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感受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高效课堂的感受与反思

陈强

陈强

〔摘要〕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高效果、高效益。高效课堂是教师有成就感、学生有幸福感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新型课堂,是鲜活的人文课堂,更是洋溢着幸福情绪的美丽课堂。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中学生真正“动”了,课堂真正“活”了。使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去。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评价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高效果、高效益。高效课堂是教师有成就感、学生有幸福感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新型课堂,是鲜活的人文课堂,更是洋溢着幸福情绪的美丽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蓬安的“高效课堂”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高效课堂中学生真正“动”了,课堂真正“活”了。使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去。老师从以往的“满堂灌”变成了要尽可能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走下了讲台,走向了学生,参与到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教学氛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回头看看我们这几年走过的路,想谈一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感受与反思。

1教师角色变了

高效课堂就是实现知识面前师生平等。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因为优与差随便定论,课堂上没有权威与听众,有的是对知识的追寻,对各种思维的肯定,对智慧闪现的褒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通过展示问题及问题发生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战事思维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扮演起新的角色。

1.1教师是鉴赏者。在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展示的让学生展示,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在学生将问题展示、解决(不一定正确)后,教师站在鉴赏者的位置上,从欣赏的角度对学生思维的精彩闪光之处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对学生一种高层次的鼓励。

1.2教师是裁判。学生完成的任务有其创造的一面,也有不成功、不合理需要改进的一面。对这两方面,教师起仲裁和引领的作用,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判,纠正其处理不正确、不合理的地方,对不成功的地方加以引导和改进,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或做法。同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尊严,尤其对学生不正确的或片面的认识,适时进行酝酿和辩论,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质疑,使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

1.3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是给学生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大胆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从讲台上的“主角”位置走下来,进行幕后指导,对学生的“表演”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判,以防止教学活动变成“草台班子”。教师在实践中品尝“导演”的滋味,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1.4教师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做好学生的角色,时不时地提出问题,问一下“为什么?”、“怎么做?”在对某些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可故作不知,通过学生查原因、找漏洞,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严谨,督促学生讲明白和说清楚。询问时所问问题的深度要适中。

1.5教师是参谋。教学中,教师可提出求解方法的建议,提供类比的“模型”,给学生演示正确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但不代替学生作判断,将选择权和决定权留给学生。

2课堂活了

高效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既是方法,也是思想;既是理念,也是行动;既重知识,更重生成;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的统一。实施高效课堂以后,学生按照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后拓展”的学习过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再也不是昏昏欲睡,兴味素然;再也不是死水一潭、波澜不惊,而是学生真正“动”了。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提问、自由表现、自由讨论、自由交流。说数学一个问题的已知和未知、说解题思路和过程、是说解题的方法、说解题的依据、学生回答的学生的问题,学生回答的老师的问题。不管学生说得怎样,老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错误要及时分析并纠正。

3课堂评价变了

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所以我们老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4教育技术应用了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三是我个人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涉及代数和几何推理的内容,我们需要在黑板上一步步地演示清楚解题步骤,而几何内容中尤其是关联到对折或者动画过程比如在揭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时,最好制作精美、恰当的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也只是教学__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

5要防止课堂中的两种倾向

一是以过程分析代替目标落实,二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体现。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教师把过程当作目标,把“学过了”当作“学好了”,把“分析完了”当作“分析好了”。很明显,“学过”与“学好”,“分析完”与“分析好”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和距离的。学生学过了,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理解了和吸收了。对教材分析完了,同样也不能说明就是分析好了。并且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这样的过程分析,忽视了目标的存在,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对教学任务的落实了。另一种倾向就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了过程的体现。本人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老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

参考文献

1段平全祝定高李中文.高效课堂探索.四川科学技术出报社,2011.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晓天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4陈明华等.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73-83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来源期刊

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