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串珠”“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串珠,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串珠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串珠。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串珠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串珠”“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串珠,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串珠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串珠。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串珠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群多样性差异,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其中男生43名,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群多样性及丰度差异。计算肠道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主坐标分析,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中的差异细菌,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的关联。结果肥胖组的Ace和Chao1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和0.039),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9和0.922)。ANOSIM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肠道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但是组别贡献不显著(非加权Unifrac距离:R=0.006,P=0.223;加权Unifrac距离:R=0.010,P=0.134)。在肥胖组的特有中,普雷沃(Prevotella)和八叠球菌(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STAMP分析结果显示,共有中,15个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儿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M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SBP、饮食频次、近一周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间后,与对照组儿童相比,肥胖组的Ace指数和阿克曼(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显著较低,粪球菌(Coprococcus_3)、瘤胃球菌(Ruminococcus)、不动杆菌(Agathobacter)、柯林斯(Collinsella)的相对丰度较高。根据性别分层之后,在肥胖男生中,发现Chao1指数低于正常体重男生。但是,在肥胖女生中,仅发现粪球菌高于正常体重女生。结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肠道群α多样性较低、优势益生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但是与代谢紊乱、炎症促进、胆固醇降低有关的属相对丰度较高。

  • 标签: 学龄儿童 肥胖 肠道菌群 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肠道克雷伯定植与肺炎克雷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2月收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I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180天的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粪便样本细菌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同时记录临床信息,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克雷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群多样性及克雷伯属相对丰度。结果共纳入53例VLBWI,其中感染组13例(肺炎克雷伯败血症8例、肺炎5例),对照组40例,感染发生时间为生后(19.8±1.6)d,95%CI 16.5~23.0。两组VLBWI生后第7、14、28天肠道克雷伯丰度均高于第1、180天(P<0.05)。生后第14天时感染组肠道克雷伯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0.66±0.38比0.37±0.40,P=0.040),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高于对照组(84.6%比37.5%,P<0.05),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克雷伯临床感染发生前VLBWI肠道克雷伯丰度已明显增加,减少克雷伯在肠道的定植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炎克雷伯临床感染。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克雷伯菌属 肠道菌群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皮肤癣的方法,实现皮肤癣病的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通过在NCBI官网查找下载皮肤癣中毛癣、小孢子和表皮癣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菌种rRNA序列(18S rRNA, ITS1, 5.8S rRNA, ITS2和28S rRNA),运用DNASTAR Lasergene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寻找出毛癣内高度保守的靶序列,且该段靶序列要与其他存在差异,运用Primer Explorer V5设计LAMP引物。提取须癣毛癣NBRC6202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筛选引物以及建立LAMP检测毛癣的反应体系,以红色毛癣ATCC28188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测试其敏感性和稳定性,以毛癣以外的其他真菌、细菌基因组DNA验证LAMP反应体系的特异性。结果筛选的4套引物里,primer2的扩增效果较好,可在22 min检测出须癣毛癣,且可以特异地检测出红色毛癣、指间毛癣、疣状毛癣、许兰毛癣、紫色毛癣。本研究建立的毛癣RT-LAMP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在10 000 pg/μL、100 pg/μL和1 pg/μL三个浓度的分别10次重复检测实验中平均CT值和CV%分别为9.24±0.30,3.29%、10.57±0.54,5.12%、15.95±0.52,3.24%。结论实验建立的毛癣LAMP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三方面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毛癣常见菌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皮肤癣菌 毛癣菌属 快速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草螺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罕见病原微生物关注和认知。方法采集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经透析导管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并对分离到单个菌落,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DNA并测序;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血培养瓶孵育20 h后阳性报警,涂片见革兰阴性杆菌。血琼脂上孵育16 h,见乳白色、凸起和无溶血菌落。VITEK2 Compact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N335药敏卡检测药敏结果,发现该对氨曲南和多黏菌素耐药,其余抗生素均敏感。VITEK MS质谱仪临床数据库无法鉴定出种,VITEK MS科研数据库鉴定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该16S rDNA与草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一致性均>99%。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发现本例临床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Herbaspirillum huttiense subsp putei IAM 15032同源性为100%,证实本例分离株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结论环境微生物演变成人类病原菌种类不断增多,草螺因其生化特性与其他菌种相似,极易被误鉴定,需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菌血症 草螺菌属 基因组 细菌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拉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莫拉角膜炎的16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风险因素、治疗效果及病原的分布变化、耐药性趋势进行分析。应用半自动鉴定仪ATB Reader与质谱检测仪MBT鉴定莫拉菌种。结果:纳入研究的16例莫拉角膜炎均为经实验室检查的确诊病例。经临床特征分析得出,最常见的局部与系统性风险因素分别为既往眼部手术史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痛,最常见的体征是角膜溃疡。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所有患者中腔隙莫拉7例,非液化莫拉4例,奥斯陆莫拉3例,卡他莫拉1例,亚特兰大莫拉1例。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致病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眼部常用药物耐药性不高。结论:在纳入的16例莫拉角膜炎患者中,以眼痛和角膜溃疡多见;腔隙莫拉和非液化莫拉为主要感染病原,其分离株对药物敏感性较高。

