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休闲观念的逐渐转变,休闲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时间配置、休闲与个人发展、休闲与家庭时间配置、休闲与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对国内外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加以梳理和总结,旨在系统分析休闲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研究逻辑,提出该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空间,并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社会经济现实提供科学分析和理论指导。

  • 标签: 休闲 时间配置 人力资本 家庭 经济增长
  • 简介:3月25~27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专业委员会和英国内政部共同主办,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承办,英国全球合作基金项目资助。论坛以“提升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规范和科技水平”为宗旨,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人员培训和技术资质认定、善待实验动物、动物保护和3R理念实践等相关的国际合作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实验动物 福利伦理 国际论坛 技术标准 专业委员会 行业协会
  • 简介:哲学具有三种基本形态,除了论坛哲学、讲坛哲学之外,还有实践哲学,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所奉行的哲学(“伦常日用之道”)。哲学研究也好,哲学教育也罢,都需要通过实践哲学产生效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就此而言,哲学本身确具有教育(“教化”)功能(“无用大用之用”)。只不过哲学教育是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的,讲坛哲学是相对于论坛哲学而言的。

  • 标签: 哲学教育 历史 现状 论坛哲学 讲坛哲学 实践哲学
  • 简介:加西华·格林(JoshuaGreene)认为,人们通常作出的符合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大多是情绪驱动的产物,而符合后果论的道德判断则多是理性推理的结果。格林关于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表明,当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人脑的情绪系统和认知推理系统都有可能参与。前者易于被“贴近的与切身的”情境所激活,其反应更为直接和快速,而后者则涉及一系列高级的认知推理和控制过程,有助于作出符合后果论(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格林认为,这种情况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道义论哲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 标签: 认知科学 科学实验 哲学构成 道义论 道德判断 推理系统
  • 简介:我国教育行政立法的现状和对策程干远,张京红一、建国后我国教育行政立法的发展政府对国家教育事业实行行政法律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国家行政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逐步加强教育行政法制建设。为了从法学理论上开展对教育行政法的研究,有必要对我国教育行政立...

  • 标签: 行政立法 教育行政管理 我国教育 教育行政法规 行政法制建设 教育立法
  • 简介:5月25—26日在广东梅州召开,由嘉应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张志林教授和嘉应学院沈健副教授组织筹办。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30余位学者参会,就“社会科学哲学——现状与问题”和“自然的发现”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研讨会涉及了科学哲学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向。

  • 标签: 社会科学哲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现状 专业委员会 信息网络
  • 简介:《易经》之卦象到底有没有象征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依据有关史料、《易经》卦爻辞和前人的研究,做了肯定的回答和比较系统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易经》在天人问题上的四个观点:(1)天道与人事有统一性;(2)自然属性与人格品德相联系;(3)人是天人关系的主体;(4)热爱自然,天人情融。然后,又对中国传统哲学、科学、伦理和宗教进行了概略的追索,指出中国科学古代曾长期领先而近代落后,中国哲学思维偏重求同,偏重综合、整体和功能结构,中国宗教带有明显的世俗倾向,等等,都与天人合一观有联系。

  • 标签: 世俗倾向 中国宗教 八卦 史料 学术界 象征意义
  • 简介:2013年4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报刊媒体单位的代表11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收到论文80余篇,主题非常全面,从先秦哲学到现代哲学,乃至对少数民族哲学、地域性哲学皆有探讨。论文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观点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现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哲学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 综述 现状 多维度 诠释
  • 简介:<正>临淄青铜盂出土于齐故城东北角河崖头村一带,口径62厘米,高43.5厘、术,侈口,深腹,腹部有横向的两耳(失一),圈足,无盖,颈、腹圈足雕饰四条纹带,除腹中部一条为环带纹外,其余皆为窃曲纹。纹饰简净质朴,疏朗流畅。临淄铜盂纹饰质朴浑厚,比之商器,华美不如,且无商器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神怪可怖之感,而有疏畅条达之气,显然具有周器之风,而且,环带纹、窃曲纹之兴,始于西周

  • 标签: 西周晚期 青铜 条纹带 纹饰 带纹 年代
  • 简介: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洛学耿亮之北宋庆历至熙宁的四十年间,濂新关洛蜀朔六学并世而出,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张载、司马光、程、苏东坡、程颐八大易学家各自成说,确为先秦百家争鸣后的文化胜景,堪称中国易学史上的宏丽奇观。六学互有歧异而同属儒家,八家共宗大易...

