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外文学史上,中韩两国以人际交往、文本传播、跨界叙事为途径和方法的双向互动和生成关系是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为两国近现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化基因”,同时也创造出数以千计的文本。本文拟从人际交流与思想传播、文本传播与译介、跨界叙事等三个方面,简要梳理和阐述中韩近现代关系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标签: 中韩近现代文学 研究史 人际交往 译介 跨界叙事
  • 简介:在辨析“巴蜀文化”之于四川现代研究意义之时,我们想到了作为知识建构的“地域文化”这一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诸如“巴蜀文化”的思考,是仅针对于四川现代。因为,不涉及具体的对象,所讨论的问题就会泛化无所指,或无比复杂,在四川地域区域性的考古、历史、经济、工艺研究等等,都广泛使用到“巴蜀文化”一词。

  • 标签: 现代文学研究 巴蜀文化 地域文化 知识建构 四川 概念
  • 简介:鲁迅是具有深刻的现代意识的启蒙主义者。他留给中国现代最宝贵的东西,是既与西方文化现代性相通又具有中国特质的现代精神,它包含始终如一的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启蒙理性,质朴的平民情怀与自审意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和永不愿放弃的人的解放的理想。这种文学精神,至今是照亮我们文学前途的灯火。

  • 标签: 鲁迅 现代性 文学精神 启蒙主义 个体自由原则
  • 简介:20世纪30年代民族战争初期,从哈尔滨走出的流亡东北作家,使东北文学现象、作家活动及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叙述中无法回避的一抹亮色。民国时期哈尔滨的文人活动、文学机制也因此与中国现代的发展变迁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尝试从沦陷前哈尔滨新文学团体的产生、沦陷时期哈尔滨“文人圈子”与“杂志同人”活动的史料入手,探讨哈尔滨本土的文学机制是如何影响与形塑现代坛整体视野中的东北文人的。

  • 标签: 哈尔滨 文学团体 东北作家 文学机制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就文化效果而言,汉语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以特殊,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民族文学主体的创作文学,即中国作家的写作文本;其所以重要,因为它是中国新文学发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参照系和催化剂,并伴随中国新文学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近代以来的每一次重要的文学转型,每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甚至每一个重要作家的文学生命,都与翻译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作为中国文学特殊而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至少需要追溯到中国新旧文学转型时期,即开始于19世纪末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完成基本架构的中国现代发生时期。

  • 标签: 汉语翻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建构
  • 简介:中国现代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浅谈中国现代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两者融合的有机途径,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教育价值。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经典阐释 高职 人文教育
  • 简介:<正>近几年来,在中国现代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中国现代的整体进行宏观审视时,重新重视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研究者们对“文学(文艺)思潮”的内涵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现代文学思潮 欧洲文艺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思想 革命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简介:摘要藏族口传故事作为一种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状况和藏族的社会现实的一种藏族文学形式,它的内容和想象力都十分的丰富,逐渐成为藏族现代创作的基础。藏族口传故事对于现代创作的影响在于使其充满历史民族性和技巧性,且藏族口传故事本事具有多方面的文学价值,如思想文化、历史渊源和创作立场等。藏族口传故事当前也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创作中,本文从藏族口传故事对现代创作的应用意义、应用方面等来探讨了藏族口传故事的现代创作应用研究

  • 标签: 藏族口传故事 现代文学 创作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韩文化也侵袭的我国,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中国近现代小说甚至是当代文学作品都被日本近现代化作品有所影响。但是从事文学翻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作品名难译,如何避免理解错误,选择相应的词汇,传神的表达作者的意图都是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者头疼的内容。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看似省力,但是如果少了一些推敲,那么作品名将出现偏差,题不搭意,本文将结合笔者对近现代作品名的研究,列举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翻译工作者完成作品名的翻译。

  • 标签: 日本文学 近现代文学作品 作品名翻译
  • 简介:杨洪承先生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师从杂文家、中国现代研究最早的开拓者之一田仲济先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研究工作。1981年,杨洪承先生毕业留校任教。从那时算起来,杨洪承先生从事中国现代研究与教学已经有30年了。在这30年里,杨洪承先生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杨洪承 为己之学 为人之学 教学 师范学院
  • 简介:现代情爱意识作为人的意识觉醒的副产品而出现在五四时代,它带来了爱情题材在现代女性创作中繁荣的局面.该文以爱情题材为切入点,通过对现代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作家冯沅君、庐隐、丁玲、张爱玲等创作文本的研究,展现了现代女性文学爱情题材表达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女子在社会语境中的生存状态,昭示女性在自我解放历程中的固有局限,心灵的真正解放仍然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 标签: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个性意识 爱情
  • 简介:现代馆已经走过了辉煌14年的历程,是从它1985年正式开馆算起的。实际上,它还有近4年的筹备时期。我本人于1981年的年底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那时已有了文学馆的筹备委员会。我是学现代的,也就明确地到了这个筹备组织。所以论起来,我的一部...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巴金 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作家 书信集
  • 简介:20世纪40年代韩国对中国现代的译介活动,主要方面有:继续关注鲁迅,研究型译介的展开,以及面向大众的话剧演出。通过这些论述旨在通过对这些译介的梳理,探讨在译介过程中译介者对中国现代的认知及其译介思想的变化。

  • 标签: 韩国 中国 现代文学 译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4
  • 简介:文学报》北京讯巴老去世的17日晚,中国作协连夜在中国现代馆布置了吊唁厅,供各界人士前来追忆凭吊。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献的花圈摆进了吊唁厅。吊唁厅里摆满百合花、黄白菊花。巴老的巨幅遗像前一排齐齐的小松柏,文学馆的门口和灵堂内,“沉痛悼念巴金主席”的八个大字赫然在目。照片的周围配以高山河流与蓝天的图案,寓意巴老广阔的胸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吊唁 《文学报》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百合花
  • 简介:1948—1949年间由南来文人在香港创办的《大众文艺丛刊》,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转折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文本。《丛刊》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主要论述依据,在解放区以外第一次对其进行大规模集中阐释,促进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全国的传播和权威地位的建立。在此过程中,《丛刊》学习和模仿《讲话》,形成了新的批评模式和批评文体,批评与权力的结合使得这种文体在中国现代转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大众文艺丛刊》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批评模式 现代文学
  • 简介:中国现代中出现了不少反面母亲形象。因母亲的愚昧粗俗、自私自利、欲望膨胀等缺点牺牲儿女的幸福,成为"母亲"中的反面教材。从对辣辣、曹七巧、周繁漪和司绮纹等反面母亲形象的分析,得出母性由善变恶归咎于个人、家庭、社会等深层原因,对其细致剖析,为良好母性价值的回归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现代文学 反面母亲 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