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以满足患者及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高需求.方法:在各病区设立责任护士2名,观察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的有效率、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整体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系统化整体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把所学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通过临床实践活动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考核护理教育质量,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实习鉴定手册》是一种重要的实习情况反馈工具,通过实习鉴定可有效反映学生技能和知识水平.笔者对《实习鉴定手册》的意义及临床实习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深入研究探索提供借鉴,进而切实发挥《实习鉴定手册》应有功能,规范学生实习管理.

  • 标签: 教育 护理 临床实习 实习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和出院准备度量表对118例脑卒中患者于出院当天上午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162.83±29.69)分,出院准备度各维度各条目平均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自身状况以及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年龄、家距离医院或者诊所的距离、卒中分型及barthel指数均为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位,加上环境和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易发生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卧床患者的护理管理,传统上主要是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而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本文从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护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今后临床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卧床患者 并发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FT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其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FTS强调多学科合作,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紧密配合。其中护士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为了推动快速康复的可持续发展,快速康复护理的规范化培训非常必要。下文将在FTS概念、具体护理操作流程、未来与展望等方面,对FTS的实际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加强护理人员的FTS理念并建立更完善的FTS护理操作体系以推动FTS发展。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精神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其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随着精神医学的快速发展,精神科护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现代精神科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更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此外,精神科护理也逐渐融入跨学科合作的大趋势中,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精神科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介绍了出院计划的相关概念,在国内、国外的现状,在国外已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部分疾病中逐渐开展,因无相应的标准化流程,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出院计划;概念;现状;应用 “出院计划”这一词最初由美国提出,19世纪美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将其定义为: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顺利转接到另一个环境中的过程[1]。美国医院协会指出:出院计划是一种集中性、协调性、整合性的过程,通过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合作,保证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获得相应的照顾[2]。20世纪国内开始引入出院计划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促进患者从一个环境顺利转到另一个环境的护理过程,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直到患者出院及出院后连续的护理过程[3]。 1 出院计划相关概念 1.1 出院计划目的 出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在出院后能够继续得到优质的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保障其他有需要的患者能够使用[4]。 1.2 出院计划步骤 出院计划基本上可分为 4 个步骤。 ①评估:病人及家属各种问题及需求;②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内容 ;③实施: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包括指导病人、家属及长期照顾者相关的护理的知识及技能;④评价反馈[5]。 1.3 出院计划内容 美国医院协会在已经出版的指南中出院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患者出院后的照顾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的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和健康咨询, 制订出院计划, 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实施相应的计划并进行出院后的随访。 其核心是评估和明确患者的健康需求, 联合相关机构实施出院计划并进行跟踪随随访[6] 。 2 出院计划在国外现状 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实施了相关的措施。在美国医疗服务中,出院计划已成为必须要执行的重要环节;加拿大出台《出院计划标准与指南》;英国出台了《社区管理(延迟出院)法案》,强调出院后开展持续医疗服务的重要性;爱尔兰出台了出院计划指南标准,明确出院计划流程的具体细节;出院计划已成为巴西医疗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颁布出院计划相关政策,强调各卫生相关部门应协调合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出院计划服务;日本医疗工作者已认识到出院计划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院计划尚未纳入日本医疗体制。[7] 3 出院计划在国内现状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出院计划的概念,认为出院计划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比例增加、医疗费用增长、家庭照料能力欠佳及护理技术发展有关。但是并未立即引起我国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出院计划开始受到关注。2014年1月16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召开的 “康复出院计划研究” 启动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康复出院计划制订及实施的探索之路。[8] 4 出院计划在国内的应用 4.1 出院计划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癌症病程长、死亡率高,需要患者反复住院治疗、复查,出院后还可能伴随有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有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出院后需求最多的护理服务是康复指导、康复锻炼、肿瘤复发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9]。黄雪芳、闫文霞[10,11]等开设PICC专科门诊、制定PICC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利用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治疗间歇期PICC导管进行维护和指导。汤维娟等[12]在上海市提出了肿瘤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对肿瘤患者的出院计划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可供参考, 研究也仅限于科研层面,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13]。有调查研究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以多样化的形式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潜在的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统一的流程及评价标准,仍需借鉴国外的经验。[14] 4.2 出院计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便评估患者需求,教会家属照顾患者和协助锻炼的技巧,正确的照顾知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和自我照顾能力; 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完成出院计划单上的内容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完成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结果显示对COPD患者实施出院计划服务,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15,16] 4.3 出院计划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应用 结合CKD的疾病特点, 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需求为目标, 制定出CKD的个体化出院计划, 通过出院计划护理团队、患者及家属的协调合作, 可以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 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延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进展。[17] 4.4 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实施出院计划, 可以使患者享受连续、规范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可以在自己家里接受专业的护理,还能够在家属的陪同下独立的生活,有利于疏解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8,19] 4.5 出院计划在糖尿病患者应用 糖尿病管理新模式使糖尿病教育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可以使患者得到持续性的照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对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就目前的医疗资源还不能实现。研究中饮食、运动、监测依从性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的照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建议联合社区医院使更多的社区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 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20] 4.6 出院计划在脑出血患者应用 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对提高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出院指导仅限于对刚出院的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及护理,而对于出院后时间较长的患者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仍需要加大对脑出血患者院外随访及个体化指导,以提高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21] 5 小结 出院计划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出院计划具体实施还在探索和完善之中,没有标准化的指南可供参考。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住院期间对家属进行评估,指导他们学会相关的照顾常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级临床实践护士, 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健康评估并实施。另外还应加强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沟通,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服务质量。 可以借鉴、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模式和经验, 结合内地医院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出院计划服务系统。[22,23,24]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大隐静脉扩张能形成蚯蚓状迂回,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下肢坠胀不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局部缺血营养障碍导致的足踝部皮肤溃疡的发生。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腔内激光闭合术以微创、安全、美观等优点逐渐被临床推广使用。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趋势或以往经验,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与预防措施。本研究对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护士 下肢静脉曲张现状 防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应对策略。方法 针对产妇实际需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和掌握入院检查、产褥期及育儿等方面的常规健康教育知识 ,使之消除恐惧的心理变化。结论 随着产妇对生理、心理及育儿等方面的知识要求不断提高 ,对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要求更加严格,促使学习专业知识,加快知识更新,改变观念,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以便更好的开展产科健康教育。

