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良性对称性脂肪病是一种脂肪代谢异常的罕见良性病变,表现为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该病诊断并不难,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对2例典型的良性对称性脂肪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脂肪瘤样病 诊断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在CT下的表现,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我院25例疑似肾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进行CT检查和诊断,分析CT下患者病情表现,同时针对患者施加有效的治疗方法,25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11月间收治。结果患者的脂肪成分不同,CT下表现不一,扫查可见患者病灶大小在4~10.5cm之间。经手术治疗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CT表现均表现出不同,对患者CT扫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引导和治疗,25例患者经过治疗均顺利恢复,因此CT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男,7岁。因发现右臀部肿块1年余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条束状增生的梭形细胞组成,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类似脂肪纤维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波形蛋白、CD34、S-100蛋白、panTRK均为弥漫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NTRK1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脂肪纤维神经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女,4岁5个月。因“左侧面部肿物复发”于2020年6月16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患者10个月前于北京儿童医院行左侧面部肿物切除术,半年前发现左侧面部肿物再次复发。肿物位于皮下,体积约5 cm×3 cm×2 cm,主体位于腮腺浅面,部分侵犯腮腺浅叶及皮下软组织。镜下观察肿瘤为相对一致的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细胞核呈圆形或长椭圆形,肿瘤细胞间散在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局灶可见少量成熟的脂肪细胞穿插生长。免疫组织化学CD34、S-100蛋白弥漫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有NTRK1的断裂,二代测序分析具有TPM3-NTRK1融合。病理诊断为脂肪纤维神经肿瘤。该肿瘤生物学行为良性或中间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不净极易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MRI诊断,对照组实施CT诊断,并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2.00%以及漏诊率2.00%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实施MRI诊断,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肾周脂肪肉瘤 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最大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AML)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最大径≤4 cm的112例AML患者,其中5例为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EAML)。根据MRI上能否观察到脂肪成分,分为含脂肪AML和乏脂肪AML。评估MRI征象,包括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状、鸟嘴征、劈裂征、假包膜、出血、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T2WI及DWI信号强度及均匀性、强化峰值所在期相。含脂肪和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RI征象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共123个病灶,其中96个为含脂肪AML,27个为乏脂肪AML。82个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112个为外生性生长,71个强化峰值位于皮髓质期,出现劈裂征、鸟嘴征、囊变、假包膜、出血的病灶数分别为30、49、1、1、1个,未见坏死征象。乏脂肪AML均为单发,含脂肪AML与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分别为2.5(1.7,3.5)、1.8(1.4,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P=0.005)。含脂肪与乏脂肪AML中,分别有65、12个T2WI呈不均匀信号,鸟嘴征、劈裂征的个数分别为44、5和26、4个,DWI上分别有57、10个信号不均匀,在生长方式上完全内生、部分外生、完全外生的个数分别为5、44、47和6、8、13个。2组间鸟嘴征、T2WI和DWI均匀性、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EAML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1例多发为4个含脂肪病灶。另外4例均为单发,其中2个为含脂肪病灶,2个为乏脂肪病灶。1个乏脂肪病灶中可见出血。结论手术切除的≤4 cm的AML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强化峰值多位于皮髓质期,可出现劈裂征及鸟嘴征,少见囊变、假包膜、出血征象,无坏死征象。相对于含脂肪AML,乏脂肪AML常为单发直径较小的肿瘤,更易内生性生长,多无鸟嘴征。EAML可表现为乏脂肪伴出血或多发含脂肪病灶两种模式。

  • 标签: 肾脏肿瘤 血管肌脂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右臀部疼痛性包块1年余于2000—05—09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min,呼吸18/min,血压120/70mmHg。一般情况好。骶尾部右侧可触及一直径约5.0cm的类圆形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界限欠清楚,压痛(+),活动度略差。B超检查示:右臀部皮下混合性包块。临床以'脂肪'诊断收入院,经术前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后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直径约5.0cm无明显包膜的脂肪组织。术后病理诊断:脂肪。切口愈合出院。1年后因肿物复发再次入我院,做肿物切除,诊断同前。术后3月再次因该处包块第

  • 标签: 骶尾部脊柱裂 脊膜膨出 误诊 脂肪瘤 病例 并发症
  • 简介:例1:女,36岁。偶发口角抽搐25年,近5年来感腹部包块渐大。查体:面部可见红色丘疹红斑及扩张毛细血管,神智清醒,对答正常,智力无障碍,左右腹部触及巨大包块,移动性差,边界不清,血压120/70mmHg。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素氮(BUN)及肌酐(CREA)正常;尿十项检验及定量尿沉渣检验正常。影像学表现:头颅CT增强扫描示左侧侧脑室前角近透明隔处一均匀强化结节,

  • 标签: 结节性硬化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在乳腺脂肪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入我院治疗的35例乳腺脂肪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后,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浅层脂肪23例,乳腺腺体间脂肪11例,乳腺后间隙脂肪1例。病灶密度为单纯低密度15例,病灶密度以低密度为主,所有患者均无钙化。结论在进行乳腺脂肪诊断时,将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影像学征象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脂肪瘤 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与肾癌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与7例肾癌患者,观察肿瘤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信号,并进行比较。结果彩超对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诊断符合率84.2%(16/19),病变内血流信号较差,血流频谱特征为低速高阻型;7例肾癌中诊断符合71.4%(5/7),病变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血流频谱特征为高速低阻型,周阻力高于内阻力。结论彩超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与肾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超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某男,49岁,农民,因"脐周阵发性疼痛24小时余"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嗳气反酸,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偶有排气排便。于我院急诊就诊,查腹部立卧位平片:小肠高位不完全性肠梗阻。予以抗炎解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 标签: 多发性脂肪瘤 急性肠梗阻 合并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小于4cm而无症状的9例采用B超、CT定期随访观察;手术21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有伴发症状者8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者1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7例,肾切除术6例(其中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自发性破裂出血4例)。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经B超、cT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皮下脂肪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进行病情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自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皮下脂肪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对超声鉴别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皮下脂肪层内可见低回声、中等回声、高回声及混合性肿块,大小不一且边界清晰,肿块后方回声均无衰减,肿块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或肿瘤内部不能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皮下脂肪影像学特征明显,高频超声在皮下脂肪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无创、分辨率高、简单快捷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高频超声 皮下脂肪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