  • 标签: 莫拉菌属 角膜炎 临床特征 耐药性
  • 简介:摘要胃肠乃人体吸收精微的重要器官。六邪皆可直犯胃肠致病,运用中药从胃肠祛除外感邪气多可获效,可见证治与治疗表证有相似之处;且胃肠在解剖基础与功能上,亦体现了表性质。由此可知,胃肠亦是人体抵御、祛除外邪的重要器官,具有表之功能,临床不可忽视。

  • 标签: 外感病证 胃肠 表证 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摘要2018年2月,Gupta等[1]建议将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成员重新分类。分枝杆菌最高水平中存在5个不同的单系分组(monophyletic groups),分别为Tuberculosis-Simiae(结核-猿猴,TS)、Terrae(土地,Te)、Triviale(次要,Tr)、Fortuitum-Vaccae(偶发-母牛,FV)、Abscessus-Chelonae(脓肿-龟,AC)。Gupta等由此建议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重新分类为5个,并依次对科和5个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分枝杆菌科 分枝杆菌属 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棒菌属 拟分枝酸杆菌属 分枝酸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中性粒细胞比值(NE%)、淋巴细胞计数(LYM)及淋巴细胞比值(LYM%)在不同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者377例,年龄范围为1~30 d。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阴性(G-)败血症组和革兰阳性(G+)败血症组,排除非单一细菌感染者。G-败血症组130例,男67例,女63例,年龄(17.20±10.46)d;G+败血症组271例,男143例,女128例,年龄(16.62±9.44)d。同时选择局部感染的非败血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男73例,女77例,年龄(17.50±7.55)d。收集同时采集的血清PCT、hs-CRP、血常规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WBC、NE、NE%、LYM及LYM%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G-败血症组与G+败血症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败血症组病原以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为主,分别占54.62%(71/130)和31.54%(41/130),G+败血症组病原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分别占19.19%(52/271)和18.45%(50/271)。G-败血症组和G+败血症组的WBC和N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2、1.494,均P>0.05);G-败血症组和G+败血症组的NE%、LYM、LY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48、6.844、5.862,均P<0.05)。G-败血症组的PCT和hs-CRP水平均高于G+败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169.11,均P<0.05)。PCT的ROC下面积为0.766,以1.56 μ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73%。hs-CRP的ROC下面积为0.730,以19.43 m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72%。G-败血症组以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为主,G+败血症组以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可通过PCT和hs-CRP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根据不同细菌类型指导临床经验用药。

  • 标签: PCT hs-CRP 血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 不同菌种
  • 作者: 王金津 谢正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β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包括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其中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为高致病性HCoV,其跨种传播和流行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对全球公共卫生及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但相对于成人病例,儿童感染病例较少、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对5种βHCoV感染特点进行综述,比较儿童与成人病例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可能原因,以期为全面认识βHCoV感染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冠状病毒 人冠状病毒OC43 人冠状病毒HKU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造成我国自2019年12月份开始的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2019-nCoV是目前已知所分4个冠状病毒科的β冠状病毒。对人类影响较大的β冠状病毒,除2019-nCoV外,还有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nCoV的受体也是SARS-CoV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ERS-CoV的受体是二肽基肽酶4(DPP4,或CD2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ACE2在人类眼表的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DPP4在正常动物眼结膜上皮细胞及其下方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活性较强,在严重角膜损伤后整个角膜上皮和泪液中活性较强。两种受体均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它们在眼表的表达是冠状病毒眼部感染可能的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冠状病毒眼部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冠状病毒 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二肽基肽酶4 眼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健康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肠道优势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群总DNA,利用拟杆菌16 s DNA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肥胖儿童和健康儿童肠道拟杆菌的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同时测量肥胖和健康儿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肥胖组儿童BMI[(25.71±3.28)kg/m2]、收缩压(SBP)[(121±12.4)mmHg]、甘油三酯(TG)[(1.15±0.40)mmol/L]、总胆固醇(TC)[(4.20±0.73)mmol/L]、LEP[(18.94±1.68)μg/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BMI[(17.38±3.54)kg/m2]、SBP[(104±7.3)mmHg]、TG[(0.87±0.31)mmol/L]、TC[(3.37±0.86)mmol/L]、LEP[(11.29±2.41)μg/L](均P<0.05),HDL[(1.01±0.28)mmol/L]、ADP[(4.10±2.32)mg/L]水平均低于正常组HDL[(1.40±0.26)mmol/L]、ADP[(5.84±3.42)mg/L](均P<0.05),两组年龄、DBP及LD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拟杆菌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9.33±1.37)]、H'指数[(2.07±0.16)]低于正常组样本[(17.33±2.80)、(2.67±0.20)],聚类分析结果示拟杆菌肥胖组内个体间及与正常组比较组间相似性均降低;拟杆菌两组DGGE图谱中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ADP均呈正相关(均P<0.05);正常组S、H'指数与LEP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BMI、ADP均无相关性(均P>0.05);肥胖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与ADP无相关(均P>0.05)。结论人类肠道群拟杆菌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的多样性及相似性降低;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的多样性与BMI、ADP和LEP相关。

