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乳头状细胞形态特征的透明细胞(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乳头状细胞样(CCPRCC-like)及透明细胞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乳头状细胞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细胞,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透明细胞(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多见于骨、肺等,但转移至鼻腔比较罕见,鼻腔转移者临床症状多为肿瘤压迫症状,如鼻塞、鼻出血、视力受损,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确诊只能依靠病理诊断。该类疾病临床特点不明显,所以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患者时,要警惕该类疾病,最好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尽可能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透明胆囊转移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透明根治术后2年发现胆囊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该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透明胆囊转移。术后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随访5个月,未见其他部位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胆囊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同一患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肿瘤很常见,但一个肿瘤转移到另一个肿瘤中,即肿瘤间转移(tumor-to-tumor metastasis,TTM)却非常罕见。肺癌向肾癌转移是最常见的肿瘤间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46岁男性,因右侧肾脏肿物行右肾根治术。肿物为透明,其内可见多灶游离的微乳头状结构。随后患者行左下叶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透明内的微乳头状结构来源于肺腺癌转移。肿瘤间转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明确诊断对于临床及病理均是一项挑战。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移性精囊临床少见,透明转移至精囊腺的病例在临床中更加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难以与膀胱、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相鉴别。2017年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透明转移至左侧精囊腺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切除精囊转移肿瘤。术后规律行膀胱灌注及口服舒尼替尼治疗,随访19个月,精囊及周围组织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癌,肾细胞 精囊癌 透明细胞癌
  • 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细胞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影像学特征联合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透明(ccRCC)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核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49例,Ⅰ级2例,Ⅱ级47例)和高级别组(29例,Ⅲ级25例,Ⅳ级4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配到训练集(n=63)与验证集(n=15)。评价MRI影像学特征并提取图像纹理特征。选取横断面图像病灶的最大层面,分别在T2WI及皮髓质期(CMP)图像上勾画ROI。使用MaZda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包括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游程矩阵、梯度、自回归模型及小波变换6种类型。联合Fisher法、分类错误概率结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3种方法对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初步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纹理参数或影像学特征进行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构建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ROC曲线,分析其术前预测ccRCC核分级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中,低、高级别ccRCC组间肿瘤长径、形状与边界、CMP强化程度、静脉瘤栓和47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训练集中,构建7个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影像学特征模型(M1)、T2WI纹理特征模型(M2)、CMP图像纹理特征模型(M3)、影像学特征联合T2WI纹理特征模型(M4)、影像学特征联合CMP图像纹理特征模型(M5)、T2WI纹理特征联合CMP图像特征模型(M6)以及联合所有特征模型(M7)。其中M7预测ccRCC核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95%CI 0.828~0.974)、0.820(95%CI 0.564~0.974)。结论基于MRI纹理分析联合影像学特征有望成为术前无创预测ccRCC WHO/ISUP核分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癌,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转移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罕见,其中以细胞居多。鼻腔鼻窦转移的临床表现与鼻原发性肿瘤的症状相似,有鼻出血、鼻塞或面部疼痛等。本文报道了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腔鼻窦转移性透明患者的诊疗经过,供同道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级别FH缺陷型细胞是新近报道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为惰性的一种少见肿瘤,其FH基因状态可为体系或胚体突变,胚系突变与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细胞(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HLRCC)综合征相关。我们报道1例54岁男性患者,其左侧为低级别FH缺陷型RCC,右侧为透明细胞(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高通量靶向测序结果证实左肿瘤的FH突变类型为体细胞错义突变(c.1256C>T,p.5419L)。我们应当熟悉此形态并及时推荐患者进行遗传咨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纹理分析在透明(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与嗜酸性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中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例ccRCC与15例RO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分别作为ccRCC组与RO组,患者接受MRI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后行纹理扫描分析。ccRCC与RO鉴别三维纹理特征选择频率,MRI纹理分析鉴别ccRCC与RO诊断效能,ccRCC与RO患者COM纹理参数比较,COM纹理参数在ccRCC与RO患者鉴别上价值分析。结果ccRCC与RO鉴别所筛选纹理特征多来自共生矩阵(co occurrence matrix,COM),ccRCC与RO鉴别中实质增强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序列筛选出层间纹理特征最多;通过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MRI纹理分析来鉴别ccRCC与RO,在实质期增强纹理特征诊断效能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86%、73.33%以及87.72%;ccRCC组患者T1WI增强COM纹理参数如熵、逆差距以及相关显著低于RO患者(P<0.05),而对比与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应用COM纹理参数熵、逆差距、相关鉴别ccRCC与RO患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0.752、0.806,熵在鉴别ccRCC与RO患者价值最佳,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5%和83.6%。结论MRI纹理分析尤其是COM可以有效鉴别出ccRCC与RO。

