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中亚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去俄化”.排挤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压缩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对美国来说,从各个方面围堵和打压俄罗斯。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不允许一个地区大国尤其是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干扰并阻止其在中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重点。

  • 标签: 美国全球战略 中亚战略 战略竞争对手 俄罗斯 中亚地区 势力范围
  • 简介: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热点和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2009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预算。本文探讨了英国碳预算的目标、模式、特征、作用及影响,指出碳预算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英国制定和实施碳预算,意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建设,以便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碳预算的借鉴意义不仅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且关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 标签: 英国 碳预算 低碳经济 气候政治 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
  • 简介:经济一体化对欧盟福利国家的功能,传统就业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欧盟各国做出了积极的反映,但修补性的措施不足以解决本质性的问题,要摆脱福利国家危机,将面临着一些重大的福利体制融合与革新。

  • 标签: 福利体系 三分法 福利国家危机 福利一体化 职业福利 发达国家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调整了它的南亚政策,恢复和保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平衡,承认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又牵制其独坝南亚;防止南亚地区的核扩散,在印巴两国核试爆后,都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9.11后又一同取消制裁;通过扩大和发展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印度的地缘战略作用,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

  • 标签: 冷战 美国 南亚 外交政策 地缘政治 核扩散
  • 简介:中国领导人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中国应当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本着“主动谋划、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扮演“概念设置国”“议程设置国”的角色,在适当时机提出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倡议。中国倡导并参与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有助于达到以下目标:整合并超越现有的地区安全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推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大目标;缓解中国在本地区的安全压力,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并最终使其转型;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规则制订权;引导国内外舆论和公众正确理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和国际合作观。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近期内都不大可能主动提出关于亚太安全架构的倡议,而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倡议的时机亦不成熟,拟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厘清战略思路。

  • 标签: 亚太地区 安全架构战略构想 亚太区域安全
  • 简介:全球化正在形成超出现代模式的政治新条件和新问题。现代政治的思维框架是国家政治与国际政治,这两个政治层次并不能有效解释和解决全球规模的政治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与全球尺度相配的全球政治分析框架。现代政治思维建立在敌对和争霸博弈的概念上,而全球化使得知识、信息和技术得到普遍化,因此,互相对称的策略模仿将导致各方都无利可图甚至自取其祸。另外,全球化导致各方在经济和生存上的高度互相依赖,一种以全球资本、通用技术和通用媒介结合组成的新权力正在形成对世界的网络式支配,这种新权力不再通过暴力优势而是通过服务优势而获得支配性权力,权力的新公式是:服务造就权力。于是,全球政治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敌对争霸,而是如何达到最优共在。以非排他的共在原则为基础的新天下体系最有可能解决全球规模的政治和经济难题而达到世界和平。

  • 标签: 策略模仿 世界的内化 共在 天下体系
  • 简介: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待经济安全的态度上,表现出既重视又不重视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历任总统都明白无误地强调靠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来作为美国的最后防线,认为一个有活力的国内经济是美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较少使用经济安全一词。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经济安全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用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罗赛蒂(J.A.Rosati)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低级政策”之列;一方面,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国际经济政策和国内经济政策时,常常用来达到经济安全目标,特别是不少对外经济政策本身就是典型的经济安全政策,另一方面,从来没有正式制订过一个系统和明确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这一矛盾现象是了解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入口。

  • 标签: 经济安全 政策的目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经济安全战略 国际经济政策
  • 简介:2010年9月1日。奥巴马按照竞选承诺,将美作战部队全部从伊拉克撤出.标志着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虽然伊拉克战争的功过和输赢有很多不同评论,但接下来更加关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习惯了有对手的美国来说,结束了伊拉克的作战任务.美国下一个目标会指向谁?是攻打伊朗还是全力进行阿巴反恐?是防范中国还是遏制俄罗斯?是继续将战略重心放在中东还是转移到亚太地区?

  • 标签: 美国 伊拉克战争 作战任务 2010年 作战部队 亚太地区
  • 简介:借1999年旅游业发展的好势头,越南把2000年旅游业的目标定为:吸引外国游客200万人次,推动本国游客达到1100万人次。1999年,越南在发展旅游事业上下了大功夫:例如:越南和古巴等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的旅游合作项目,同泰国和老挝合作开发湄公河地区的旅游景点,与亚洲旅游协会和世界旅游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辟一些特色旅游线路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前往越南参观游览的外国游客有所增加,本国旅游者的数量也随之提高。据越南旅游局的统计,

  • 标签: 2000年 外国游客 越南 1999年 旅游业发展 湄公河地区
  • 简介:一1.2009年越南经济实现了V字型恢复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波及越南经济,2009年第一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停滞在3.1%。但是,民间消费和国内投资仍保持稳健,第二季度以后转入恢复状态,2009年整体增长率达到了5.32%,实现了V字型的恢复。