  • 标签: 产科 健康教育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内对军队空勤人员的健康管理与疗养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就近5年空勤人员的健康管理状况来看,整体呈现出许多问题。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军队空勤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水平,在保健疗养工作中引进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是势在必行的。

  • 标签: 空勤人员 军队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慢病管理并没有找一个卓有成效的模式,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慢病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 标签: 慢性病 商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肿瘤病人护理依赖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试验执行时间为2018.02~2019.02,抽取71例老年肿瘤病人,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使用相关量表对患者的各状态进行评估。结果:经评估结果显示,老年肿瘤病人的CDS总分为(54.32±12.12)分,护理依赖性占比为60%,经回归性分析得出,分析年龄、营养情况、抑郁情绪等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对护理依赖性较强,且充分重视抑郁、年龄、营养情况异常、共病状态等,第一时间拟定护理措施,将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老年 肿瘤 护理依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并根据满意度情况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这对医院和护士的长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医院的护士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受不同因素影响,希望通过文章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改善护士当前工作现状。因此,医院可以通过适当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保障护士自身权益、妥善处理医患关系等方法改变现状

  • 标签: 护士 工作满意度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生物制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也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关注到生物技术创新的内容。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就是指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延续性、创新动力的持续性、创新战略的适应性、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这些内容都会为生物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 标签: 生物制药 技术创新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的质量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护士的安全。而在护理工作中,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实施状况是评价护士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临床上,以基础护理和文档书写为主要依据。当前,国内外对重症患儿的护理重点是评估儿童病情、培养护士能力和改善护理流程,而对儿童危重患儿护理工作质量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设计了一套评价量表,对护理危重儿童护理工作质量进行了评价,以便为护理人员制定相关培训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护士 危重患儿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障和康复护理体系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因为到了老龄阶段,老人的身体机能也有所衰老,他们的慢性病、体质衰弱等情况会需要更长的恢复期。但目前医疗资源数量还是有限,没有做到全面的普及,而且分布也不均匀,这类老人往往会被推荐在社区或家里接受康复治疗,但也就无法接受更专业的康复护理,所以恢复的效果非常有限。为此,本文对我国老年康复护理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老年康复护理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医患纠纷、医护纠纷属于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发生不受时间的控制,急诊科属于高发科室,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部分因素无法有效改善。基于此,本文开展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展望研究,以综述形式呈现。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存在问题 展望
  • 简介:摘要:妇科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妇科老年患者增多,年龄大,合并症多,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很多妇科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内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培训,因此,其操作技术的局限性及专科知识的缺乏也导致其妇科护理受到很大限制,并且其观察和处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导致患者意外伤害,或者应对紧急状况不当,存在安全隐患。护士管理此类患者压力大,因此,护士应该更加注意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病人的积极干预,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减少潜在的危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妇科 危险因素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200例慢性病患者,对其发放调查问卷,询问“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情况。结果:调查显示,200例患者当中,有164例有“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需求率达到了82%,可见“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较高。结论:慢性病患者实施“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较高,国家需要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为更多慢性病患者带来便利。

  • 标签: “互联网+”居家护理 服务需求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