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肾上腺髓脂肪(adrenalmyelolipoma,AML)是一种少见的无内分泌功能的良性肾上腺肿瘤,主要由成熟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髓脂肪常见于肾上腺,在其他部位较少发生。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AML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 标签: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内分泌功能 脂肪组织 造血组织 骨髓造血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患者女,65岁,绝经20年。因腹痛2年入院,B超示盆腔实质性占位,体检左下腹触及一包块,即行剖腹探查,术中于宫底浆膜面见一圆形突起,剔除送检。大体椭圆形组织8.0×7.5×5.0㎝,表面见2个淡黄色圆形突起,有灰白色薄层包膜。切面为淡黄色脂肪组织,其间夹杂少量灰白色区。镜下组织主由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子宫平滑肌脂肪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并且体一般较小,而本例体较大,平均直径6.8cm,实属罕见。且绝经近20年后发生,故可排除平滑肌瘤脂肪变性。

  • 标签: 子宫肌壁 平滑肌 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肾上腺髓脂肪(AML)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5例肾上腺髓脂肪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一步探讨。结果5例患者均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肾上腺髓脂肪。结论肾上腺髓脂肪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以腹腔镜下手术切除为首选。

  • 标签: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影像学诊断 手术治疗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型,1例患者为脂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本文报道2016年6月手术切除肠系膜巨大脂肪1例,39岁男性,体检发现腹腔内占位,肿瘤几乎占满腹腔。入院后完善检查,考虑腹腔内巨大脂肪可能性大,不排除高分化脂肪肉瘤。术中见肿瘤来源于肠系膜,包膜完整,体几乎占满整个腹腔,术中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无复发。肠系膜脂肪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实体肿瘤,通过该病例报道使外科医生加深对这种"沉默的肿瘤"的认识。

  • 标签: 肠系膜脂肪瘤 血管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在CT下的表现,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我院25例疑似肾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进行CT检查和诊断,分析CT下患者病情表现,同时针对患者施加有效的治疗方法,25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11月间收治。结果患者的脂肪成分不同,CT下表现不一,扫查可见患者病灶大小在4~10.5cm之间。经手术治疗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CT表现均表现出不同,对患者CT扫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引导和治疗,25例患者经过治疗均顺利恢复,因此CT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治疗
  • 简介:系统性结节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TSC)又称为Bourner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一组侵犯皮肤、神经、心脏、肺脏和肾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综合征[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3例临床新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SC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结节硬化症 tuberous 新发患者 鉴别诊断 ANGIOMYOLIPOMA 肾肿瘤剜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TSC)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enalangiomyolipoma,RAML)合并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收治的10例TSC-RAML破裂出血并得到密切随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19-47岁,均为双侧肾脏病变,入院后均行肾脏彩超、腹部增强CT检查。其中部分患者行头颅CT/MR及肺部CT等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TSC。结果3例患者采取卧床、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其中1例出院再发出血并继续保守治疗有效,余2例在随访的8-10年中未再发出血。5例行单侧介入栓塞治疗,在出院后仍出现再发出血,其中2例反复行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其中1例栓塞后出现肾积脓而定期穿刺引流,同时口服mTOR抑制剂控制肿瘤进展,随访3年余病情稳定且肾功能正常),2例行RAML切除术(1例随访8年无进展,1例术后再发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2个月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行肾部分切除的患者随访7年无再发出血,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1例单侧肾切除术后对侧肾无再发出血,因术前合并尿毒症而需长期行透析治疗,随访7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TSC-RAML并发出血的患者,体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并发感染、失血性休克的风险高,其治疗主要以介入和手术为主,术中应尽量减少对肾脏功能的损害。病情稳定时口服mTOR抑制剂控制肿瘤进展是可行的选择。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肾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告1例腘窝上皮组织细胞。患者男,68岁,左腘窝内侧黑色赘生物10余年,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左腘窝内上方见一花生米大小黑色息肉状赘生物,边缘规则,色素均匀,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增生,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多,肿瘤细胞累及真皮全层,由大量上皮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及噬含铁血黄素细胞构成,境界清楚,并伴有血管增生。诊断:上皮组织细胞

  • 标签: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 赘生物 腘窝
  • 简介:淋巴上皮癌(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最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

  • 标签: 输尿管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浆细胞淋巴治疗与预后,并分析治疗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淋巴浆细胞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积极治疗,并且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和受累淋巴结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患者无生存期比常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长,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淋巴浆细胞淋巴而言,不应过于积极的治疗,需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作出相应干预,开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淋巴细胞样 淋巴瘤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腹外型韧带纤维病例分析及MR表现,以提高对腹外型韧带纤维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外型韧带纤维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分析证实为韧带纤维,观察其MR表现,将MR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0例腹外型韧带纤维,18例病灶位于软组织内,2例位于骨骼,多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少数为类圆状或分叶状,边界较为清晰,病理显示肿瘤包膜不明显,细胞形状主要为长梭形,多数为纤维母细胞,细胞间质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部分间质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呈侵袭性生长。MR检查结果显示信号不均匀,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病灶内T2WI及T1WI低信号区无强化。结论腹外型韧带纤维术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中间型纤维,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将术前MRI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判断预后。

  • 标签: 病理分析 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卵巢病变的临床价值,提高卵巢病变诊断正确率,降低漏诊和误诊。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卵巢病变患者105例,根据检查方式分为A、B、C组,每组各35例。其中A组行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B组行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C组行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将三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三组方法的诊断正确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三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诊断误诊率、漏诊率均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良性卵巢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22%、81.25%,两组误诊率均为0。A、B组恶性卵巢病变诊断正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0.91%和18.18%、84.61%和7.69%,两组在良性和恶性卵巢病变诊断正确率和误诊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卵巢病变中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卵巢瘤样病变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病变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体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阴上皮非病变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实施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哈西奈德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GFR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外阴上皮非病变使用自制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哈西奈德乳膏 自制中药膏加雌激素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韧带纤维病(desnmidfibromatosis,DF)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由Muller在1838年命名,发生于肌肉、筋膜、腱膜等深部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其组织形态良好,具有肺部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如治疗不当易复发,转移少见。本院收治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胸肇巨大韧带纤维病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纤维瘤病 文献复习 韧带样 胸壁 肌纤维母细胞 纤维组织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