  • 标签: 2009年 越南经济 2010年 经济目标 经济状况 GDP增长率
  • 简介: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一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 标签: 俄罗斯 叙利亚危机 出兵 撤兵 地缘政治目标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处于一种大变动、大动荡的局面之中。本文沿着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体系转型不同阶段所处的地位,梳理了与之相对应的美国一塔利班关系走向的3个阶段,即间接支持及有限接触时期(1994至2001年)、严厉打击时期(2001年“9·11”至2009年初)和交好“温和塔利班”、打击极端塔利班时期(2009年迄今)。国际社会已进入“一超多强”且“一超衰落”的新时期,美国-塔利班关系的未来走向与公正舍理中东政策的制定以及引导伊斯兰世界融入国际体系这两大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 标签: 国际体系转型 美国 塔利班 关系
  • 简介:2011年,美国总体实力继续在相对衰退的轨迹上继续下滑,全球战略呈总体收缩态势,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的主导进一步削弱。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对国际体系重组仍拥有其他行为体所没有的影响。在某些领域(如军事安全)和某些地区(如亚太)仍有局部进取。2012年及以后。美国及西方大国和发展中大国(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将进入深度磨合期,中国需要在美国大选期间提高理论和战略自觉。重视政策策略运用。注意舆论动向和导向,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并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标签: 美国、实力变化、战略收缩、国际体系
  • 简介: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形势下,美国如何针对新的国际安全环境调整其国防战略,是布什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防部就集中一批防务专家,组成专门班子,研究制订了几个有关国防战略的重要文件。其中之一是《纽约时报》在1992年3月7日披露的《1994~1999财年防务计划指导方针(草案)》。这是一份长达46页的机密文件,目前正送交国会讨论。其突出内容,是提出美国防战略两大新目标:首要目标是防止在世界上出现'新对手',确保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次要目标是'设法解决地区冲突和不稳定的根源'。美国防部的这一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一部分人的想法,进一步激起美国国会和舆论界有关美国安全政策的争论,也引起美国盟国的一些反响。

  • 标签: 国防战略 次要目标 国际安全环境 美国国会 布什政府 地区冲突
  • 简介:为响应并配合今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实质性会议的主题——“加强各方努力,促进有利于穷人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经社理事会首次“年度部长审议”会主题——“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消除贫困与饥饿”,2007年6月28—30日,

  • 标签: 全球伙伴关系 千年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 消除贫困 理事会 联合国
  • 简介:2005年,多边外交舞台异彩纷呈,各种多边外交活动异常活跃,围绕联合国改革、国际秩序建设、多边贸易谈判、非传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以及朝鲜与伊朗核问题、欧盟东扩、中东安全等地区热点问题,各种行为体积极发挥作用,继续展开竞争与合作。单边与多边、单极与多极的斗争仍激烈异常,美国单边主义受到了更大的牵制。发展中国家运用多边外交增强自身实力,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中国多边外交也卓有成效。

  • 标签: 国际体系 多边互动 多边外交活动 非传统安全 竞争与合作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奥巴马执政以来,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美国推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追求战略上的再平衡。这一政策举动实际上是通过在安全与经济两条同步进行的路径推进的。一方面,美国强化了亚太地区既有的联盟体系,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以推广经济规则的形式增强对这一地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最突出的举措就是通过推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这一系列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含义。学术界分别从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内容相近的结论。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立足于联盟经济理论,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中的安全事务与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美国联盟体系安全效果的增强,其所发挥出的联盟经济效果也愈发明显,这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形成了潜在的挑战和冲击。这种经济上的挑战和冲击与安全上的挑战和冲击相比,其表现虽不甚明显,但是它的影响和冲击恐怕会更深入持久。因此,我们应通过安全与经济相结合的分析路径全面审视中国的周边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意见。

  • 标签: 亚太联盟体系 安全事务 经济合作 周边战略
  • 简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西方大国的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世界性的国际体系开始形成,至20世纪初,“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依靠掠夺世界领土、输出资本和扩大国际贸易,伸展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世界联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①,此时形成的全球性国际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中国自19世纪中叶世界性国际体系开始形成之际即与之发生联系,至今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

  • 标签: 国际体系 大国 出资 掠夺 殖民扩张 帝国主义
  • 简介:本文对越南与中国的贸易进行回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越南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的措施。

  • 标签: 越南 中国 贸易回顾 问题与措施
  • 简介:当前美国各界对华认知整体趋于负面,缺乏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国情的系统性深入研究,针对中国海洋战略长期目标和意图的研判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在许多中国权威人士与媒体眼中,美国依然习惯于以冷战思维来看待中国,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不仅未得到缓解,

  • 标签: 中国文化 长期目标 海洋战略 文化层面 意图 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