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引入法”激发求知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巧用“引入法”激发求知欲

时茂亮

时茂亮江苏省灌云县伊山第五中学222200

摘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时、巧妙的引入是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方法,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良好的引入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引入新课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用实验,巧设铺垫;二、联系实际,自然亲切;三、温故求新,揭示新知;四、讲述史实,引人入胜。因课制宜,精心设计,运用好的引入法,可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智力亢奋状态。

关键词:引入法情境求知欲

巧妙地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具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诱导学生积极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从学生课堂心理结构来说,引入新课的艺术,实际上属于“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这个基本要素。因此,应该根据物理知识的特征,从创设情境出发,来设计教学的引入艺术。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课中,引入新课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巧用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做小实验引入新课,既能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又容易引起学生的惊奇而产生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实验的设计应该有利于给学生一个刺激,出奇反常,激起学生兴趣。例如:让学生将一束纷乱的细塑料丝抹拢,他们以为一抹就拢,殊不知越抹分得越开,以此来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入“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教学。又如“煮金鱼”实验,学生看到烧瓶口的水在沸腾,按照常理金鱼肯定会被烫死,而烧瓶底部的金鱼却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学生可能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生动有趣的、生动的演示,还容易形成悬念,使学生顿生疑问,然后再去诱导理解,更能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二、引入生活实际,学习物理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对工农业生产的某些过程也观察或体验了一些具体现象。联系这些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可以引起联想,并感到自然而亲切,容易接受。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比如,闻到花香,饭里放调料,堆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分别引入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运动。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就破,如果握在手心是否也能轻易地碎了呢?从而引入压强。再如讲“汽化”,让学生观察家里烧开水时,锅底“气泡”的变化情况;通过“小小秤砣压千斤”这一事实自然地与杠杆知识联系起来。

三、引入已有知识,先“温故”后“求新”

运用迁移的教学原理,把新课讲成旧课的艺术,一般运用于理论探索、演绎研究的课型中,其中“温故”是手段,“求新”是目的。

可以由复习有紧密联系的现有知识引入。如学习“光的折射”可由光的反射规律是什么来导入,然后问:光的折射规律是否也可以概括为共面、异侧、等角呢?从而启发思维,使得知识融会贯通,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这两个规律。再如讲“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时,让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后问:如果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物体将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还可以逆向思维引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

四、讲述物理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小故事,包括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小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成语、格言、寓言或自编故事等。在教材中有目的地恰当地设置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活跃思维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如讲授“透镜”时,我们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18世纪,一批欧洲的探险家乘坐一艘大帆船在北冰洋的边缘小心翼翼地行驶,突然狂风大作,暴风雪来临,经过大伙的拼命抗争,总算避免了船毁人亡。第二天,阳光普照,但船被冰封锁,无法行驶,人们饥寒交迫,但没有火种,面临着被冻死的危险。正当大家丧失信心时,船上的一位年轻人让大伙割取一块巨大的冰块,将之削成两面都凸起的球形,然后让它正对着太阳光,冰块下方不远处的易燃物品被点燃了,最终人们全部获救。学生顿感困惑:为什么冰块做成这样的形状就能取火呢?教师这时顺势引出透镜,学完后再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奥妙。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故事时,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情境中,讲故事的过程,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引入新课艺术,定能使一堂物理课营造出“疑问、欢呼、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泽民《初中物理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钱扬义谭小青《研究性学习课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马志同王力文《中学物理小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5]张熊飞《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