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常州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1

浅谈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以常州市为例

蔡啸天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强富美高是江苏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坐落在江苏南部的城市常州,一直以此为总要求,走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前列。随着常州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常州餐饮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由于“十四五”规划对江苏省餐饮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餐饮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餐饮业发展态势良好进一步促进了常州技工院校开办烹饪专业。技师学院作为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1],技师学院开办的烹饪专业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师学院 烹饪专业 人才培养

餐饮业是常州市重点发展与建设的方向,餐饮业承担着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烹饪技能人才是改善和推动常州餐饮业发展的主力军,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将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新时期,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如何做好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烹饪人才,在发展模式的探索中以及发展经验的积累下,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稳步前进,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师资力量雄厚

烹饪专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师资要求也有所不同。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烹饪专业教师应定期到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从事技能培训与经营管理工作,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和前沿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成为一名理论和技术均过硬、指导能力和科研能力均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同时,建立酒店及相关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类课程的指导老师,参与烹饪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等工作,在校企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打造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双师型”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队伍。

2.建设完善实训基地

学校通过配备功能齐全、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来保障教学中各实训项目的有效组织与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方面,应建设能满足各项烹饪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各项基础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客源充足的本地及国内外星级酒店或高档餐饮企业,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提升技能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在良好的职业氛围中得到真正的锻炼。

3.创建先进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并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订单式培养的多方位人才培养新模式。与行业内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人才需求清单,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按照企业需求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采取模块菜单、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当前行业需求的人才,并输送至企业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4.开展结合考证实训

围绕国家烹饪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第三方认定要求,开展职业技能教学活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与技能应用中的重要性,扎实学习理论基础,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职业技能考核合格率。在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书的加持下,毕业生可实现毕业即上岗。

5.强化质量监管体系

坚持将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重点,形成专业、系部、教学督导共同监督、共同考核的教学督导机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保证烹饪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将与专业负责人共同监督人才培养质量,并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职责分工上,教学督导负责专业教风、学风建设、日常检查、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估、教学建议收集和反馈、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各系部负责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带头人建设、专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在教学质量监管的各个环节上,都有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

常州技工教育一直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在烹饪专业建设和烹饪人才培养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相信在常州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在各级领导与教师的协同工作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1[]赵晓芳, 石自彬.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创新教育探讨——以重庆现代技师学院为例[C]// 2015食文化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