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表达,自由想象——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漫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有效表达,自由想象——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漫谈

许红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基础课,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加强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阶段;习作教学

写作就是用来表达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内心情感的表达。由于生活经验、习作思维等方面的局限性,有些学生在面对题目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所以,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以他们的认知特点为依据,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写作。

1小学语文习作作教学现状

1.1教学手段陈旧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落后的习作方法,即首先提出习作的题目,然后介绍习作的大致内容,推荐学生一些范文,最后由学生自己撰写。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习作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照搬照抄,学生的习作思路和习作结构都是一样的,不利于学生的习作思考,从而对学生的习作水平产生负面的影响。

1.2学生习作思维能力的忽略

要写好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掌握多种习作方法,而且要有灵活的习作思路,要有大量的材料。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仅仅强调了教学生怎样开始、怎样结尾、怎样充实自己的文章,忽略了对学生习作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进行死板写作,学生的文章写得不够好,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也不能提高。

1.3将阅读与习作分离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习作与阅读的有效结合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习作教学上,而忽略了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习作能力的作用。长期下去,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2习作教学的策略

2.1从教材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过于严格的限制。例如,对习作题目的严格控制、作文的数量等,制约学生的习作思维。另外,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还是矫枉过正,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毫无章法可言,以至于使学生不知所措。同时,教材的编排也是科学合理的,也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如果只把课本丢在一边,那就不科学了。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教材为中心,充分利用材料,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该练习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地运用各种实例,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课本上提供了一些汉字,如:甜、乐、泪、暖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汉字来写一篇文章,或者从所提供的汉字中选出汉字,自己设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自己的主题来写,可以是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是想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汉字,制定习作的主题,确立写作的主旨,最后才能开始习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列提纲,看学生的提纲是否能把文章的主旨表达出来。完成之后,教师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提纲,然后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更好地完

成自己的提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总结。

2.2营造习作环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结合习作的教学内容,创造出一种科学、合理的习作环境。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案例分析,也可以是视频短片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习作学习环境,通过情景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动力,激发学生在情景中迸发灵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习作状态,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例如,在“多彩的活动”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所参加的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作灵感。如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植树节植树活动、六一儿童节文艺

晚会等活动,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媒介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各种活动的回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再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将整个活动的流程都记录下来,并着重描述自己最有印象的地方和对自己有影响的地方,并记录下自

己所经历的事情,以此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2.3重视朗读,口语领先

口语教学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意义,让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行文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逻辑。简单来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而培养学生上述能力还有另一种方法,即“口语教学”。前者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后者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书面作文训练的基础。一旦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形成了良好的语言感知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就能在“写”的过程中更逻辑清晰地将自身所思所想书写出来。因此,为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带领他们朗读文章,借助“开口读”引导其深入感受文字背后的语言逻辑,并在组织作文练习活动之前设计口语训练环节,鼓励学生围绕作文话题先将想要书写的内容说出来,借助口头语言的组织增强其整体语言的逻

辑性。

2.4注重积累,丰富素材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在任何一项学习活动当中,积累都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相关能力水平的重要工具,师生应对此形成正确认识[2]。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而言,即便是处于高年级的学生,受学习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制约,他们能够运用到作文当中的素材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在无形中对其习作热情带来了消极影响,最终在非良性循环中降低了他们的作文水平。而在传统模式下的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更多关注放在“写作技巧”的传授上,并不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这自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素养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元阅读文章,并要求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鼓励其在“写”的过程中将相关素材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如此,伴随着素材的不断丰富,学生“想说的话”“能说的话”越来越多,语言也能够在对素材语言的模仿下变得更加优美,其作文水平自然会实现质的提升。

2.5利用媒体,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出现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将其应用在小学高段的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当中也能够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带来一定积极影响。小学生各项思维、能力正在发展,相较于初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具象思维”特征,更愿意围绕真实事物展开思考和描写,也更容易在真实情境的支持下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但是,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对此并不是十分重视,他们经常会直接给出作文题目并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导致学生的作文大多数都是通过“凭空想象”得到的,缺乏可读性和真实性。为规避该问题,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可以尝试将多媒体工具运用起来,借助媒体工具展示与作文主题相关的事物或事件画面、将情境尽可能还原出来,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再要求他们进行书写。这样一来,在情境的支持下产生“身临其境”

之感,建立更加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其作文语言必然会更加直观、

真实、能够让读者产生“画面感”,这也代表着他们的写作水平在稳

步提升。

2.6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以丰富写作材料

阅读和习作在语文教学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不能把习作和阅读分离开来,而是要把它融入到习作中去,把它融入到阅读中去,以阅读促习作,以习作促阅读。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授阅读的基础知识之后,要善于把文章中所涉及的写作知识教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习作积累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和使用能力,为学生的习作作充分的准备,使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了课文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技巧,给学生传授相应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以及怎样围绕主题展开习作,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习作方法。所以,在阅读课中,教师除了教授一

些基本的阅读知识之外,还可以针对一些有代表性习作技巧的文章进

行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发掘出文章的习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此外,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等,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增强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高段习作的教学质量,既是对教育目的的追求,也是培养现代教育急需的人才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是学生习作基本功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习作技能,运

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小宝.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和措施[J].亚太教育,2022(23):135-138.

[2]李淑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45-47.

[3]王晓梅.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