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串珠(Leuconostocspp.)是过氧化氢酶阴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常见于生产乳奶制品、发酵、酿酒和制糖过程中,在乳品生产技术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4年,Shlaes等[1]首次证实串珠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人群属于易感人群,可以引起颅内、腹腔、胸腔及骨髓等部位感染。除上述易感人群外,婴儿同样是感染该的高危人群。目前对串珠致病的病例报道较少,感染患者一般为存在基础疾病者,本病例报告的为西藏高原地区1例乳酸串珠感染健康婴儿引起脓毒症的病例。

  • 标签: 乳酸明串珠菌 明串珠菌 脓毒症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体检中肠道沙门氏和志贺氏的带菌情况。方法分别对我市2010~2014年共32866份健康人员体内肠道沙门氏和志贺氏进行常规检测,分析其带菌率各自的血清型群分布情况。结果32866份健康人员检测结果中以沙门氏为主,带菌率为0.28%,而志贺氏带菌率为0.04%;91株沙门氏分别分布于A、B、C、D、E5个血清群和19个血清型,以B血清群为主;13株沙门氏分别分布于A、B、C、D4个血清群和8个血清型,以B血清群为主。结论肠道沙门氏和志贺氏在健康人体内广泛存在,尤其以沙门氏居多,因此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 标签: 沙门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带菌率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串珠”“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串珠,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串珠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串珠。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串珠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串珠”“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串珠,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串珠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串珠。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串珠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常规检测分析了解我地区健康人群中肠道沙门氏和志贺氏的带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间我地区14089例健康人群作为受检对象,采集所有受检对象的肛拭子作为标本分别进行肠道沙门氏和志贺氏常规检测,并进一步对所检行血清型群分布分析。结果14089例健康人群中共检出沙门氏44株、志贺氏3株,带菌率分别为0.31%、0.02%;其中44株沙门氏主要分布于A、B、C、D、E共五个血清群的15个血清型中,其中以B血清群分布居多,共28株,占比63.64%,其次为C血清群、E血清群、A血清群、D血清群,分别为9株(20.45%)、4株(9.09%)、2株(4.55%)、1株(2.27%);3株志贺氏分布于A、B两个血清群的3个血清型中,其中A血清群分布1株(33.33%),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B血清群分布2株(66.67%),血清型为福氏志贺氏1a型、福氏志贺氏b型。结论我地区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肠道沙门氏和志贺氏,尤以沙门氏居多,二者血清型群分布均较广,应密切关注并加强健康体检,避免阳性漏检并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 标签: 健康人群 健康体检 肠道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带菌情况 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氏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方法总结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到2013年5月期间64例沙门氏感染病人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沙门氏感染病人使用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患者病情均能痊愈。各项异常指标均能恢复正常。结论沙门氏确诊后,经使用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治疗后,一般平均5.37天可达到体温正常,平均8.27天各项异常指标正常、症状好转。

  • 标签: 沙门氏菌属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
  • 简介:Endogenousaspergillusendophthalmitis(EAE)afterkidneytransplantisararebutimportantclinicalproblemduetopotentiallydevastatingconsequences.EarlydiagnosisofEAE,timelyremovalofaffectedvitreousbyvitrectomy,properanti-fungaltreatment,allcontributedtothesuccessfulcontrolofthedisease.TherapeuticsuccessofEAEinpost-transplantpatientsdependslargelyonpromptdiagnosis.DefinitediagnosisofEAEisbasedonpositivecultureresultsofvitreousspecimen,whilefundoscopyandBscanultrasoundmayaidearlydiagnosis.Intermsofanti-fungalmedicine,amphotericinBhaslongbeenthefirstchoice,butitssystemicapplicaitonhassevereadversereactions,especiallyforpatientswithimpairedrenalfunction.Herein,wereportthetreatmentmodalityofEAEafterkidneytransplantwithvitrectomy,systemicadministrationofmicafunginplusvoriconazole,topicalapplicationoffluconazolandamphotercinB.

  • 标签: ASPERGILLUS ENDOPHTHALMITI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mphotercin B
  • 简介:目的了解拉萨地区近年来志贺氏型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防治志贺氏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的新鲜粪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把分离出的志贺氏作血清学鉴定,并按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71株志贺氏基本上是福氏志贺氏,占95.8%;而福氏志贺氏又以福氏2a型为主,占94.1%。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在85%左右,而对青霉素则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结论拉萨市5年来志贺氏以福氏2a型为主要流行群。志贺氏的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医师应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 标签: 拉萨地区 志贺氏菌属 菌型分布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品卫生检验中沙门 LAMP(环介导等温扩散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于 2017年 6-12月份收集 87份食品标本,分别使用 LAMP检测方法和分离培养法,对样品中的沙门进行监测。并对比 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所有样品中,使用 LAMP方法共检测出 8份样品有沙门阳性,阳性率为 9.2%;使用分离培养法共检测出 5份样品有沙门阳性,阳性率为 5.7%。检测时间方面, LAMP法需要 24h,而分离培养法需要 3-5d。结论 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均能在食品卫生检验中检测沙门。且 LAMP法的精确度更高,时间更短。

