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DL-C亚型和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普罗布考500mg,2次/d;托伐他汀20mg,1次/晚;对照组给予托伐他汀20mg,1次/晚。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TG、TC、LDL-C、HDL-C、HDL2、HDL3。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TG、TC、LDL-C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HDL-C和HDL2明显下降,HDL3、HDL3/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HDL-C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G、TC、LDL-C、HDL-C、HDL2明显下降(P〈0.05),HDL2、HDL3/HDL-C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可更好降低TG、TC、LDL—C,虽然同时HDL—C总量有所下降,但逆向转运TC能力更强的HDL3却增加。

  • 标签: 普罗布考 胆固醇 HDL 甘油三酯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2型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普伐他汀组(P组)和托伐他汀组(A组),两组均予氯吡格雷300mg顿服后,75mg/d维持。P组予普伐他汀。入院后24h内和第14天分别测定TC、HDL-C、LDL-C、血小板聚集率(PAR)、肝功能,并统计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TC、HDL-C、LDL-C水平在基础状态和第14d,差异无显著性(P〉0.05);(2)P组或A组PAR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P、A两组在治疗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塞复合终点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两组效果相似,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 他汀类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术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应用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糖尿病 临床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rterysclerosis,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以及托伐他汀对此的影响.方法选择CAS患者212例,按照CAS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CAS组73例,中度CAS组96例,重度CAS组43例,每天口服20mg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AS斑块的数量和稳定性、HDL-C、L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变化.结果中度CAS组和重度CAS组治疗后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77±1.26)mmvs(2.23±1.06)mm,(2.15±1.10)mmvs(2.61±1.31)mm,P<0.05].3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LDL-C、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治疗前TG、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LDL-C、TG、hs-CRP、CD8明显降低,HDL-C、CD4、CD4/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托伐他汀治疗CAS的机制之一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C反应蛋白质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观察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昼夜血压变化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单纯降压组白天收缩压下降值为(17.1±3.5)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7.9±2.5)mmHg,夜间收缩压下降值为(15.5±4.2)mmHg,舒张压下降值为(7.2±3.2)mmHg;而调脂联合降压组白天收缩压下降值(19.6±4.1)mmHg,舒张压下降值(10.5±3.1)mmHg,夜间收缩压下降值(19.2±4.0)mmHg,舒张压下降值(10.5±2.8)mmHg,调脂联合降压组及单纯降压组血压水平均较前下降,但调脂联合降压组患者夜间血压降低较单纯降压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少昼夜血压波动,改善昼夜节律消失现象。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目的比较观察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及托伐他汀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6例心血管危险分层中危以上的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CCB)组(40例),他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组(43例)及他汀+CCB组(43例),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24周后测量血压,测定空腹静脉血总胆同醇(TC)、甘油二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以超声观察C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三组收缩乐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他汀+CCB组的收缩斥和舒张压下降更为显著。他汀+ACEI组及他汀+CCB组的TC和LDL—C均明显下降:三组FMD均显著改善,CIMT均显著减少,并且治疗后他汀+CCB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托伐他汀在降压、降脂、降低CIMT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有协同作用。

  • 标签: 硝苯地平控释片 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s,VEC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ECs细胞模型;100ng/mL瘦素刺激内皮细胞0、1、3、6、12h;10μmol/L托伐他汀干预细胞0、1、3、6、12、24h,再用100ng/mL瘦素干预细胞6h.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TNF-α表达浓度.结果瘦素刺激组TNF-α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瘦素作用时间延长,TNF-α表达也随之增加.托伐他汀组TNF-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托伐他汀作用时间的延长,TNF-α表达也随之降低,24h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瘦素时间依赖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NF-α的表达,托伐他汀可以减弱瘦素诱导的TNF-α的表达.

