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extract,AE)对CV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VB3病毒和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并使用AE对模型进行干预,心肌细胞活性、培养基中LDH、CK-MB水平被检测以对AE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检测AE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心肌功能相关基因C-Myc和TNF-α转录水平的变化对AE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病毒组比较,AE能够显著的抑制由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活性减弱和降低培养基中心肌酶水平(P〈0.01);AE能够显著的抑制CVB3病毒的增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E对CVB3诱导的Fas、C-Myc和TNF-α基因转录水平的增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AE对CV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抑制病毒增殖及影响Fas、C-Myc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黄芪提取物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模型 治疗作用
  • 简介:类风湿性关节(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A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和敌对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护理和社会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可减轻RA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综述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是高通量的差异基因表达研究手段。通过杂交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复杂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ANP)中的作用。因此,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方法分析ANP基因的变化较单个基因的研究具有理论上的优势。李磊等曾报道,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的急性水肿性胰腺(AEP)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但尚未见类似临床重症急性胰腺(SAP)的ANP模型的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报道。故本实验观察ANP大鼠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基因表达谱 牛磺胆酸钠 大鼠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NP基因
  • 简介: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SAP)的主要并发症,是造成SAP高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SAP导致的炎症细胞过度激活和肺部浸润是急性肺损伤甚至急性肺功能衰减的中心环节[1]。连接黏附分子C(junctionaladhesionmolecule—C,JAM.C)是近年新发现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分布的细胞黏附分子。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保护作用 细胞黏附分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S、(119.53±52.36)0.5ml·100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
  • 简介:急性胰腺(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最常见的病因为胆石症和酗酒,70%-90%的患者可发现病因而治愈,但仍有10%-30%的患者会有1次以上的复发,这些患者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者,称为特发性急性胰腺(IAP)。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IAP患者资料,探讨内镜超声(EUS)、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磁共振(MRCP)对IAP病因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特发性急性胰腺炎 内镜超声 诊断价值 病因 ERCP MRCP
  • 简介:急性胰腺(acutepancreatitis,AP)是发生于胰腺的炎症性疾病,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研究.目前较多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ANP)模型和腹腔注射雨蛙素制备急性水肿性胰腺(AEP)模型.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两种AP模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盐酸精氨酸 腹腔注射 左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 简介:围产期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临床少见,我院2009年收治1例产后PE病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PE进行综合总结分析。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文献复习 胰性脑病 并发 产后 妊娠合并症
  • 简介: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奥曲肽(sandostatin,善宁)为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能有效抑制胰腺的分泌,是治疗AP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如何使其达到更好的量效比尚少见报道。本文采用2种奥曲肽剂量治疗SAP,以探讨奥曲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疗效比较 治疗 静脉输注 剂量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AP)体外细胞模型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雨蛙素处理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株AR42J细胞建立AP体外模型,再用雷帕霉素(RPM)及AG490干预。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JAK1、磷酸化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6、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1β、IL-6mRNA表达;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未经雨蛙素处理的AR42J细胞的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β、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9±0.04、0.14±0.08、0.21±0.09、0.12±0.12、0.10±0.02、0.08±0.03、0.02±0.02。雨蛙素处理后,AR42J细胞上述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24h时的表达量分别为0.53±0.09、0.53±0.13、0.56±0.09、0.55±0.10、0.25±0.04、0.25±0.09、0.27±0.07,均较雨蛙素未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再分别应用RPM和AG490抑制24h后,细胞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到0.17±0.03和0.17±0.01、0.15±0.05和0.14±0.07、0.19±0.04和0.19±0.05,它们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值均〈0.05);RPM和AG490抑制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4±11.2)%、(69.7±9.8)%,均显著高于单用雨蛙素处理细胞组的(42.2±12.3)%(P〈0.05)。结论JAK1/STAT1信号通路早期参与雨蛙素诱导的AP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早期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有利于控制AP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胰腺炎 Janus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 炎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胰腺假性囊肿(PPC)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和胰腺创伤。有报道,13%的急性胰腺(AP)首次发作的患者可形成PPc。而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一直存有争议。通常PPC的治疗一直以外科手术以及穿刺抽液或引流为主。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奥曲肽对AP后PPC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对 疗效分析 治疗 慢性胰腺炎
  • 简介:患者男,16岁,因“腹痛、腹胀8月,再发半月”入院。8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当地医院查尿淀粉酶780U/L,血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胰腺(AP),予抗、抑酶、抑酸等处理腹痛好转,仍腹胀。半月来上述症状再发,伴有腹泻,解墨绿色水样便4~6次/d,无黏液脓血,MRI示少量胸腹水,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1300U/L,按AP治疗后无效转入我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支气管哮喘史。家庭成员中无类似发病史,其母的妹妹有支气管哮喘史。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支气管哮喘 误诊 尿淀粉酶 血淀粉酶
  • 简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CP),占CP的10%-36%。目前认为CP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可以进展为胰腺癌。因此,早期、正确的鉴别诊断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手术机会或使良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痛苦。然而,迄今尚无敏感度、特异度均高的鉴别肿块病变性质的方法。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肿块术前病变性质预测的评分系统,提供给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病变性质 评分系统 术前 局灶性 肿瘤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空肠内灌注酪蛋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ANP)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后2组以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ANP模型。造模后24h空肠插管分别灌注酪蛋白溶液(肠内营养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ANP组),每15min收集胰液1次,共6次,记录胰液分泌量和检测胰液蛋白含量。取大鼠延髓孤束核,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表达。结果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组内各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量无显著差别,两组相应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量也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的胰液分泌量(P〈0.05)。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过程中胰液蛋白含量水平稳定,不同时间段间无明显差异,但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后0~15min、15—30min、30~45min、75~90min时间段内胰液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灌注后延髓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阳性,而对照组和ANP组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阴性。结论空肠内酪蛋白灌注可促进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但不增加胰液分泌量和胰液蛋白含量。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道营养 孤束核 c—Fos
  • 简介:目的探索髓系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表达在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ANP)中性粒细胞招募中的作用。方法将C3H/He—J和C3H/He.N小鼠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制作髓系细胞TLR4-/-和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IR4+/+和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LR4+/+和内皮细胞TLR4-/-、髓系细胞TLR4-/-和内皮细胞TLR4-/4组嵌人体或纯合体小鼠,另设1个对照组。腹腔注射蛙皮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ANP模型。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行胰腺病理检查、胰腺组织萘酚AS-D氯乙酸脂酶染色计数、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TLR4蛋白表达检测及RT—PCR检测外周血粒细胞TLR4mRNA表达。结果各实验组小鼠血清淀粉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个实验组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5.52±1.21、5.18±1.02、2.03±0.82、1.92±0.78;胰腺MPO水平分别为(1.834±0.170)U/g、(2.596±0.138)U/g、(0.367±0.018)U/g、(0.202±0.018)U/g;AS—D计数分别为(66.88±2.17)个、(75.00±2.43)个、(21.50±2.38)个、(20.00±2.19)个.外周血粒细胞TLR4mRNA表达量分别为0.037±1.047E-2、1.489±8.084E-2、1.470±5.210E-2、0.017±6.668E-3;内皮细胞TLR4+/+的2组小鼠胰腺内血管内皮细胞TLR4蛋白强阳性表达,内皮细胞TLR4-/-的2组不表达。内皮细胞TLR4+/+的2组小鼠的胰腺损伤、MPO活性、AS—D计数及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内皮细胞TLR4-/-的2组小鼠。结论内皮细胞而非外周血粒细胞在ANP中性粒细胞聚集及病理损伤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内毒素类 嵌合体 TOLL样受体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14岁,发作性头疼伴血压升高1年余。患者入院前1年发作头晕、头疼,伴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测血压(BP)180/130mmHg,诊断考虑"高血压",予降压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先后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达标。在当地曾行主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示双肾动脉主干狭窄,左侧几乎闭塞。期间反复多次行外周血管超声及CT检查未见主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明显异常。

