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已成为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IPAA术后除了常见手术并发症外,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与相关的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克罗恩病(CD)和直肠残端封套等,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恢复和生活质量,其中储是UC患者IPAA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累计发病率可达50%。随着我国IPAA手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面临着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困扰,而不同类型的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汇总及论述。

  • 标签: 储袋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储袋克罗恩病 封套炎 储袋易激综合征 储袋排空障碍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后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UC数据库中111例行IPA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功能评分(PFS)和克利夫兰总体生活质量评分(CGQL),并根据PFS中位评分7分将患者分为功能较好组(PFS≤7)和功能较差组(PFS>7)。单因素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分析用于探讨PFS的影响因素。结果111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6例。中位PFS为7.0(3.0 ~ 10.0),功能较好组63例,功能较差组4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功能较好组相比,功能较差组的IPAA术前病程更长[44.5(21.0 ~ 86.0)个月比14.0(5.0 ~ 70.0)个月,P = 0.005],术后随访时间更短[16.0(7.0 ~ 28.8)个月比26.0(15.0 ~ 39.0)个月,P = 0.020],比例较高(29.1%比12.9%,P = 0.031)。多因素分析发现(OR = 3.251,95%CI:1.168 ~ 9.045,P = 0.024)和术后随访时间(OR = 0.974,95%CI:0.951 ~ 0.997,P = 0.030)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的中位CGQL为0.77(0.67 ~ 0.87),手术满意程度评分为9.0(8.0 ~ 10.0),CGQL与PFS具有相关性(rs = -0.376,P<0.001)。结论IPAA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恢复较好,手术满意程度较高,术后较好的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生活质量 储袋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一次性材质的耐受性、冻存原液的病毒活力和工艺可操作性,确认一次性用于腮腺病毒原液冻存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两种品牌(TH和AB)的一次性和1 L玻璃瓶各冻存3批腮腺病毒原液,并对冻存原液开展稳定性研究。结果使用TH、AB品牌一次性冻存的原液置-20 ℃以下保存,至15个月病毒滴度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10和0.13 lgCCID50/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估稳定期均大于15个月,远超现有原液有效期;用1 L玻璃瓶冻存3批原液在同等条件保存,至15个月病毒滴度平均下降幅度为0.17 lgCCID50/ml。两种工艺冻存的病毒滴度均符合标准(6.1~7.5 lgCCID50/ml),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可替代现有1 L玻璃瓶用于腮腺病毒原液的冻存,在无菌性、有效性等方面更贴合腮腺减毒活疫苗的生产要求。

  • 标签: 腮腺炎病毒原液 一次性储液袋 稳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是目前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然而,IPAA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与相关的外科并发症,如吻合口漏、狭窄和瘘管形成等,这些并发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特殊性,错误的诊断和不当的治疗往往会导致失败而需转行永久性造口。而不典型增生是发生内癌变的高危因素,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有可能造成癌变。因此,充分认识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及不典型增生,对其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手术外科并发症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和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储袋 并发症 不典型增生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吻合口漏 储袋狭窄 瘘管形成 松弛储袋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多采用J型回肠,在系膜长度足够的情况下进行无张力吻合。我们报道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中采用离断回结肠血管以延长系膜长度,拟构建J型吻合时,发现系膜长度略短导致无法完成无张力肛管吻合,遂改为构建S型,增加了2 cm系膜长度,顺利完成IPAA手术。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S型储袋 系膜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回肠J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 IPAA)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的方案和预后。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2017月6月至2020年6月采用IPAA治疗的3例TCA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胎便排出延迟,继而便秘、呕吐和腹胀。例1生后9个月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未行冰冻活检,术后未明确诊断,1岁9个月行"肠壁多点冰冻活检+回肠造瘘术"时诊断TCA,造瘘口排成形软便后于3岁2个月行IPAA。例2、例3分别于生后3 d、26 d外院行"回肠造瘘术"时诊断TCA,造瘘口排成形软便后于2岁4个月、2岁2个月行"肠壁多点冰冻活检+IPAA+保护性回肠造瘘术"。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0年6月1日关于IPAA治疗TCA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与"pouch",中文检索词为"全结肠型巨结肠"与""或"贮",对IPAA方案和预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组例1IPAA术后1年2个月,排便频率为3次/d,排便控制可,污粪频率每周少于1次;例2关瘘术后1个月,排便频率为3~4次/d,排便控制可,污粪频率每周少于1次;例3关瘘术后6个月,排便频率为2次/d,排便控制可,污粪频率每周少于1次。共检索到文献27篇,符合纳入标准2篇,共14例患儿。11例IPAA术前行回肠造瘘的中位年龄为17 d,行IPAA时中位年龄为9个月,7例IPAA术后行保护性回肠造瘘,平均3.7个月关瘘。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肠梗阻(50.0%,4/8)和小肠结肠炎(62.5%,5/8)。末次术后半年,平均排便频率≥7次/d;末次术后超过2年,平均排便频率≤4次/d,无排便失禁。结论分期IPAA治疗TCA患儿能获得良好预后,近期预后与术前造瘘和根治手术年龄相关,需根据造瘘口排便性状选择合适根治手术时机。

