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8例酒精脂肪肝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健脾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者采取健脾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补肾 中药治疗 临床效果
  • 作者: 江克清 钟伏弟 简雁鸣 何松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 530021 广西肝脏疾病免疫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未来可能成为成人和儿童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驻留肝脏的重要免疫细胞——枯否细胞在NAFLD的脂沉积、炎症和纤维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综述枯否细胞在调控NAFLD病程中的多重作用,并简要概括以枯否细胞作为靶点的NAFLD治疗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固有免疫 枯否细胞
  • 简介:摘要从西医对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分类来说,肝癖不单是指单纯脂肪脂肪性肝炎,还包括了相关肝硬变及肝细胞癌,故“肝癖”一名符合该病演变的整个过程。“肝癖”病名囊括了酒精脂肪肝病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疾病演变规律。然而“肝癖”病名如何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应酒精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怎样赋予其新的内涵,仍需通过临床应用和验证,不断修定和完善。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癖 脂肪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法则组方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研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讨中药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毒、健脾消导4种不同法则组方对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化痰祛湿组、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5组,每组各20例;各治疗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易善复。观察患者服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清MDA、SOD及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结果各组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增强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P<0.01或P<0.05);而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能明显降低血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B超影像学及整体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各种治法均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不同程度地防治肝脂变和肝脏炎症活动,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在整体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其他2组,化痰祛湿法效果较差。

  • 标签: 不同法则组方 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脂肪肝病的诊断研究并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决方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肝保护剂配伍降脂药物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多烯磷脂胆碱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总有效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脂肪肝病患者行肝保护剂配伍降脂药物治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简单,价格低廉,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研究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AFLD)有不同的超声评价方法,其中二维灰阶超声可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利用肝/肾回声比值、肝脏回声衰减系数诊断轻度脂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反映NAFLD程度和肝纤维化分期,杨氏模量值随NAFLD程度加重而增大。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脂肪(NAFLD)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有关酒精脂肪中医药研究成果,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结果中医药对NAFLD的临床研究已经从单味药到复方,从经方到自拟方,实验研究由组织形态学发展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探讨发展到对作用靶点与调控环节的分析,中医药研究水平趋深入,研究领域趋扩大。但仍存在统一标准缺乏、设计不规范等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酒精脂肪(NAFLD)疗效显著,前景良好,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立一个统一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以及疗效判定标准势在必行。完善领域科研设计、优化造模方法、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是当下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和肥胖有相关的基因,但是也可发生在人体质量指数< 25 kg/m2的非肥胖人群中。这种非肥胖型酒精脂肪肝病多发生在亚洲。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中肥胖型和非肥胖型酒精脂肪肝病没有明显的差异。内脏肥胖、高果糖和胆固醇摄入、以及遗传因素如APOC3基因变异等与非肥胖型酒精脂肪肝病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酒精脂肪性肝炎病死率增加,主要是心血管病因,与其他代谢因素无关。虽然关于非肥胖型酒精脂肪肝病病死率影响的数据并不完整且有限,但诊断、管理、治疗可能很重要。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内脏肥胖,包括饮食变化和体力活动,仍然是非肥胖型酒精脂肪肝病患者主要治疗方案。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非肥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与过量饮酒无关的全球常见的肝病之一,其临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有关NAFLD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和药物治疗,但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增强临床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NAFLD的临床发病机制和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 发病机制 治疗
  • 作者: 张青 郭君红 周俪姗 董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43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31000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430030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进展为酒精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女性绝经后,在年龄增加、内分泌和代谢改变多重因素作用下,增加了包括NAFLD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现对近年来关于女性绝经后NAFLD的研究展开综述,以阐述女性绝经后NAFLD的流行病学特征,NAFLD与女性绝经的相关,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可行的防治方法。