  • 标签: 食品卫生检验 沙门菌 LAMP法 分离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群多样性差异,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其中男生43名,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群多样性及丰度差异。计算肠道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主坐标分析,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中的差异细菌,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的关联。结果肥胖组的Ace和Chao1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和0.039),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9和0.922)。ANOSIM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肠道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但是组别贡献不显著(非加权Unifrac距离:R=0.006,P=0.223;加权Unifrac距离:R=0.010,P=0.134)。在肥胖组的特有中,普雷沃(Prevotella)和八叠球菌(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STAMP分析结果显示,共有中,15个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儿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M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SBP、饮食频次、近一周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间后,与对照组儿童相比,肥胖组的Ace指数和阿克曼(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显著较低,粪球菌(Coprococcus_3)、瘤胃球菌(Ruminococcus)、不动杆菌(Agathobacter)、柯林斯(Collinsella)的相对丰度较高。根据性别分层之后,在肥胖男生中,发现Chao1指数低于正常体重男生。但是,在肥胖女生中,仅发现粪球菌高于正常体重女生。结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肠道群α多样性较低、优势益生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但是与代谢紊乱、炎症促进、胆固醇降低有关的属相对丰度较高。

  • 标签: 学龄儿童 肥胖 肠道菌群 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肠道克雷伯定植与肺炎克雷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2月收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I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180天的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粪便样本细菌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同时记录临床信息,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克雷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群多样性及克雷伯属相对丰度。结果共纳入53例VLBWI,其中感染组13例(肺炎克雷伯败血症8例、肺炎5例),对照组40例,感染发生时间为生后(19.8±1.6)d,95%CI 16.5~23.0。两组VLBWI生后第7、14、28天肠道克雷伯丰度均高于第1、180天(P<0.05)。生后第14天时感染组肠道克雷伯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0.66±0.38比0.37±0.40,P=0.040),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高于对照组(84.6%比37.5%,P<0.05),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克雷伯临床感染发生前VLBWI肠道克雷伯丰度已明显增加,减少克雷伯在肠道的定植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炎克雷伯临床感染。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克雷伯菌属 肠道菌群 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中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和克雷伯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4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7992株,肺炎克雷伯4556株和产酸克雷伯377株。其中儿童患者(0~14岁)来源的大肠埃希和克雷伯分别占21.3%(1700/7992)和18.5%(915/4933)。大肠埃希和克雷伯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6.5%(33.3%~78.5%)和41.4%(21.7%~70.8%)。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6%。肺炎克雷伯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介于2.9%~5.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0.8%和15.1%。产ESBLs对上述5种药物的耐药率也低于25%。50%以上的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10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132株,大肠埃希20株。83株肺炎克雷伯和5株大肠埃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73株)。结论大肠埃希和克雷伯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与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相比,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分离率上升明显,尤以肺炎克雷伯为甚。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耐药性监测
  • 简介:志贺氏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scherichiacoli,EIEC)的一个典型的生化特征是不能够利用赖氨酸,编码赖氨酸代谢的基因簇位于细菌染色体上,由cadABC三个基因组成。其中,cadA编码赖氨酸脱羧酶,cadB编码转运赖氨酸/尸胺的蛋白,cadC是cad操纵子的转录活化子。Maurelli等发现,将大肠杆菌K12的cadA基因导入福氏2a志贺的野生株,后者能够表达赖氨酸脱羧酶,但毒力下降。

  • 标签: 志贺菌 CAD ABC基因簇 基因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皮肤癣的方法,实现皮肤癣病的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通过在NCBI官网查找下载皮肤癣中毛癣、小孢子和表皮癣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菌种rRNA序列(18S rRNA, ITS1, 5.8S rRNA, ITS2和28S rRNA),运用DNASTAR Lasergene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寻找出毛癣内高度保守的靶序列,且该段靶序列要与其他存在差异,运用Primer Explorer V5设计LAMP引物。提取须癣毛癣NBRC6202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筛选引物以及建立LAMP检测毛癣的反应体系,以红色毛癣ATCC28188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测试其敏感性和稳定性,以毛癣以外的其他真菌、细菌基因组DNA验证LAMP反应体系的特异性。结果筛选的4套引物里,primer2的扩增效果较好,可在22 min检测出须癣毛癣,且可以特异地检测出红色毛癣、指间毛癣、疣状毛癣、许兰毛癣、紫色毛癣。本研究建立的毛癣RT-LAMP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在10 000 pg/μL、100 pg/μL和1 pg/μL三个浓度的分别10次重复检测实验中平均CT值和CV%分别为9.24±0.30,3.29%、10.57±0.54,5.12%、15.95±0.52,3.24%。结论实验建立的毛癣LAMP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三方面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毛癣常见菌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皮肤癣菌 毛癣菌属 快速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组多药耐药克雷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克雷伯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将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株中19株为肺炎克雷伯,1株为变栖克雷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或/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出率达80.0%。其中aac(3)-Ⅱ、aac(6’)-Ⅰb群、ant(3″)-Ⅰ、aph(3’)-Ⅰ、rmtB的检出分别为9株、12株、10株、5株、4株。并且在变栖克雷伯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结论本组克雷伯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其产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变栖克雷伯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rRNA甲基化酶 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