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由微热和运动促的阵发性肢端皮肤扩张潮红、局部温度升高、伴灼热和疼痛为特征的少见皮肤脉管性疾病。本病预后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感染是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细菌感染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 细菌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是肝癌极其危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凶险,破裂易引起大出血,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菌移位,从而感染。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预见性护理评估能力,针对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及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感染有积极作用。本文就1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感染的救治和护理进行报道。

  • 标签: 肿瘤,肝 自发性破裂 出血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是肝癌极其危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凶险,破裂易引起大出血,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菌移位,从而感染。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预见性护理评估能力,针对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及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感染有积极作用。本文就1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感染的救治和护理进行报道。

  • 标签: 肿瘤,肝 自发性破裂 出血 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四肢及臀部散在红斑、鳞屑伴瘙痒3月。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上覆细小鳞屑,皮损边界清楚,伴明显瘙痒,自购皮炎平软膏外用,瘙痒稍缓解,2月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四肢皮损面积增多,且波及臀部,瘙痒加剧。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及大小便无异常,夜间瘙痒难眠。

  • 标签: 体癣 寻常型天疱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SS住院患者血细胞减少和间质性肺病(IL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住院pSS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血细胞减少和ILD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Logistic回归探索pSS血细胞减少和ILD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pSS住院患者571例,男女比例约1∶8,存在血细胞减少275例(48.2%)、ILD 180例(31.5%)。pSS血细胞减少较无血细胞减少患者C3降低[OR=2.326,95%CI(1.483,3.650),P<0.01]和ESR升高[OR=1.912,95%CI(1.233,2.964),P<0.01]的比例更高。pSSILD较无ILD患者男性[OR=2.509,95%CI(1.269,4.959),P<0.01]和乏力[OR=5.190,95%CI(5.190,13.931),P<0.01]的比例更高,但抗SSA抗体阳性[OR=0.392,95%CI(0.230,0.668),P<0.01]、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体阳性[OR=0.337,95%CI(0.145,0.782),P<0.01]及低C3[OR=0.332,95%CI(0.189,0.582),P<0.01]的比例更低。结论低C3和ESR升高可能是pSS血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男性pSS患者可能更易ILD,而pSSILD患者抗SSA抗体、抗CENPB抗体阳性及低C3的比例可能更低,有待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血细胞减少 间质性肺病 危险因素
  • 简介: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典型症状为口、眼干燥,也可以累及腺体外其他组织器官,如肺、肾、肝、神经、关节及皮肤等,产生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容易误诊[1-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最终发展成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临床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伴干燥综合征者较为常见,高达27.0%~45.9%[4]。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肺间质病变 燥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产前B超检查发现肿瘤。讨论由于B超的普及,不仅可以观察胎儿宫内发音情况,也为产前诊断胎盘病变,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围产期宫内监护也有一定的价值,因此,重视产前超声的检查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胎盘原发性 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0年我院诊治的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中,良性4例,恶性18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约占50%(2/4);恶性以腺癌为主,占55.6%(10/18);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7例,回肠12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腹块、肠梗阻等。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肠肿瘤 手术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3例PRT患者,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49例,恶性肿瘤104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45例(91.8%),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1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64例(61.5%),部分切除17例,探查活检23例;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PRT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原发性阑尾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阑尾肿瘤病人的腹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阑尾腔内改变及阑尾浆膜面改变等,并注意盲肠、末段回肠、阑尾周围脂肪改变和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结果24例原发性阑尾肿瘤为黏液性腺瘤(n=11)、黏液性腺癌(n=5)、结肠型腺癌(n=4)和类癌(n=4).阑尾最大直径为12mm~52mm,19例(79%)最大直径超过15mm;阑尾壁最大厚度3mm~16mm,13例(58%)在5mm以上;10例(42%)可见阑尾腔内肿块阑尾内壁不规则隆起,1例(4%)可见阑尾表面外突性肿块.使用阑尾肿块/囊状扩张/直径大于15mm的综合标准诊断率为92%.如附加阑尾壁厚度大于5mm的标准则诊断率为100%.结论CT是发现阑尾肿瘤的有效方法,表现为阑尾肿块、阑尾腔囊状扩张、直径大于15mm和壁厚超过5mm.

  • 标签: 阑尾 肿瘤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较少见。国内自1951年至1965年共报告12例,其中恶性4例,良性3例,息肉5例。我院在1963—1974年间共收治6例,均为恶性。由于我们对此病缺乏认识,术前确诊率低,手术方式欠妥,教训颇深,特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尿管肿瘤 输尿管癌 术前确诊率 肾肿瘤 URETER 全程肉眼血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 标签: 小肠原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误诊原因,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0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误诊病例资料。结果资料完整共175例手术或病理确诊患者,误诊72例,误诊率为41.1%。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脂肪肉瘤常见且易误诊,误诊疾病为腹盆腔肿块、肾上腺、肾及输尿管肿瘤等。结论腹膜后肿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强对其认识、对相关临床症状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断成功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07%~0.2%。其中以恶性肿瘤居多,国外报道约占80%、与国内报道相似。本病临床多以腹部包块、腹痛为主要症状。本病病因目前尚未清楚,以中青年发病率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别,由于肿瘤来源广泛,因此其病理学分类繁杂。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原发性阑尾肿瘤少见,其诊断和外科治疗具有不确定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1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例诊治 原发性阑尾 肿瘤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0例该种病例病案资料,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结果150例中手术切除140例,死亡2例,另9例为恶性肿瘤转入肿瘤科放、化疗。结论对该病,CT诊断作用最大,对术前良恶性的甄别,对术式决定意义重大。做好术前、中、后各项事宜,将会提升治愈率。

  • 标签: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