,分析探讨教师知觉的校长道德领导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校长道德领导量表包含德行修养、以人为本、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四个维度;校长道德领导的“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能够预测教师工作投入整体及其各纬度包括“活力”“奉献”“专注”;教师工作价值中“物质报酬”“利他奉献”“安全稳定”维度对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和教师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学校领导者要兼顾合理的物质报酬与鼓励利他奉献精神,而保障教师岗位安全稳定则是对教师专业尊重及营造和谐信任气氛的重要内容,在此氛围下,校长推行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的领导方式,将有助于凝聚向心力、鼓舞教师以良知行事并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本质上来。

  • 标签: 校长道德领导 工作投入 工作价值观 调节作用
  • 简介:西方自然教育家在推进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中建构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目的。其演变历程经历了萌芽期、客观化、主观化、心理化、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历史嬗变。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目的存在很大差异,考察和探析每个时期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整个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意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西方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观 历史演变
  • 简介: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陶行知提出“三力论”“常能说”,旨在培养具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常能”和大丈夫精神的健全个体以改造社会。“三力论”“常能说”在构建层级化、结构化的体系,确定立足点和原则,细化活动规定,凸显能力品格,实现知识技能价值之综合超越以及提供具体可资借鉴的内容等方面为我国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带来诸多启示。

  • 标签: 三力论 常能说 核心素养 启示
  • 简介:校本课程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立足于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求,立足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师资优势等自身条件而开发的一类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是目标导向性和协调习惯性,即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的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以获取支持;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的诸多因素(教师、领导、学生、社区人士)也要整体协调。

  • 标签: 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计划 路径 价值 素养 国家教育方针
  • 简介:价值取向是教科书的灵魂。教科书编写者被赋予特有编写权,教科书处处都承载着编写者的价值取向,其编写结构体系体现编写者的课程,具体内容包含了编写者想传递给学生什么价值。运用“频度差异”分析法和文本质性分析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涵括教科书的内容选编体系、体例设计,以及教科书内容的公民伦理、家国情怀、性别、全球教育等。

  • 标签: 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价值取向
  • 简介:《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判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的主要代表作。伊利奇在书中对"学校化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包括对现代学校的批判、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关于"去学校化社会"的一系列构想,包括强化自我解放意识、改变生活道路选择、更新政治评估标准以及创立全新教育制度。《去学校化社会》可为我们深入反思学校存在问题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为我们全面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提供独特的方法引领,并为我们着力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有益的路径参考。

  • 标签: 伊利奇 激进的教育学 社会批判理论 学校化社会 去学校化社会 学习化社会
  • 简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引领.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2017年5月中旬,四川省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第11届“校长论坛”.主题聚焦“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策略”。论坛通过主题发言、主持点拨、现场讨论、专家指导,把核心素养的校本认识转化为育人目标,

  • 标签: 素养 落地 力量 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 校长论坛
  • 简介:学生消费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西方高等教育变革的时代主题,其主旨是要求以学生为本,通过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自由选择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学生消费主义的功用,突出学生消费者地位和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倡导政府放权和高校自主办学,强调市场选择和自由竞争。高等教育消费者流失,源于教育供给者服务意识不强,学生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尊重;高校竞争力不强源于体制障碍和市场化程度偏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顺应学生消费主义时代市场变更趋势,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 标签: 学生消费者 消费主义 高等教育
  • 简介:董仲舒的人性论主要观点有三:性有善质,未可谓善;性情相离,心体两分;人性三品,以中名之。其人性论较之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既有继承,又有整合,更有发展。董仲舒人性论的提出与其论人性的方法息息相关:以“天人感应”的宇宙论为其人性论的起点,用唯心主义名实论考察人性,将“性同一说”与“性品级说”相结合。以人性论为依据,董仲舒提出了他的教化,论证了教化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核心。他的人性论和教化为论证教育的存在提供了较为深刻的哲学依据,有利于官学制度的建立,但也开启了封建等级政治教化之源。

  • 标签: 人性论 教化观 人性 善恶 品级
  • 简介: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中国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符合个体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语境下,厘清核心素养与公民教育的逻辑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对素质教育之要旨、核心素养之追求和公民教育之要义的内涵解读基础上,通过对"合格公民"的法律规定性、教育规定性和现实规定性的理论反思,尝试回答公民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通过对公民教育学科定位、公民教育课程实施与公民教育评价制度的思考,寻求"如何培养人"的路径。

  • 标签: 公民教育 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
  • 简介:【专题视角】寻找、创造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紧迫的战略性任务。2017年5月中旬.在绵阳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四川省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第11届“校长论坛”.主题聚焦“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策略”,通过主题发言、主持点拨、现场讨论、专家指导等方式.把核心素养的校本认识转化为学校育人目标,展开核心素养落地课程、教学、德育、评价等实践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栏目以专题形式呈现、解读这些成果,旨在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参照与思想启迪。

  • 标签: 素养 落地 校本 教学改革 学校教育 实践探索
  • 简介:现代职业学校治理体现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善治的关键是建立一种和谐的内外部治理结构,它的核心是现代职业学校的制度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在进行制度建设时要综合考虑新制度主义构成的三个要素,使规范性制度、文化认知制度和规制性制度实现制衡发展。通过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来规划职业学校的制度建设,而且为其从制度变迁的层面来探求职业学校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相较于旧制度主义,可突破职业学校固有制度的局限性,挖掘制度的内源再生力,实现职业学校的制度创新。

  • 标签: 现代职业学校 治理 制度 新制度主义
  • 简介: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应对学生阶层差异的能力。

  • 标签: 社会阶层 阶层差异 师生关系 不公平感 人际互动
  • 简介:传统家庭作业类型单一,内容多以识记类为主,学生参与感缺失,作业评价存在随意盲目性,作业质量和有效性备受质疑。传统家庭作业逐渐沦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剥夺了其参与其他有益活动的机会,损害了其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减负"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价值,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使之促进学生发展。

  • 标签: 作业质量 有益活动 作业评价 学习态度 学业负担 参与感
  • 简介:艺术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定义与追求,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已然成为一种发展变化的趋势。艺术浅层学习更偏向于一种模仿的、识记的、技能的累积,而艺术的深度学习更趋向于一种联通的、创造性的学习。本文以核心经验为切合点,旨在探索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艺术领域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向,并基于核心经验探索艺术领域深度学习思路,为推动艺术领域学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深度学习 核心经验 艺术领域
  • 简介:校本课程建设是发展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切入点。就学校而言,如何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便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一种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开发,离不开对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内涵的深层次的理解,离不开对实践中问题的把握,离不开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与方法。

  • 标签: 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改进策略
  • 简介:评价学生是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履行这一职责要求班主任具备良好的评价素养。目前对教师评价素养的探讨较为深入,而关于班主任评价素养的研究并不多见。作为班主任核心素养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评价素养包括理论素养、方法素养、语言素养。其形成有赖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教育、回顾实践全程的评价反思和以共同体为单位的评价互动。

  • 标签: 班主任核心素养 评价素养
  • 简介:通识教育是我国近三十年来兴起的致力于全人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通识教育通过强化高校内涵建设、变革人才培养观念、实施课程改革等途径,可有效地促进地方高校在文化、创新和科教三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 标签: 通识教育 地方高校 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