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以学龄儿童多见。近年来其感染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婴幼儿MP肺炎发病率亦明显增高。既往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阿奇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腹泻并伴有脱水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分别常规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对照组给予利巴韦10~15mg/(kg·d)静滴,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口服多酶片及鞣酸蛋白。观察组给予西眯替丁20mg/(kg·d),双嘧莫3~5mg/(kg·d),分3次口服,5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1%,显效率为71.4%;对照组有效率为71.4%,显效率为37.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咪替丁加双嘧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 标签: 腹泻/诊断 西咪替丁/治疗应用 双嘧达莫/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轮状 病毒
  • 简介:目的观察胃肠安丸对小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症状的防治作用及观察胃肠安丸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将112例奇霉素所致消化道症状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用胃肠安、胃肠安模拟剂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胃肠安丸防治奇霉素所致消化道症状的综合疗效消失率,用药3、4、5次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第3、4次用药后两组等级疗效及第4次用药后的消失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计分和各访视点及其改善情况比较,第3、4次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恶心、呕吐第3、4次药后等级疗效及第4次药后消失率,腹痛第2、3、4、5次用药后等级疗效及第3、4、5次用药后消失率,腹泻第3次用药后消失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临床不良事件。结论胃肠安丸治疗小儿用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腹泻 胃肠安丸 治疗 阿奇霉素 副反应 消化道症状
  • 简介:目的观察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应用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0~14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60/65),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退热时间、胸片大片影及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肺炎 药物疗法 肺炎 支原体 致病力 阿奇霉素 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PubMed、Cochrane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8月。纳入奇霉素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RCT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估临床治愈率、治疗失败率和不良反应。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OR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纳入13篇RCT文献(508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奇霉素组与莫西St,/克拉维酸组在〈10d临床治愈率(OR=0.69,95%CI:0.46~1.02)、-19d临床治愈率(OR=0.88,95%CI:0.68~1.13)、~29d临床治愈率(OR=0.99,95%CI:0.83—1.19)、t〉30d临床治愈率(OR=1.00,95%CI:0.72~1.39)和治疗失败率(OR=0.87,95%CI:0.65~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奇霉素组恶心(OR=0.44,95%CI:0.20~0.97)、皮疹(OR=0.48,95%CI:0.31~0.75)、腹泻(OR=0.38,95%CI:0.25~0.57)和稀便(OR=0.41,95%CI:0.20—0.8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组。结论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儿童中耳炎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阿奇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中耳炎 儿童 META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川崎病(KD)患儿华法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诊断KD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口服稳定剂量华法≥2个月,同时期INR稳定在2.0~2.5≥2个月的患儿在华法使用前或后行CYP2C9*2(rs1799853)、CYP2C9*3(rs1057910)和VKORC1(rs9923231)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VKORC1基因多态性、调整华法剂量时的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与华法稳定剂量的相关性。评估KD患儿华法稳定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随访观察应用华法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为0.5~6.7岁,稳定华法剂量为(1.47±0.45)mg·d-1,经体重矫正后稳定华法剂量为(0.11±0.033)mg·kg-1·d-1。VKORC1CT型6例、TT型36例,经体重矫正后华法稳定剂量分别为(0.16±0.043)、(0.10±0.021)m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基因之后用药比检测之前用药稳态时间缩短(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体重矫正华法稳态剂量(mg·kg-1·d-1)=0.039+0.061×VKORC1rs9923231基因型(1ifTT,2ifCT),R2为43.8%,华法VKORC1rs9923231基因型可解释6个月至7岁KD患儿华法稳定剂量个体差异的43.8%。未经体重矫正华法稳态剂量(mg·d-1)=-0.407+0.088×体重+0.580×VKORC1rs9923231基因型(1ifTT,2ifCT),体重和VKORC1rs9923231基因型的R2分别为43.7%和19.5%,根据最佳回归模型得到的华法稳定剂量预测公式可解释6个月至7岁川崎病儿童华法稳定剂量个体差异的63.2%,其中VKORC1基因多态性、体重的贡献分别是19.5%和43.7%。因能解释更多华法稳态剂量的个体差异,未经体重矫正华法稳态剂量预测公式优于经体重矫正稳态剂量预测公式。结论VKORC1rs9923231基因型是影响6个月至7岁KD并发CAA患儿华法稳定剂量的遗传因素之一,体重是华法稳定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常规剂量INR易超标伴出血或不能达到目标INR�

  • 标签: 儿童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 VKORC1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