  • 标签: 巨结肠 回肠肛管吻合术 预后 系统分析
  • 作者: 徐飞 张亦超 胡航 徐明 黄梅芳 钱群 江从庆 丁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430071,现在英山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工作,湖北黄冈 43870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43007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下动脉双血供回肠D型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8年4—9月期间接受肠系膜上下动脉双动脉血供回肠D型肛管吻合术(D-IPAA)的4例UC和1例FAP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情况、术中并发症、总手术时间、D型回肠构建时间、D型回肠容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通过克利夫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GQL)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Wexner评分法评估术后排粪功能,记录24 h及夜间排粪次数;随访截至2019年6月。结果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体质指数(18.0±2.5)kg/m2。均患有低蛋白血症,术前凝血功能正常,UC患者CGQL评分为(0.5±0.2)分,FAP患者CGQL评分0.7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一般状况可,手术时间(240±30)min,构建时间(35±10)min,容积(160±10)ml。首例UC患者出血量为600 ml,其余患者出血量均为(150±50)ml;1例UC患者术后出现盆腔感染,冲洗引流后痊愈,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日为(17±3)d。随访1~9个月,均未出现肠梗阻、吻合口漏、等近期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及9个月CGQL评分分别为(0.6±0.2)分、(0.7±0.1)分、(0.7±0.1)分,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3.5±0.8)分、(2.7±0.5)分、(2.5±0.6)分。24 h排粪次数分别为(5.4±0.9)次、(4.2±0.8)次、(3.5±0.6)次,夜间排粪次数分别为(2.0±0.6)次、(1.6±0.5)次、(1.5±0.5)次。结论UC和FAP患者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后,接受动脉双供血回肠D-IPAA,围手术期风险可控,安全可行,对黏膜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缺血性的发生。

  • 标签: 回肠D型储袋 双动脉血供 储袋炎 溃疡性结肠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行二期和三期全结直肠切除(TPC)联合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的术后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采用IPAA治疗的63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分期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32例接受二期手术,31例接受三期手术。二期手术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三期[100(50~100)ml比150(100~160)ml,322.5(280.0~410.0)min比516.5(440.0~569.0)min,11.50(9.00~16.75)d比17.00(14.25~21.75)d,57 208.2(52 755.4~61 735.3)元比77 340.3(69 336.2~87 859.7)元,均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18例(28.6%),其中储出血2例,小肠梗阻11例,切口感染5例,无相关瘘及腹盆腔感染等并发症。二期和三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7例,中位随访时间15.0(7.5~27.0)个月,其中二期、三期患者对目前生活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8.0%、66.7%。结论IPAA是治疗UC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近期生活质量。二期手术和三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二期可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全结直肠切除 分期手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囊内及囊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囊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16例(18眼),囊内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5例(5眼),同期就诊于福建龙岩人民医院囊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2眼),共23例(25眼)。其中5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囊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20眼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襻巩膜缝线固定复位术。结果术中2眼出现少量前房积血,术后5~7 d自行吸收,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或眼压升高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0.3~0.4者6眼,≥0.5者5眼,其余9眼因伴有视网膜疾病视力极差,但也有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个月~4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结论囊内及囊外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微创复位术安全有效。