  • 标签: 绝经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雌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酒精脂肪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同时对NAFL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测定NAFLD患者(观察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个临床及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ALT、AST、SBP、DB、BMI、WHR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病变程度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背景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祖国医学治疗NAFLD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迄今临床尚缺乏理想的中药制剂,故探索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我们在前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胆宁片对NAFL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旨为进一步探讨胆宁片对NAFLD的治疗作用机理,从而为该药临床应用提供较好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选用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胆宁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含有高蛋黄粉、高胆酸钠的饲料喂养。同时予药物干预,胆宁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以1g/kg体重、2g/kg体重、4g/kg体重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用0.9%的生理盐水按1ml/100g体重灌胃。各组大鼠均日灌胃一次,连续用药8周。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EP);即刻剖腹取肝脏,测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然后取肝脏标本做光镜观察肝脏结构。结果胆宁片能显著改善大鼠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ALT、AST,降低脂肪细胞因子(TNF-α、LEP等)的高表达,胆宁片高剂量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尤为明显。结论胆宁片的治疗机理可能与降低脂肪细胞因子(TNF-α、LEP)的表达、改善肝功能以及调节脂代谢紊乱有关。该药是治疗脂肪的有效中成药。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胆宁片 大鼠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复制酒精脂肪(NAFLD)大鼠模型并予以干预,探讨活血化痰方对酒精脂肪大鼠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造模组50只,高脂造核组又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干预组,活血化痰方低、高剂量组。自第8周起至第16周止每周随机处死1只大鼠,取肝脏HE染色确定模型组大鼠达到重度脂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HE染色对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炎症程度进行分级、评分,检测血清中ALT、AST、TG、T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LT、AST、TG、TC显著增高(P〈0.01);各给药组血清中ALT、AST、TG、TC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血清中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血清中瘦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能减少大鼠血清中脂联素、瘦素含量,从而干预脂肪的形成。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活血化痰方 脂肪因子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目的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大鼠,建立大鼠酒精脂肪模型。方法SD大鼠20只,适应3d,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各半。实验前2组大鼠的体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大鼠用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的大鼠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连续喂养30d,取血检测血清中生化指标;取肝脏检测肝组织中生化指标,并对肝脏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摄食高糖高脂肪饲料30d,血清中TG、TC含量增加,ALT、AST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中TG、TC、MDA含量增加,SOD活力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肝细胞无脂肪变,模型组肝细胞有明显的脂肪变。结论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大鼠,成功建立大鼠酒精脂肪模型。

  • 标签: 脂肪肝 模型 高糖 高脂肪
  • 简介:摘要代谢炎症在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现重点论述肝脏炎症的产生,以及炎症应激下肝细胞内脂质稳态失衡、脂质发生"二次异常转运",过多的脂质又通过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等发挥脂毒性作用,加重和放大肝脏的炎症效应,从而导致NAFLD由单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演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旨在为临床深入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代谢性炎症 脂质重分布 脂质稳态
  • 简介:摘要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TRAF)家族包括7个成员(TRAF1~TRAF7),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信号调节作用。其中,TRAF3是第一个确定与CD40胞质域相互作用的蛋白。近期研究表明,TRAF3作为一种新型代谢调控因子,参与肝脏脂代谢的调节,可促进肝脏脂质的聚集、引起肝细胞炎性反应的发生、促进肝细胞胰岛素抵抗。TRAF3可能成为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的新靶点。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相关。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20例(其中合并NAFLD60例),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ALT、TG、TC、空腹血糖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合并NAFLD组患者BMI、腰围、糖尿病、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ALT、AST、GGT、甘油三酯、空腹血糖、HOMA-IR、HAMD评分水平高于抑郁症组(P

  • 标签: 抑郁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养肝解酒方灌胃给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酒精脂肪的药效学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酒精脂肪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肝解酒方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东宝甘泰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连续给药6W。结果表明养肝解酒方(1.4、2.8g/kg)能显著降低酒精脂肪模型大鼠血以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可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血清中AST、ALP、ALP以及GG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以及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增强血清、肝组织中SOD活力(P<0.01);减轻由于长期高脂饮食对肝脏的继发性病理损害,脂肪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养肝解酒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酒精脂肪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抗氧化损伤、降血脂以及保肝降酶作用密切相关。

  • 标签: 养肝解酒方 高脂饮食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