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红卫

李红卫(延安市宝塔区第二中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实行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来提高学困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聪明才智,使不同层次学生得以发展。

【关键词】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创设情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高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优等生都进入条件比较好的名优学校,大量学困生进入到了普通高中学习,使得普通高中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研究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又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方法。

“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是把“探究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各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往往按照优等生的接受能力来施教,中等生.差等生仅仅是“陪衬”,使得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差异越来越大。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施教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条件。它打破直接讲解的传统思路,把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使大问题适合优等生,小问题适合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思维水平,为他们提供自我构建环境,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既让优等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同时也让中等生能“吃得下”,而且“跳一跳,摘得到”,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其潜能。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等差异将会消失,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任何教学内容,95%学生都能取得较好成绩。“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正是给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各层学生自主完成属于自己层面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获取新知识,同时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探求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教师不能通过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转移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是学生通过个人的思考、操作,主动建构形成,因此教学过程应螺旋式上升,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不断升华,最后形成质得飞跃。

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探究分层方式,一般遵循程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动机。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3.交流反馈,解疑释难,启发导学。4.反思论证,抽象结论。5.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这里提出问题是关键,问题层次的设计是中心。题目设计多采用由难到易。

习题讲解案例:

⑴求函数为增函数的区间。

教学过程:首先给五分钟思考时间,并指出,如果你可以解决,那么请你独立完成;如果你不能解决,那么你是否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⑵求函数为增函数的区间。

⑶求函数为增函数的区间。

问题⑵和问题⑶启发学生要解决问题⑴必须利用复合函数单调性,这是解决问题⑴的切入点。切入点解决了,问题⑴的解题思路也就畅通了:要求问题⑴中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要分别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函数的单调区间,然后加以复合。

通过问题的转化,有些学生解决了问题⑴。而对于思维又一次受阻的同学,再将问题⑵和问题⑶转化为更简单的问题⑷和问题⑸:

⑷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⑸为何值时,大于0?求此时函数的单调区间。

问题⑷启发学生:求函数的单调区间需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问题⑸

启发学生:在问题⑴中作为真数,其函数值必须大于0,才能使原式有意义。教学进行到此,各层次学生都能解决自己所能完成的层次问题,且能思考并解决高层次的问题,表达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最后总结并验证正确答案。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最后形成质的飞跃,达到教学目标。

传统的分层教学法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人为的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严重的伤害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自尊心,而且分层太久不利学生的进步,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就某一个学生来说,在不同的问题中,它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将这个学生用分组的形式固定在某一个层次是不科学的;二是课堂教学多采用“小步快走”的模式,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梯度较小,这利于中等生和学困生。但是,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的基础好,悟性高,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使他们获得心理满足,他们的聪明智慧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长期下去,反而形成了思维惰性,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问题分层探究式”教学对传统的分层教学法做了改进,首先没有人为划分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自然的找到自己所在的层次,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次改变了分层教学问题由易到难的提出顺序,首先提出较难的问题来调动优等生的潜能,使其通过思考独立解决。探究问题的分层次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各类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要有针对性,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尝到摘桃子的甜头,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积极做好反馈: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导演角色,对探究问题的层次,探究问题的深入,关键点的过渡,结论的得出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反馈,对问题加以补充完善并延伸推广。这种反馈是对探索精神的鼓励,给学生以成就感,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信心得到提高。

总之,“问题分层式探究教学”兼顾各类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高效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