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社会适应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社会适应性的研究

姜力方

山东省 荣成市青山路实验幼儿园 264300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社会性衔接的重要内容,而社会适应能力则是社会性发展的必需条件。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不仅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学习方式与行为规范都大不相同。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渡过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社会适应性;研究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环节。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出现了幼儿园课程教学与活动倾向于小学化,使得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目标制定与规范制度过于超前,不仅没达到幼小衔接的效果,甚至会让幼儿产生焦虑与厌学的心理。研究发现,幼儿步入小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社会适应不良,如独立自主性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针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发展需求介入实质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衔接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教学模式不同,导致幼儿在步入小学生活后自理能力不足,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如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物品,轮流打扫卫生,照顾园内植物。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充分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竞赛活动,如针对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表扬与奖励,以此提高幼儿行动的积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可以在群内或家园宣传栏向家长传授专业的生活指导要点,让其在家庭生活中督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家园合力让幼儿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为小学生涯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培养幼儿运动能力

当前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幼儿在园内户外运动的活动量与时长没达到要求,另一方面是当前幼儿的娱乐活动多集中于电子产品,这对幼儿的身体成长十分不利。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肢体协调及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视。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让幼儿多进行精细动作能有效提高其身体适应能力,使其更快融入到小学生活当中。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理情绪的基础保障,加强学生的运动能力,能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新环境,迎接新挑战。因此,教师要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锻炼幼儿各方面运动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接力跑比赛,在中间放上各种障碍物,幼儿可以穿过平衡板、跨过栏杆、钻过管道到达终点,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身体机能,还有助于其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相较于幼儿园来说,小学阶段的学业更加繁重,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搭积木、打乒乓球等活动锻炼幼儿手脑间协调性,使其适应小学生活。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进入小学之后,幼儿园身边的交际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环境中,就要求幼儿掌握沟通技巧,学会与人交往。良好的交往能力能让幼儿快速建立同伴关系,与教师亲密相处,同时也能保持昂扬向上的情绪、建立信心。幼儿园中班开始,教师就已经让幼儿接触《弟子规》、《千字文》一系列经典读物,旨在传授文明礼仪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多关注幼儿,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作为教育契机,使其学会真诚待人接物,并将所获得的道理运用到实际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幼儿主动与人沟通,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使幼儿多与同伴相处协作,为其营造友好和谐的交往环境。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与幼儿说话注意措辞语气,早晨幼儿入园引导其礼貌招呼,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成为乐于并善于交往的人。

四、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适应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应当有效帮助其树立规则意识。可以创设各种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情节参与的过程中明确规则的概念,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每次开展都有人数限制。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入区卡或者人员提示,让幼儿在意识到满员的情况下能自觉停止入区。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或者图解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根据规则井然有序的展开操作,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对一些列行为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认知,如在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时要保持安静、回答问题前要举手、碰到长辈要主动问好等等。利用不同的区域,可以让幼儿意识到在不同的场合下,规则制度也是不同的。如图书区要保持肃静、美工区要保持环境整洁、科学区要保持实验探究的真实严谨性等。幼儿具有规则意识,才能在小学生活中遵守纪律、约束自我,这也是其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总而言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以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前提,这是一项长期且连续性的任务。作为幼儿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贯彻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08)

[2]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S2)

[3]刘东.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