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数学领域的教学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论幼儿园数学领域的教学结合

王都

浙江省金华市雅畈镇中心幼儿园  321051

【摘要】幼儿园数学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以及主动探索的一种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早期的数学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大胆尝试中促进幼儿数学领域的教学结合。

【关键字】幼儿园;数学;教学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众多的课程专家以及学者也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讨和深化对于学前教育的改革。数学作为推动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各种机遇和可能。对于早期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以及逻辑思维很强的学习科目,因此教育工作者从这点出发,不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推行学前教育的改革,使得幼儿的数学教育不断与生活相联系,在理论与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成就,促进孩子在教学相结合中有效学习到新的内容。

  1.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促进教学结合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写道:“引导幼儿对于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的生活环境当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许多可以让孩子学习的现行的数学教材。

比如在生活中,家长带领孩子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以及到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观察不同的商品都根据自身不同的特征和用途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孩子认识到数学中的归类。回到家中,孩子的父母就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物品的特征将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通过孩子在超市中父母的讲解和教授,结合孩子的自身的学习,回到家中就可以正确地将家中的额物品进行正确的归类。

生活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以及探索的欲望。比如我们在学习球体的时候,孩子们根据自己平常玩的足球、皮球等可以通过对它们的观察让孩子们明确球体的具体特征,就初步形成了对于球体的认识。

二、以激发兴趣为依据促进数学教学结合

为了能够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不会那么枯燥无味,教师在学习活动之前可以为孩子们准备充足有趣的教具、玩具和材料,通过让孩子的尝试和参与,以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在一次的游戏“糖果的分家”中,就是让孩子们根据各类糖果的颜色以及形状的大小,分在不同的盒子里,帮助它们分家。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会用引导的方式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糖果吗?”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回答爱吃,“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很多好吃的糖果,但是呢在吃之前,大家看一下这些糖果有的长得相同,有的大小又不一样,这样大家为它们进行分家,谁分好了就可以想吃到自己喜欢的糖果。”孩子们在理解了教师的意思后,不一会儿就分好了。这样教师在让学生从课本上,看一下课本中的非实物的糖果,再给它们进行分类,这样孩子就很快掌握了数学中的分类。老师以激发孩子的注意进行教学,并结合具体课本中的例子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类,有利于孩子对于新知识的吸收。

三、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促进教学结合

随着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设一些情景来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游戏是孩子最为喜欢的活动,它可以让孩子们在更加轻松、愉快地分为中学习知识,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而角色扮演的游戏是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最为喜欢,最具活力和综合力的活动。

比如在游戏当中,亮亮最为超市的收银员,而红红是顾客。红红在超市买了三元钱的奶茶,红红说:“我现在总共是10元钱,给你找我钱吧。”亮亮通过自己简单的计算,说:“找你7元钱,对吗”?红红说:“没问题。”这样通过一次购物活动,它们两个就掌握了10的简单加减。这样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直接的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孩子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激发它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做到幼儿在数学中的教学完美的结合。

  1. 在大胆的尝试中促进教学的结合

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之下,孩子们开始对于某一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时候,它们就会有试一试的想法。然后它们就会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操作和实验来获得直接的体验。

比如我们在学习比较数量的大小的时候,首先将班级里的小朋友分成相同的五组,但是椅子要比幼儿的人数少一个。教师播放音乐,孩子们伴随着音乐围着椅子进行小跑,音乐停止后孩子们开始抢椅子,但是总有一个人没有椅子坐,这时候就问小朋友:“为什么会有人没有椅子坐呢?”小明说:“人多椅子少呀”,于是让孩子们数一数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大家说对不?”,通过数数,它们说:“对,椅子比人数少一个。”然后我将各小组的人员进行调换,再让它们进行游戏,经过孩子的再次数数,得出结论:无论在什么时间、地点,自然数相邻的数量之间都是多1或者少1的关系。教师通过这种小游戏,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探索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孩子,这样它们会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这样就充分发挥的教师的指导以及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的作用。

总而言之,从数学的教学结合的方法上来看,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就在于促进其思维结构的发展,这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金洁,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胡慧娟,林菁.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适宜性的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