  • 标签: 王安石 《易》 《周易》 性命之理 易学思想 《字说》
  • 简介:东汉中期以降,经学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渐呈式微之势。经学的式微,恰成为东汉学术新变之开端,具体表现为学术简约化、道家法家思想复兴、理性精神复原、突破师法家法框架等方面。东汉学术发生如此变化,与当时私学兴盛日益黑暗的政治环境下士人独立人格逐渐提高、士人日益重视内心自觉,以及他们在逐步挣脱经学桎梏后学术视野也随之日益拓展有密切关系。东汉学术之新变,为哲学思想从“天道”宇宙论转向人文自然观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魏晋玄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东汉 经学 儒家 道家
  • 简介:《程氏易传》是程颐理学的代表作,而其成书以及后来的流传情况,学界一直没有一个清楚的考释,本文专就此问题作一研究。

  • 标签: 程颐 程氏易传 易学 版本
  • 简介: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的“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演唱形式,即瞽礞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的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于《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的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的启发,适合士君子的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 标签: 孔子 诗教 教学法
  • 简介:<正>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极为巨大。时至今日,即便是对孔子的政治学说和哲学观点颇有微辞的学者,对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也持充分肯定的态度。其实,其教育思想并非都是精华,即使是其获得广泛称誉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也是瑕瑜互见的。孔子是有着长期教学实践的教育家,至今仍保存有他从事教学活动的大量史料,因此,我们在研究孔子的教育观点时,不仅应从文辞的含义去理解和分析,而且还应当结合他的教学实际活动进行考察。如本着这样的

  • 标签: 孔子教 教学活动 英才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要求 实际活动
  • 简介:慧能从承认一般人现实地存在迷妄的事实出发,在对于佛教经教的处理上,不主张废弃佛教的经教文字,而认为主要关键在于,要以禅宗的自性本源融通般若教理,要以佛教的经教教理启发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将般若智慧落实到自性本源中实践、实证,并最终在作为自性本源的当下、现前一念中,打破迷妄,获得觉悟,自证本源.慧能主张在禅宗顿法的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慧能的教学精神是非常平实的.马祖道一继承了慧能的禅思想,但马祖道一更强调从自心本来是佛的理论前提出发,与慧能在禅宗顿法的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的教学精神不同,而是更为有意识地摆脱经教的正面说教,更为有意识地强调着眼于超越教、渐的本来无迷无悟的自心自证境界,因而在教学精神上更为突出禅宗顿法相对独立于教、渐的超绝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大开后世机锋棒喝的先河.从教学精神上来说,慧能是从如来禅过渡到祖师禅的核心和关键人物,而马祖则是使祖师禅得以大肆开展的关键人物.本文认为,慧能与马祖在佛教禅宗中的地位,类似于孔子与孟子在儒家,老子与庄子在道家中的地位.

  • 标签: 融通 禅与教 顿与渐 教学精神 机锋棒喝
  • 简介:10月12日在北京什刹海书院和清华大学召开,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怡学法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以及其他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佛教文化 北京市 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明代 清华大学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10月21日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云南省教育厅,以及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会共同合作组办。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教授与云南省教育厅前厅长罗崇敏先生担任名誉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 标签: 研究机构 哲学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哲学 教育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 简介:惠栋在乾隆年间首次打出汉学旗号,是原始要终地认识汉宋问题从无到有发生、演化的关键。晚近学人多以汉宋之孚的眼光来认识惠栋学术,与其原意颇有距离。惠栋构筑汉学,主要落实于《易》学,实渊源于宋儒而自成一说。他在钩沉两汉专门之学后,阐发《易》理,以此统贯诸经,借汉儒古义发明微言大义,以与学术高峰程、朱之学竞争,实是暗用宋儒道统之说而又修正道统论。惠栋汉学成为一时显学,引起学人主动辨析汉学名义,区分治经的求古与求是,恰恰显现清代几乎没有多少纯宗汉学的学人。

  • 标签: 汉学 惠栋 《周易述》 求古 求是
  • 简介:虽然断辞在《周易》本经文本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文献语言现象,但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分析,能够发现其具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文献语言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断辞自身系统的分类即亨字、利字组与吉凶辞三类系统,它们各自具有预测、规范直接判断的语义内涵。断辞在本经文本整体语义和思想表述中,以价值判断的形式承担了凝聚价值指向、在境遇中决断可能时机的语言角色。深入把握断辞的语义特征及其意义问题,能够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研究提供诸多新的线索和可能路径。

  • 标签: 《周易》 断辞 文本 语义 价值判断
  • 简介: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三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三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三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三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三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三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 标签: 管仲 三苏 异同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