  • 标签: 肾脏 肾透明细胞癌 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透明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最常转移至肺、区域淋巴结、骨和肝脏,转移至脑膜瘤较少见。我们报道了1例71岁女性,有细胞癌病史,因近4个月反应缓慢,步态不平衡入绍兴市人民医院。脑MRI显示右侧中颅窝基底部肿块。病理组织学为脑膜瘤和转移性透明。结合国外文献,就细胞转移至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膀胱透明是下尿路上皮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本文报道1例女性膀胱透明患者,因肉眼血尿入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透明。首次TURBT后4个月,盆腔CT检查示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第2次手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化疗。第2次手术后5个月复查,肿瘤再次复发,行TURBT。第3次手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透明细胞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酷似嗜酸细胞腺瘤的多发透明的CT表现。患者女,50岁,右肾实质内可见4枚大小不等病灶,与实质相比,CT平扫示肿瘤外周实质部分呈等密度,中央均可见条状、放射状稍低密度(考虑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中央瘢痕未见明显强化,肿瘤外周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实质;实质期及排泄期肿瘤中央瘢痕逐渐延迟强化,排泄期呈高密度,表现为“反转”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发透明细胞

  • 标签: 肾肿瘤 癌,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透明(ccRCC)患者术后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并将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手术治疗的67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7例,女205例;中位年龄56(23~83)岁;左侧肿瘤327例,右侧肿瘤345例;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分别为584、47、19、22例;就诊时504例无症状,168例有症状。术前碱性磷酸酶中位值80(41~240)U/L,血清白蛋白中位值44.8(30.5~59.8)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位值2.25(0.81~9.89),血小板计数中位值205(82~589)×109/L,肌酐中位值97(55~230)μmol/L。420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5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运用R软件整合所有独立预测因素,使其根据多因素分析所得的系数值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图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检验。结果672例中位随访43(1~78)个月,其中56例死亡,死亡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中位值15(1~70)个月,616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4(19~78)个月。患者3年、5年OS分别为92.9%和89.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年龄(P<0.001)、临床TNM分期(P<0.001)、术前NLR(P=0.012)、术前碱性磷酸酶(P=0.002)及术前白蛋白(P<0.001)是ccR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整合上述5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术后OS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0.819, 95% CI 0.813~0.825),且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的生存结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符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量患者资料建立的ccRCC生存模型通过内部验证证实其性能良好;此模型可对患者术后3年、5年OS进行精准的个体化预测。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预后 生存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血管母细胞瘤成分透明[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with hemangioblastoma(HB) component, ccRCC-HB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手术切除标本及会诊病例共2例ccRCC-HBc,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FE3、TFEB及VHL基因,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女性,年龄分别为33和66岁,肿块大小4.0 cm和8.5 cm。病理组织学上2例肿瘤可见明确ccRCC区域,部分区呈血管母细胞瘤(HB)样表现,见增生的毛细血管,细胞多变,胞质透明、空泡样,两种成分相互移行。免疫表型上,ccRCC区瘤细胞呈PAX8、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10、细胞标志物(RCC)、碳酸酐酶Ⅸ(CAⅨ)、P504s阳性;HB样区域α抑制素、CD34、波形蛋白阳性,CD10弱阳性。FISH均未检测到TFE3、TFEB基因分离信号(0/2),例2未检测到VHL基因突变(0/1)。结论ccRCC-HBc属于ccRCC一种罕见的变异亚型,确诊依靠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有助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必要时行靶向治疗。