  • 标签: 瘦素 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他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波生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拉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5%vs.81.40%,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9.30%,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他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 他达拉非 心功能
  • 简介:研究发现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时有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hs-CRP和Hcy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此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瑞舒伐他汀与托伐他汀均为他汀类药物,本文比较两者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颈动脉IMT的影响。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托伐他汀钙复方片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细胞因子人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氨氯地平托伐他汀钙复方片,同时口服依折麦布;对照组患者口服氨氯地平托伐他汀钙复方片。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安全性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CRP、IL-4和IL-10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为(3.3±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为(1.3±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为为(1.4±0.2)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ET-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NF-α、CRP、ET-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10、IL-4浓度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IL-10、IL-4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托伐他汀钙复方片联合依折麦布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脂浓度,有可能更好地发挥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依折麦布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复方片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一8,IL一8)、肿瘤坏死因子.d(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8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d或托伐他汀20mg/d,持续6个月;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IL-8、TNF—α浓度。结果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IL-18、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1.06)mg·L-1VS.(3.58±1.12)mg·L-1,P〈0.05;(16.54±4.81)Pg·mL-1vs.(21.92±5.37)PgmL-1,P〈O.05;(101.89±40.52)ng.L-1vs(248.46±59.14)ng·L-1,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后血清中Hs-CRP、IL-8、TNF—α的浓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托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存活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灌胃对照组、他汀组,每组15只;后3组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E模型;他汀组术前7d给予托伐他汀10mg/kg灌胃,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jd,连续7d。各组术后6h分别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TUNEI。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化caspase3及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I,VEF显著下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心排血量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加(P〈0.05);与CME组比较,他汀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caspase3、caspase-12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CME组比较,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caspase3、caspase-12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托伐他汀预处理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阻断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12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激活。

  • 标签: 降血脂药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内质网
  • 简介:目的评估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性腺轴激素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D患者173例,男性86例(AD1组),女性87例(AD2组),健康体检者227例,男性115例(对照1组),女性112例(对照2组)。检测血清总雌二醇(TE2)、总睾酮、黄体生成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并计算生物可利用雌二醇(BE2)及生物可利用睾酮水平。所有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控制其他混淆因素后,AD1组总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1组[(16.21±7.32)nmol/Lvs(17.84±7.41)nmol/L,P〈0.05]。AD2组TE2和B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2组[(57.16±25.33)pmol/Lvs(47.58±25.63)pmol/L,P〈0.01;(30.96±16.14)pmol/Lvs(28.88±17.86)pmol/L,P〈0.05]。女性AD患者中,BE2与词语记忆呈负相关,SHBG与词语记忆呈正相关,且仅存在apoEε4阴性患者中。结论高雌激素水平可加重女性AD患者的认知损害。apoE基因影响SHBG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类 雌二醇 睾酮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负荷量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近期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行PCI治疗的UA患者56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术前7d给予负荷量托伐他汀40mg/d,术后两组均给予托伐他汀10mg/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h、3d检测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血肌钙蛋白(troponinI,TnI)、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浓度;术前、术后即刻评估TMI心肌灌注分级(TMImyocardialperfusion,TMP)情况,并记录术后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术后24h血CK-MB、TnI浓度明显升高,术后3d较前有所下降;治疗组血清CK-MB、TnI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46);两组术后NO水平明显升高,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CI治疗前、后治疗组TMP0/1级的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19);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7%低于对照组21.4%,治疗组整体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病情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前给予负荷量托伐他汀能改善UA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可能降低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损伤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研究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免疫及心肌炎性调节作用。方法纳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治疗,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强化剂量托伐他汀),对照组(n=41,常规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及肌钙蛋白(troponin,TnI)等心肌炎性指标和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表达情况,并观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0.26±0.05)pg/mLvs.(0.44±0.11)pg/mL,P〈0.05]、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13.26±3.48)pg/mLvs.(10.43±2.52)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观察组hs-CRP、CK-MB及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及2周miRNA-2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表达水平与IL-10和TNF-α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和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04%和4.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前干预,能显著减少心肌炎性损伤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可能与托伐他汀上调miRNA-21表达,抑制TNF-α浓度,促进IL-10分泌有关。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免疫 心肌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