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

姜永东

山东省威海市羊亭学校264204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深化,教师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教师教学来说,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也是落实新理念的关键。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而言,虽然教师在积极落实课改理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现存问题,走出教学困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1.反复讲解,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部分初中数学课堂,对于一些数学原理,教师往往用抽象的语言反复讲解,让学生记住并能够运用于解题中。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许能够帮助他们记住这些知识点,但抽象的语言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变得单调、乏味,导致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

2.独掌大权,教学模式固化。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大多数的初中数学课堂,都是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一手操控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对知识点或习题进行讲解,学生坐在座位上听,对于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再进行答疑。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扩展思维空间的能力。

3.看重成绩,评价制度片面。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把评价重点放在考试成绩上,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没有动态的、全面的评价。只片面地看重成绩,无法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各自的潜在能力得不到挖掘,自身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同时也让一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逐渐失去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对策

1.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而言,更为抽象,逻辑性更强。因此,数学学习需要更加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单调枯燥的数学课堂,无法迎合初中生的喜好,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抽象的数学原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难以掌握,充分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创设数学课堂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将书本上枯燥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采取故事情境、分组游戏,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学习几何图形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导致学习效果不同。有很多学生都无法想象出图形的具体形象,仅仅靠教师语言描述也不能完全帮助学生想象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动图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同时课堂气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合作学习,被动化为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接收变成主动参与。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和探讨,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依靠教师的讲解指导,而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敢于挑战问题并善于处理问题。

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分组时,教师可依据班级总人数、学生各自的特点、学习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够相互平衡,共同进步。教师在布置完小组需要探究的问题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上。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学生个人的思维和逻辑可以和组内其他学生相互交融,对学生的理解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除了采取分组学习的模式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分组竞争的模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课上安排学习任务,设置问题,让不同的小组来完成,然后调动全体学生,根据他们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共同选出优胜小组。通过分组竞争,小组内的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反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激励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和学习潜力,以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补充自身不足,获得进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性评价,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稍差的同学,可以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帮助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