  • 标签: 大动脉炎 双肾动脉 孤立 降压药物 肾动脉造影 血压升高
  • 简介:目的探究新斯的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42例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的一股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镁钠和奥曲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腹内压、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改良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drome,MODS)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4、5天腹内压为(14.25±1.03)、(13.52±1.23)、(12.73±1.14)mmHg(1mmHg=0.133kPa),显著低于对照组(15.14±1.12)、(14.60±1.11)、(13.84±1.08)mmH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7.24±1.35)d,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11.33±1.51)d、(8.36±1.63)d,腹胀缓解时间均(13.62±2.26)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9.56±1.17)d、(13.42±1.26)d、(10.45±1.54)d、(16.75±3.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改良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MODS率、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可显著降低SAP合并IAH患者腹腔压力,改善麻痹性肠梗阻的症状,促进肠道的排气、排便,但对SAP合并IAH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新斯的明 急性重症胰腺炎 腹内高压
  • 简介:患者女,62岁。因“突发右上腹痛7d”于2010年4月1913收入我科。腹痛呈持续性绞痛,并向右侧肩背部及上腹部两侧条带状放射,随体位改变不能缓解,伴腹胀、嗳气、呕吐数次,呕吐物为黄色胃内容物,非喷射性。门诊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405U/L,血糖9.6mmol/L,总胆红素10.5μmoL/L。B超示胰腺增大、主胰管扩张、胰头显示不清;胆囊泥沙样结石;肝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10余年前曾有一次急性胰腺发作史。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黏液性囊腺瘤 文献复习 并发 右上腹痛 实验室检查
  • 简介: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是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重要酶类,近年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5-LOX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而关于急性胰腺(AP)时,5-LOX在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5-LOX抑制剂与AP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

  • 标签: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齐留通 5-LOX 5-脂氧合酶 LOX抑制剂
  • 简介:膝关节骨关节是中老年常见病,常形成腘窝囊肿,引起膝关节后方症状。有学者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的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通,且与关节积液密切相关,当关节积液减少时囊肿会自行消失无需手术,但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保守治疗患者通常不满意;另有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采用的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原理,在腘窝后方在关节镜下进行囊壁剥除进行微创治疗,但这种方法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须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本文中采用了关节镜下囊肿内引流而不是囊肿切除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通过消除囊肿的成因,减轻了临床症状。

  • 标签: 腘窝囊肿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