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幼儿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吴秀秀[1]

(深圳市光明区明安幼儿园 518107)

摘要:目前,幼儿园在对幼儿的个别化学习等活动上的教学指导方面还只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主要的体现在教师对高年级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等的活动指导上。幼儿独立的思维自主性训练与空间认知活动能力方面的能力培养,需要学前教师要不断地主动加强学习与进行社会活动实践活动的有效联系起来;而本文就是旨在通过对当前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中的一个主要基本原则方面的剖析,探讨其实施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个别化学习;幼儿园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的情景,以及在教学中设置游戏课程。在实施个别化学习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我们实施各种个性化教学的幼儿教育学习研究活动时,要格外注意如何丰富教学课程内容,运用好多种的教学技术手段,营造出生动丰富的幼儿教学环境氛围。

一、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涵义及其研究意义

在实施幼儿教育方案中,要能充分和尊重到幼儿之间的明显个性差异,并能促进孩子其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达到阶梯形教育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意味着必须同时在所有学校课程中同时大力地推进个别化学习。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发展程度,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以指导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协作。个别化学习可以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其获得更多的与环境有关的体验,使其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更为清楚、客观,并使他们能够认真地注意周围的事情,并不断地提升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导的主要原则

教师应积极开展游戏课程,使幼儿在娱乐中自我发展,创造个别化学习的方法,创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以正面的激励与引导来提高自信心。

(一)以教育为导向

教师作为幼儿个别化学习的中介,在个体化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进行耐心地教育,加强与幼儿之间的联系。老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去理解幼儿的世界观,使他们乐于倾听老师的观点,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全面的人才,而教师的教学则是其教学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坚持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是学校的主体,在幼儿个体化的学习中,如在幼儿园进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时,都要以幼儿自身为中心进行。教育对象因其成长背景、家庭教育和智力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教师应坚持差异化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领悟和积累经验。

三、幼儿个别化学习中的指导策略

(一)对学习内容的科学选取

在对个别化学习课程内容目标的科学选取把握上,要注重从把握以下的五个重点方面上着手:教师要在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内容体系的合理设计安排中,要能始终自觉遵循教育部《指南》规定的总体指导办学思想,根据以上五个教学方面提出的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将中小学英语实践教学课程分为了语言、科学、艺术、益智、生活能力等这五大重点方面,其中,卫生、社会发展两个方面重点都至少要能纳入了这前五项,在日常教学操作中,教师既要能够以随机嵌入以生成性学习的主题活动形式为研究切入点,在教师选择幼儿园个别化学习研究内容时,要重点考虑到这种生成性教育的主题活动。这几类主要活动方式的教育内容一定要注意随着教学主题学习的逐渐深入进行而随之不断地做出改变安排和内容调整,因此,在幼儿教学环境中,教师完全可以分别通过设计"有机嵌入"和"随时调节"课题的学习方法,为全园幼儿共同提供了个别化学习平台。比如,在"走进小学"的这一大型主题活动课程中,大班孩子的生活类和个别化学习项目中,整理幼儿书包就是这样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工作。

(二)活动资料的正确使用

首先教师要能实现教材高、低两结构材料内容的正确有机地结合,而那些高的结构材料又往往会只有一个绝对正确答案的错误答案,所以首先老师们要能够给到幼儿们自己一个学习纠正答案的好机会。低结构材料的教材又可以来指导教学和激励引导幼儿们能主动自如地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去进行多种练习,培养提高他们创造性的空间想象力思维和思维发散性思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能够针对各地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水平,提供出不同品种的结构材料,特别重点是教材要注意尽可能少地尽量减少成品材的使用数量,提供一些半成品。其次,教材内容的设计运用必须要能有一定高度的科学层次。层次分明的教学素材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考。因此,在设计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将教材分为不同的等级。第一种是同一材质的不同等级。老师要将不同难度的作业材料分别粘贴到不同的作业材料上,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的动手技能。二是材料的等级差异。

(三)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评估进行改进

首先,要注意观察,要客观地记录,这是幼儿的真实评估的一个基本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主动观察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对教材的操作,可以使教师对教材的适用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供给。

其次,运用逸事记录对幼儿进行评估。教师应该以逸事记录的形式记录幼儿的学习,这样可以全面地记录幼儿的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在记录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幼儿的动态行为作为评估的依据,即通过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技能掌握和学习质量的全面评估。

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评估。教师应根据幼儿个别化学习的观察,组织小组交流,共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有问题的幼儿解答疑问,并给予指导,使他们更多地关注一些常见的共性问题。对于不能适应和适应群体节奏的幼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困难的素材中形成感性的认识。

作业行为实质上是信息的输入,而共享是信息的输出。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地向幼儿们提问,例如:“怎么办?”,并通过小组讨论,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预测和扩展学习。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它需要对幼儿进行个体化的引导。而对某些常见问题,则可以利用小组共享的方式,向幼儿们解释共同的问题与内容。

另外,要注意对幼儿的积极思考模式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行为,对他们所做的分享与表演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在评估过程中积极运用正面的评估语言,并对其进行更多的赞扬与激励。在评估时,要特别指出幼儿在完成这项工作时所做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的反馈信息来指导幼儿进行更好的自我评估,使每个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都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结语

个别化学习就是指由教师们根据学龄前幼儿个体的身体发展实际状况,根据个别幼儿身心的特殊发展变化状况,设计制作出一种适合于他们自身的幼儿活动教学环境,选用一种合适孩子的学习活动作为素材,使之他们就能够随时根据属于自己特定的心理愿望状态和感知能力,进行自己个性化需要的、个性化的、个别化学习。个体化幼儿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都可以帮助促进学龄前幼儿身心健康地得到全面发展,突出幼儿的人格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活动,以使其更好地体现其内涵与价值,从而丰富其学习内容,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沈丹怡.提升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专注力的支持策略[J].幼儿100(教师版),2022(Z2):89-91.

[1]邬佩华.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小班主题探究活动“有洞的蔬菜”为例[J].辽宁教育,2022(16):53-56.

[1]罗巧仪.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1):81-83.

作者简介:吴秀秀(1995-),深圳市光明区明安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课题“幼儿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支持策略研究”(立项编号:GMJKY2021YEY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