  • 标签: 肠杆菌科 拟杆菌属 瘦素 脂联素 儿童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中药复合制剂-泽尔复皮肤抑洗剂的抑效果,为该洗剂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21年9月至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采用平皿稀释法实验性观察泽尔复皮肤抑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浓度,于作用时间: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和白色念珠的抑效果,以灭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组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述,多组间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泽尔复皮肤抑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的抑率均超90%以上。泽尔复皮肤抑洗剂原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率分别为(0.97±0.02)、(0.99±0.03)、(1.00±0.00)、(1.00±0.00);50.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率分别为(0.95±0.02)、(0.96±0.02)、(0.97±0.01)、(0.98±0.01);25.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率分别为(0.93±0.01)、(0.94±0.01)、(0.95±0.01)、(0.97±0.01);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率分别为(0.92±0.01)、(0.93±0.01)、(0.93±0.01)、(0.95±0.02),不同浓度泽尔复皮肤抑洗剂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47、7.030、52.993、8.912,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抑率与抑洗剂浓度呈正相关,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789、0.950、0.806(均P<0.05)。在相同浓度下,抑率与菌株种类、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泽尔复皮肤抑洗剂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增强。

  • 标签: 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中药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左眼麦粒壳划伤后眼红伴视物不清,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左眼角膜中央色素性隆起病灶,颞上方及颞下方浸润灶处上皮缺损,下方角膜表面散在多处卫星灶,见羽毛状边界。真菌培养及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提示刺盘孢真菌,经测序确诊为刺盘孢真菌性角膜炎。药敏实验后给予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行左眼眼内容物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8-140)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花粉症患病率呈逐年攀升之势,风媒花粉是导致花粉症的最重要变应原,其中蒿花粉是最常见气传变应原之一。本文主要从蒿花粉主要致敏蛋白组分的免疫生物学特征阐述蒿花粉的变应原组成,从免疫学角度阐述蒿花粉致病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临床特点,为制定精准有效的蒿花粉致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建议。

  • 标签: 变应原 组分 蒿属花粉 花粉症 交叉反应
  • 简介:摘要重楼植物有极高药用价值,我国重楼南重楼组有4种8个变种,均为入药种类,南重楼组各类群是中药重楼的来源和各产地药用植物的核心来源。陕西是重楼主产区之一。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陕西产重楼南重楼组的种类调查、药用状况、有效组分测定分析、药理作用、内生测序分析、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规范化生产种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陕西产重楼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重楼属 南重楼组 陕西省 药用植物 资源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期是肠道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肠道群主要来源于母体与其之间的群交换。剖宫产、早期接触抗生素和配方奶喂养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群的建立,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母乳寡糖(HMOs)是一类结构多样的非共轭聚糖,母乳中含量丰富,可调节婴儿肠道群组成,对婴儿肠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为了解婴儿肠道群的定植特点及HMOs对肠道群的影响,现就此综述如下。

  • 标签: 肠道菌群 菌群紊乱 母乳寡糖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鼠疫耶尔森(简称鼠疫)的最低抑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建立鼠疫MIC测定方法,掌握常用抗生素对鼠疫的抑范围,为鼠疫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Labor Standard Institution,CLSI)药敏试验方法中的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硫酸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钠、氯霉素、盐酸壮观霉素、头孢呋辛钠、盐酸四环素共11种抗菌药物对118株鼠疫的MIC,并计算MIC50、MIC90(能抑制50%、9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以纸片扩散法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观察两者的一致性。118株鼠疫分离自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由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保存。结果检测的118株鼠疫,未发现具有单个或多个抗菌药物抗性的菌株,与纸片扩散法结果一致,并获得11种抗菌药物对118株的MIC50、MIC90。结论成功建立了鼠疫MIC测定方法,该方法能高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鼠疫的MIC,评价鼠疫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实验手段。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