  • 标签: 不全脱位,晶状体 晶状体,人工 囊袋内,囊袋外 复位术,晶状体,人工,微创
  • 作者: 官政燕 刘昱博 王先文 黄清 裴志芳 陈晓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源性卒中多学科联合门诊,长沙 41000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省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心脏超声室,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长沙 41000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源性卒中多学科联合门诊,长沙 410008
  • 简介:摘要房间隔囊被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房间隔解剖变异结构。自2010年首次提出此概念以来,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大量聚焦于其形态及潜在临床意义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房间隔囊可能与心房内血栓形成、隐源性卒中及栓塞风险增加有关。该文结合文献报道,针对房间隔囊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 标签: 卒中 房间隔囊袋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加压冰敷在骨性关节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前后HSS评分、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恢复时间及状况和满意度开展调查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肌肉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屈曲畸形评分、稳定性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S各项评分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呈现显著好转趋势。护理后实验组肌肉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屈曲畸形评分、稳定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恢复到45°时间、3 d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式加压冰敷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护理措施,术后疗效更加优异,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冰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贮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探索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2(NOD2)蛋白在回肠贮中的作用,为研究UC并发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行贮黏膜活组织检查的回肠贮肛管吻合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贮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贮组(20例)和非贮组(30例)。另选择未行手术治疗的UC患者为对照组(10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贮组和非贮组患者的肠腔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并计算对照组、非贮组和贮组患者的闭合蛋白、α人防御素和NOD2的阳性表达率。统计学方法采用Levene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贮组患者的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结构和腔面微线毛损伤严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贮组患者肠黏膜中闭合蛋白、α人防御素和NOD2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和非贮组[分别为(19.3±0.4)%比(84.0±0.3)%和(77.9±0.5)%,(60.0±1.3)%比(85.0±0.1)%和(77.3±0.4)%,(46.1±1.6)%比(72.0±0.7)%和(60.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1、-7.514,-3.943、-2.970,-5.115、-2.982;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OD2的表达水平与闭合蛋白、α人防御素呈正相关(r=0.671、0.628,P均<0.01)。结论回肠贮患者肠屏障功能受损,NOD2相关的肠屏障损伤可能在回肠贮发病机制中处于重要地位。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贮袋炎 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2基因 肠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术后肠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IPAA手术的37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和肠道功能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肠道功能,分析IPAA术对患者术后的影响。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行腹腔镜IPAA术,其中25例为2期IPAA术式,12例为3期IPAA术式。2期手术患者术后排便习惯优于3期手术患者(t=6.72,P<0.05);年龄>45岁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年龄≤45岁组(t=3.49,P<0.05),并且年龄较大患者晚上漏便率高于年龄较低患者(<45岁)(t=5.28,P<0.05)。并发患者的IBDQ肠道症状总分低于无患者(r=0.330,P<0.05);年龄>45岁组在全身症状(r=0.349,P<0.05)和情绪功能(r=0.379,P<0.05)方面总分高于手术年龄≤45岁组。结论UC患者行IPAA术的疗效较好,术后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与年龄有一定关系,手术分期影响术后排便习惯。

  • 标签: 结肠炎 直肠结肠切除术,重建性 排便 生活质量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TPC)联合回肠肛管吻合术(IPAA)的术后早期(<30 d)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下TPC+IPAA治疗的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TPC+IPAA术,男性70例,女性62例,中位年龄42(16~72)岁,41例(31.1%)患者发生60例次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储出血9例次(6.8%),相关瘘及腹腔和盆腔感染10例次(7.6%),小肠梗阻13例次(9.8%),术后胃排空障碍15例次(11.4%),切口及肺部感染等13例(9.8%)。术前白蛋白<35.0 g/L(P=0.012)和术前使用激素≥20 mg/d超过6周(P=0.030)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下TPC+IPAA是治疗UC安全且有效的方式,提高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及优化患者术前激素治疗方案对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二期IPAA手术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全结直肠切除 手术后并发症 早期
  • 简介:摘要1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双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6年主诉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右眼残留晶状体囊脱位于前房,考虑为右眼晶状体残留囊脱位。确诊后及时行右眼前房残余囊摘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囊 人工晶体植入物移位 前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主流的热技术,提出了适合开展大规模集中供暖的几种热技术。并针对这几种技术进行分析,从技术方案、设备、关键技术以及经济性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给相关项目的方案比选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热技术供暖前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