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网模拟系统,用于研究源网荷储的控制策略,实现风电、光伏、储能系统、充电桩与微电网的协调控制;源网荷储集中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开展智能运维管理服务等系统性研究。

  • 标签: 源网荷储
  • 简介:摘要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总发生率为36.4%,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5年OS为50.2%∶44.5%(P=0.587),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不影响下咽癌患者的预后,而合并同时性第二原发者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为合并异时性第二原发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标签: 下咽肿瘤 肿瘤,继发原发性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是一类具有侵袭性的头颈部少见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率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其证据来源主要为回顾性研究和基于人群的注册性研究。对于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目前主流推荐是手术加术后放疗,不可手术者采用根治性放疗。但因回顾性研究的异质性较大,在治疗上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放疗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价值、放疗靶区、放疗剂量、分割模式、放疗新技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从而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腺样囊性癌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亚组患者在同期放化疗中的生存分析,寻找适宜同期放化疗的患者人群。方法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2—2012年间一项术前同期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进行分析。222例患者接受中位剂量69.96 Gy放疗(27.56~76.00 Gy),同期顺铂化疗中位剂量250 mg (100~570 mg)。接受调强放疗者98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同期放化疗组104例,单纯放疗组118例。两组局部复发率、区域失败率相近(均P>0.05),同期放化疗有降低远处转移趋势(14.4%∶24.6%,P=0.058)。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期化疗对N早期患者增加了无局部复发生存(P=0.009),而对年龄≤55岁、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趋势(P=0.052、0.066);对T4期、N3期、非调强放疗治疗、下咽癌患者增加了无远处转移生存(P=0.048、0.005、0.001、0.004),而对男性、高中分化鳞癌、非手术治疗有提高的趋势(P=0.064、0.076、0.063)。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对年龄≤55岁、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以及非调强放疗患者提高了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P=0.017和0.039、0.041和0.039、0.006和0.022、0.001和0.017、0.007和0.033、0.030和0.024);而对下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可提高无进展生存(P=0.022)。结论同期放化疗对年轻、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非调强放疗患者可以积极给予同期放化疗治疗。

  • 标签: 头颈部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亚组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0岁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心理痛苦情况。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85例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IMRT前、后心理痛苦程度和痛苦问题前瞻性调查。IMRT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全组中位年龄为66岁(60~85岁)。调查显示IMRT前、后有73%、87%患者出现心理痛苦(P<0.001),显著痛苦分别为6%、35%(P<0.001)。IMRT前主要痛苦问题(>10%发生率)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口腔疼痛、经济问题、紧张、睡眠问题和鼻腔干燥,IMRT后显著增加的痛苦问题为口腔疼痛、便秘、进食、恶心和鼻腔干燥。性别(OR=5.520,95%CI为1.437~21.212,P=0.013),疗前PG-SGA评分(OR=1.220,95%CI为1.048~1.421,P=0.010)和是否有医疗保险(OR=0.230,95%CI为0.053~0.995,P=0.049)是IMRT前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职业(OR=2.286,95%CI为1.291~4.050,P=0.005)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OR=0.089,95%CI为0.029~0.276,P<0.001)是IMRT后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痛苦发生率高,IMRT后痛苦加重,主要为治疗相关的痛苦问题。

  • 标签: 心理痛苦温度计 痛苦 老年患者 头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 标签: 动态磁共振图像 吞咽 器官动度 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结果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结论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b-Ⅲ区。对于cN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b-Ⅲ区的预防治疗。

  • 标签: 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规律 预防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 标签: 肿瘤转移,肺/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大分割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RI技术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咽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高危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靶区勾画。方法搜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2018年间的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患者需经病理确诊,并且在所有治疗前接受了头颈部MRI检查,并且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临床靶区勾画都经过全科查房讨论审核确定。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找到原发灶体积GTVp及淋巴结体积GTVnd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区分为高GTVp组、低GTVp和高GTVnd组、低GTVnd组后,纳入患者出现咽后区域LNM的高危因素分析,分别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326例,所有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0.5%,最常见的区域为Ⅱa区,其次为Ⅲ、Ⅱb、Ⅳ、Ⅶa (咽后)、Ⅴ区。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21.5%,原发灶位于咽后壁患者中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3.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原发于咽后壁、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GTVp>47 cm3、GTVnd>22 cm3与咽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值为0.002、0.020、0.003、0.023)。结论下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原发灶位于咽后壁患者。同时具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大肿瘤负荷患者容易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患者推荐临床靶区勾画时将咽后淋巴结引流区包括在内。

  • 标签: 下咽肿瘤 淋巴结转移,咽后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 标签: 局部晚期喉癌 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嗜神经侵袭是肿瘤通过神经扩散与转移的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复发、转移、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嗜神经侵袭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头颈部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同解剖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嗜神经发生率各不相同,故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嗜神经侵袭的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针对神经侵犯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头颈部肿瘤嗜神经侵袭的治疗对于临床医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嗜神经侵袭的临床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嗜神经侵袭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P=0.081,R+C+S组:R组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P=0.064,R+C组:R+S组P=0.016)。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术前放射疗法 头颈部肿瘤/术前放化疗法 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