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分层布置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分层布置探讨

王世鹏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 0107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作业属于重要环节,是对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能力加以培养的重要载体,更是对数学知识加以切实落实的重要途径。为此,对数学作业加以设计之时,教师需把促使初中生发展当作目标。教师可把初中生实际分层情况当作依据,给层次不同的初中生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这样可以对层次不同的初中生具体学习需求加以满足,促使所有学生一同发展。为此,对初中时期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时期;数学;实际教学;作业分层布置;有效措施;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不同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设置符合每个学生的作业,并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温习旧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作业分层设计是我国传统“因材施教”理念的充分体现,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充分获得练习。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消除学生消极心理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挑战性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常规的“一刀切”式的作业设计,学生往往会因作业难度过大,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影响数学学习信心,久而久之还可能会降低数学学习积极性。而教师采用作业分层设计的形式,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来进行作业分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去尝试和自己水平相符的作业题目,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1]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学生对于相同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而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使学生获得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练习机会,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其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作业分层设计的落实还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况,鼓励学生适当地接受符合能力的挑战,以提升其解题能力及数学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程实际教学中作业分层布置的有效措施

(一)分层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初中数学的大多数概念都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良莠不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作业,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数感。数学符号意识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表达式,分清各种运算及运算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运算法则,熟练运用运算方法,遵循运算步骤,有效解决运算问题,促进数学思维发展[2]。因此,在设计关于运算内容的作业时,以基本概念、性质、基本运算法则、公式、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或化简等内容为基础作业;以熟练应用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法则为提高作业;以能够熟练应用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法则解决综合性问题为拓展、探究作业。

(二)分层设计作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空间概念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实践活动,并结合几何图形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几何直观不是基于测量或计算,而是基于直觉来判断图形的性质。它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几何知识和经验水平不同,空间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水平存在差异,对图形性质的判断能力也不同。教师可以按难度等级将作业进行分层,帮助学生利用图形理解数学问题,体验“数形组合"“变换"等数学思想,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几何直观能力。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将掌握基本术语、事实、原理,了解基本图形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基础作业;应用基本概念,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定理理解,综合应用知识为提高作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能巧妙地将“数形结合”和“变换”作为外延作业。这种层次化的设计,发展了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培养具有论证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沟通技巧。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对推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相较于枯燥的推理,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有趣的活动中,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所蕴含的美感,让学生在誚到不同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对这些联系形成初步的理解,进而帮助不同理解程度的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

(三)分层设计作业,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学生也具备了一些数据整理与分析的能力,然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实践类作业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都是由程度不同、特长不同的学生组成,通过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加强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数学教师可结合自身不足以及缺漏制定课后作业,促使初中生有勇气去面对自身学习缺漏,同时可以对自身学习缺漏加以及时弥补,有效强化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对自身具有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成绩[3]

(四)分层设计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模型思想”

通过“融合与实践”相关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实际问题,可以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模型思想”是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对家庭作业的难度进行设计,将作业难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让学生做适合自己的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步发展模型思想。建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反思实践过程,并撰写实践报告。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符合当 前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需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能够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持久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业分层设计对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其相关特点,分析其现状,以更规范、标准和科学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张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09):54-55.

[2]尹真君.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和评价的研究[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609-613.DOI:10.26914/c.cnkihy.2022.006710.

[3]戴翠云.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J].名师在线,2022(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