  • 标签: 癌, 肾细胞 血管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经病理确诊的透明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时间、复发时间、转移部位、胰腺转移灶数目及对于胰腺转移灶是否进行手术等,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确诊透明的中位年龄为50岁。其中肾癌位于左12例(60%),右肾8例(40%);胰腺转移单发病灶12例(60%),多发病灶8例(40%);仅转移至胰腺13例(65%),合并其他部位转移7例(35%);肾癌和胰腺转移同时发现(同时性转移)2例(10%),肾癌确诊后发生胰腺转移18例(90%)。确诊透明至发生胰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02个月。10年内胰腺复发13例(65%),10年后复发7例(35%)。胰腺转移手术切除9例,靶向治疗13例。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2.9个月。死亡3例(15%),生存17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75.9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是否为同时性转移、是否合并胰腺外转移是影响透明胰腺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透明胰腺转移较为罕见,但预后较好,尤其是确诊肾癌数年后仅发生胰腺转移的患者。

  • 标签: 肾肿瘤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增强CT征象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透明根治术后患者3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Speraman相关性分析增强CT征象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提示包膜侵犯17例,无包膜侵犯16例,两者在病灶直径、CT增强差值及增强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74±1.85)cm比(4.15±1.41)cm,(30.19±10.00)HU比(48.25±24.12)HU,(70.7±22.6)%比(137.0±86.6)%,t=-6.239、2.841、3.050,P=0.000、0.008、0.005]。有脉管栓(12例)与无脉管栓(21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及增强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6±2.35)cm比(4.93±1.79)cm,(70.0±19.9)%比(121.0±81.7)%,t=-4.025、2.074,P=0.000、0.046],而CT增强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8±11.71)HU比(43.62±22.63)HU,t=1.823,P=0.078]。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T增强差值与包膜侵犯及脉管栓呈中度负相关(r=-0.593、-0.540,P=0.000、0.001);病灶直径与包膜侵犯呈明显正相关(r=0.781、P=0.000)。结论透明癌病灶直径、CT增强差值及增强率有所差异,病灶直径越大、增强差值越小意味着包膜侵犯及脉管栓。

  • 标签: 腺癌,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透明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透明(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 标签: 癌,肾细胞 短蛋白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周脂肪解耦连蛋白1(UCP1)表达对透明(ccR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10月及2015年3月至10月收治的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的ccRCC患者共98例,通过术前CT图像评估周脂肪厚度及黏连度。术后RT-qPCR检测肿瘤周围周脂肪UCP1,依据周脂肪UCP1 mRNA值,将患者分成高UCP1表达组(42例)与低UCP1组表达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周脂肪厚度及黏连度,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PFS的潜在独立预后因素。结果高UCP1表达组的周脂肪厚度、周脂肪黏连比例、Fuhrman分级中Ⅲ~Ⅳ级比例和T分期中>T2期比例高于低UCP1表达组[(13.84±2.41)vs(10.75±1.99),42.86% vs 16.07%,28.57% vs 8.93%,21.43% vs 5.36%;P值分别为0.000,0.003,0.011,0.037]。随访期间(中位时间62.0个月),15例患者(12例高UCP1表达组,3例低UCP1表达组)发生肿瘤进展。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UCP1表达组较低UCP1表达组PFS更差(71.43% vs 94.6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高UCP1表达和高T分期与低PFS显著相关(β=1.334,RR=3.796,95% CI=1.009~14.280,P=0.048;β=2.886,RR=17.930,95% CI=5.538~58.047,P=0.000)。结论周脂肪UCP1表达增加可能为ccRCC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联合周脂肪棕色化评估可能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判断ccRCC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解偶联蛋白1 肾周脂肪组织 肾透明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