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为建立一套有效预防黄杆菌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对279例黄杆菌所致医院感染的细菌来源、用药治疗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强化黄杆菌感染专门知识的培训;加强病区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操作规程;正确处理易感人群的护理合作性问题等是预防、监控黄杆菌医院感染的重要对策.

  • 标签: 黄杆菌属 医院感染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每小时护理巡视卡在武警队医院军人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6月起制作军人病区护理巡视卡,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根据日期进行分组,设2019年6月-2019年12月为实施前,2020年5月-2020年11月为实施后,分别随机抽取300例伤病员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护士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护士对护理巡视卡应用后的评价。结果:实施后军人病区护士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在位观察和应急处理5个方面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军人病区 护理管理 护理巡视卡
  • 简介:目的:探讨粪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内镜直视下进行粪移植术患者的护理过程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32例患者中13例出现腹痛隐痛,12例患者一次移植治疗效果明显,12例患者进行2次移植,8例患者进行3次移植,余未见其他异常。随访3个月,未出现其他不适。结论:粪移植术前充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中充分的技术准备与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以及饮食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炎性肠病 粪菌移植 心理护理
  • 简介: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流行[1]。为加强多重耐药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病人安全,我院对2011年1月-12月检出的161例多重耐药感染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分析
  • 简介: 【摘要】总结一例艰难梭患者感染性休克行洗涤群移植的护理。护理要点: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洗涤群移植的护理、中长静脉导管顽固性渗液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一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感染性休克 洗涤菌群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落实多重耐药防控措施,评价其对降低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的作用。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7月,对入住我院ICU治疗的70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前实施常规防控干预措施的35名患者分入对照组,2022年4月起施行综合防控干预措施的35名患分入观察组。调查两组多重耐药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两组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防控措施的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后显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落实多重耐药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综合防控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院内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分布及感染,探讨最佳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择42例医院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MDR的分布及构成进行研究。结果 42 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29例好转或痊愈(69%)。11例死亡(26%),2例放弃治疗(4.7%)。住院过程中1例因医生换药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引起交叉感染,通过以上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感染传播,未再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加强对感染高危患者监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并进行隔离治疗,积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于分析脑卒中合并肺部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方法,并探究其护理体会。方法:50例参与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2020年之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人的多重耐药感染情况进行探究,与此同时给予病人营养输送、对病人气道加强护理、降低病人脑卒中等。结果:5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经调查结果表明:革兰阴性、真菌、革兰阳性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菌且革兰阴性占比较高。结论:根据以上表述,革兰阴性为脑卒中合并肺部多重耐药的主要感染病菌,回归分析得出对于脑卒中病人进行肺部护理合理给予抗生素、补充营养、及时清理病人气道中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顺畅。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肺炎发生率。

  • 标签: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 脑卒中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及观察粪移植在放射性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入的放射性肠炎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观察组为93.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时采用粪移植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粪菌移植 放射性肠炎 疗效
  • 简介:昏迷病人出现尿潴留不能自行排尿而留置导尿管,然而留置导尿易致尿发生。为了降低尿发生率,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如何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昏迷病人 护理人员 菌尿症 原因分析 留置导尿管 自行排尿
  • 简介: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消化系统疾病不在少数,而且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特点。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分析来看,多数患者存在肠道内动态平衡被打破的情况,肠道群紊乱便是最为直接的现象。人体肠道内群类型复杂多样,因此可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出现消化疾病,便会导致肠道群紊乱。临床上对于存在肠道群紊乱的患者可以实施粪移植,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通过粪移植治疗,可以帮助重新建立肠道微生态,进而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中便围绕粪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其护理进展进行了简单分析。

  • 标签: 粪菌移植 消化疾病 实际应用 护理进展
  • 作者: 钱琴珠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 仪征 211900
  • 简介:广谱抗菌药的推广及应用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了条件,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细菌耐药问题日益凸显,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多重耐药是院内感染的源头,感染问题影响患者预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若未加以及时控制,可能导致爆发性感染事件。根据世卫组织研究、国内专家共识,在医院工作中应当针对多重耐药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解决感染导致的不良事件,避免严重后果。对此,本文以多重耐药及其感染现状为切入点,阐述了消毒隔离及护理措施,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从多方面阐述了护理体会。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多重耐药分离率及多重耐药医院感染发生比。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临床科室各项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较持续质量改进前明显好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多重耐药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切断耐多药感染的传播模式,有效控制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 74例长期卧床的 MDR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多重耐药 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多重耐药 感染率为8.06%,对照组为 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的耐多药感染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和预防院内耐多药交叉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 菌 交叉感染 预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深入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应用综合干预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0年1月,于2021年12月结束,在研究期间对8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86例样本患者根据干预管理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3例患者应用常规接触隔离防控方案(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方案(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多重耐药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数据显示应用常规隔离防控举措的对照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检出率与发现率均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并且均体现出较为显著的统计差异。结论: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可知,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检出率与发现率,具有较为确切的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因此可进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多重耐药菌 综合干预管理 接触隔离防控
  • 简介:目的探讨依照JCI评审标准对控制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多重耐药多部门联合管理小组、查找问题、开展全员培训、持续质量改进等措施,将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感染实施管理前后1年的隔离措施执行率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依照JCI评审标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P<0.01或P<0.05),明显改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尤其是多重耐药感染发现率(P<0.05)。结论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明显改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对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感染发现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JCI 评审标准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1月开始,截至2023年5月,将本医院60例耐ICU重症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被平均分组,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对两组病患多重耐药感染情况、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对比两组病患多重耐药感染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重症病患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多重耐药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感染控制质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儿童重症监护室检出多重耐药进行分析,探讨防控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PICU病房收治及转入的患儿1401例,运用无菌原则留取的血、尿、便、痰液以及其他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实验,按照国际标准化定义筛选出多重耐药,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根据多重耐药感染患儿一般资料、菌种分布及采集部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感染特点。结果分离出致病菌共360株,其中为多重耐药的有113株(31.39%),除去考虑污染及非感染菌株,具有感染性的多重耐药共46株(12.78%)。检测出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s的大肠杆菌13株(28.26%),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10株(21.74%),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5株(10.87%),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7株(15.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5株(10.8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4株(8.7%),PDR-铜绿假单胞及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均2株(4.35%),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血液及尿中。结论多重耐药感染影响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所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护理干预 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