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于行成习惯  内化于心促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外化于行成习惯  内化于心促成长

聂福东

 建昌县实验小学 

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小学教育永不过时的话题,小学教育的主旨和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维、文明等一系列的习惯。我们常说,对一项指导思想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很多事情很难做到先理解再去做。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达到可以足够的内化于心的水平,要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去外化于行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先给孩子们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让其先去做,然后辅之以内化于心的理论教育,让其把二者结合起来去领会,慢慢地形成习惯,这样也并未违背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一、爱国主义教育,从行动开始。

如果问一个小学生什么是爱国主义,我想他一定会说不知道,或含糊其辞。那么我们给他们讲,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爱国,怎样爱国……强行背下来?意义并不大,因为很抽象,他们不能真正理解,不能内化于心,尤其低年级学生。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就有现成的教育素材,那就是国旗和国歌,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那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从尊重国旗、国歌开始。我们每周一有升旗仪式,每天早晨有唱两歌(国歌、队歌)活动,我们整体要求每天唱两歌时,不论身处什么地点,手头有什么事,都要放下,面向国歌传来的方向或面对国旗的方向跟着伴奏高唱两歌。利用这样具有仪式感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威严,面对祖国、面对国旗、国歌,以庄严肃穆的态度去面对。很快,我们收到了成效,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孩子站定唱歌,家长拉着孩子继续向前走,却被孩子阻止,到现在,不管是家长还是师生,国歌响起时,在校门口、操场上、楼道内所有人都能自觉做到站定并高唱国歌。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更多孩子在心中树立起对国旗、国歌乃至国家的敬畏。这就在一个小的环节上把爱国外化于行了。与此同时,学校的各种爱国主义活动的开展包括演讲比赛、观看爱国影片、缅怀先烈等等就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由外到内,由内再到外,形成更有效、更有力量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化无形为有形。

对于集体主义教育,其实我们无需告诉学生什么叫做集体主义,我们只要能让孩子在一个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并且为这个荣誉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诚然,我们会有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作为载体,但这类的活动毕竟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就借用了“流动红旗”这一最简单、最常态、最直接的媒介。在班主任会上我们强调:我们不能把流动红旗看得太重,重到锱铢必较、斤斤计较,更不能看得太轻,轻到可有可无。流动红旗存在的意义不是把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推向对立面,恰恰相反,它是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配合的手段,班主任老师利用流动红旗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给班级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不管班主任老师内心如何衡量流动红旗本身的价值,都要在班级中、在学生面前充分地重视流动红旗,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流动红旗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之让孩子们尽情享受集体荣誉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失之也要不失教育时机的和孩子们一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共同探讨如何能做到更好,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总之,不管得与不得孩子都会在无形中就接受了集体主义教育的洗礼,形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意识甚至是本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从无意识的违纪逐渐形成了有意识的克制,违纪现象越来越少,政教处几位老师甚至出现了“扣分难”的问题。每次颁发流动红旗时,都会有得到流动红旗的班级集体欢呼雀跃,没得到的班级充满了遗憾、叹息,有的还表现出“下周再来”的跃跃欲试。这样的状态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不仅在整体秩序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更能体现出集体荣誉感在学生心中生根的微观变化。

一面小小的流动红旗,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把它当成一种无尚的荣誉和目标去奋力争取,这里有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智慧和艺术,也有学校与班主任老师的默契配合,更有学生内心深处蕴藏的、亟待激发的、呼之欲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我想这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诠释!

三、学生自制管理,无为而治,大为之举。

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和超乎我们想象的表现欲,牛顿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想,给孩子们一个支点,他们能给你最大的惊喜。既然他们有潜力、有欲望我们何不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历练的平台?为此,我们提出一些举措。

首先,要求班级内进行事无巨细的分工,形成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级管理组织系统,班长、各类委员、组长等人尽其责,非班级干部也有具体分工,比如维持打饭秩序、个人卫生、好人好事记录等等,并配有管理、监督等人员。总之在班级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         

其次,学校范围内,值周生制度、大队委制度均有具体分工,明确个人职责。与此同时,学校加强了“安全小卫士”、“卫生小卫士”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以志愿者形式招纳,没有学习成绩的要求,没有平时表现的要求,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的新起点,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相待,只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按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即可。

通过这样的激励,很多的同学获得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们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认真负责。安全小卫士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危险。在这些“小卫士”的带动下,很多同学甚至自发的参与其中,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学校管理人人有责的氛围中,学校的管理形成了良性循环,违纪现象、不道德的行为逐渐减少,更多的学生也逐步的形成了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自制管理也是从学校角度的“无为而治”,而真正做到无为而治了,可能那样才是真正的大为之举!

我们最初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强制手段告诉学生什么事不能做;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事可做,什么事要多做;第三步,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和氛围,用校园文化和氛围带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实践中发现第一步完成的时间要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在学期中我们便启动了第二步的战略,现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升旗仪式的表彰、校园广播站、甚至个别项目的加分来鼓励做好事的同学。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定能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我们预期的那种校园文化和氛围。

总而言之,我校的学生管理,是以“流动红旗”为着落点,多种形式并举,其中充分涵盖纪律、卫生、安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全方面的习惯养成。看似庞杂,实则在整个系统中是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再由内而外的指导于行。也可以说,先用强制手段让其做,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让他们体会在做中能得到怎样的收获和快乐,最后形成内化的意识和习惯,从而达到以德为先的真正效果。

真正的教育无须波澜壮阔,无须惊天动地,无须气壮山河,真正的教育是朴实无华、润物无声的,生活中、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一滴都是我们教育的土壤,我们只要用心地撒下教育的肥料,精心地培育这些充满希望的幼苗,定能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