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皂苷d重量计算,柴胡皂苷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皂苷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皂苷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皂苷d是柴胡总皂苷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目的建立医学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学临床检验质量。方法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应经任命和授权,取得实验室管理权力。中心依据国际通用的实验室认可标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1],结合中心实际,编写、评审通过并颁布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果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四个层次[2]文件并能有效运行。结论使医学临床实验室管理更加有效和更加完善。

  • 标签: 临床 实验室 质量管理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
  • 简介:改革实验步骤固定、学生被动学习的生药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新模式。设计综合性实验模拟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根据案例要求设计整体研究方案,并利用实验室条件协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成效。

  • 标签: 生药学 综合性实验 教学改革
  • 简介: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春季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流行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人员非典病毒感染传播事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危害,这给各类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再次敲响警钟。笔者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多年,每天都与各类病原微生物接触,深知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至今,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生物安全防护 微生物实验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生物医学实验室 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筛选干燥的蒲公英(含叶、茎、根)为原料,方法:采取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当乙醇体积分数为90%,超声时间32min,超声温度34℃,超声功率40W,为蒲公英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蒲公英的总黄酮提取率高达1.57%。

  • 标签: 蒲公英 正交试验 总黄酮提取率
  • 简介:摘要: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各行各业均离不开化学研究的支持,为此化学药品、试剂等均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但由于化学药品以及试剂的特殊性,所以其在运输、存储以及摆放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否则将很有可能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流出,进而危害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强对化学实验室药品以及试剂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发挥化学研究的优势作用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类型很多,作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的终端机构,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需要有针对性地落实对不同风险的管理,提高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防范可能出现的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风险问题,做好风险评估,防范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食品药品 检测 实验室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检验维生素B1片偏差发生的原因,讨论实验室质量控制针对性控制对策。方法:共计15名检验人员对不同批次的维生素B1片进行检测,分析偏差发生的原因,并讨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偏差发生原因为人员操作问题。结论:影响药品维生素B1片检验检测结的原因与检验人员操作相关,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升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

  • 标签: 药品检验检测 实验室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对于食品药品理化检验检测实验室来说,检验检测报告即是他们的"产品",这一"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而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尤其众多,人员的检验检测经历、环境条件、试剂试药纯度、操作熟练程度等等,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报告质量的各个因素,食品药品理化检验检测实验室有效的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

  • 标签: 药品检测 实验室 质量监督
  • 简介:摘要:探究性教学的本质是科学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它是满足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药理学教学引入了探究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续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的主题选择、课堂体验过程和评价体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持积极的态度。同时,探究式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今后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药理学 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风险质量控制实施的一条主要保证措施,就是要求在对仿制药生产研发实施过程管理中相关的技术管理。各管理环节开始实施前,要能够充分的树立产品质量风险控制评估的理念,强化对研发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评估和过程风险跟踪监控,以达到所有仿制药产品研发的全过程能够全面符合国际GMP认证管理标准,而且必须在项目设计研发阶段之前就要将产品风险与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要求加以融会贯通,实现产品质量控制管理核心意识上的系统性不断得以增强,确保所有仿制药产品三维开发不再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生命与财产损失。

  • 标签: 风险控制 仿制药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甘草浸膏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结果 甘草浸膏对昆明种小鼠的MTD大于20.00g/( 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为阴性结果,表明甘草浸膏未显示致突变作用;致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草浸膏对SD大鼠不具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大鼠90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甘草浸膏对SD大鼠体重、摄食、血常规、血生化及病理无影响。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甘草浸膏对哺乳动物产生遗传毒性、致畸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甘草浸膏 安全 毒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菌环直径最大,抑菌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