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沈阳是连接东北各大城市与关内的交通要道,因此沈阳成为了到中国观光的韩国文人的必经之地。他们把在沈阳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作为素材进行了文学创作。乘坐火车来中国的多数韩国文人到了沈阳才认为从真正意义上进到了中国境内。沈阳站作为通往中国各地的中间站,可以说是观察在海外流浪韩人的一个重要窗口。到沈阳观光的韩国文人了解、观察当地韩人的生活,发现沈阳城内的韩人大多聚集在“西塔”与“十间房”一带,并且多数人无正当职业,生活窘迫。而当地韩人则认为前来沈阳观光、视察的韩国文人缺乏对当地韩人的关心。韩国文人到沈阳观光大多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宣传国策而组织安排的,所以具体观光地点的选择与对这些观光点的讲解说明一定都从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视角出发。

  • 标签: 韩国现代文学:沈阳 韩国文人 观光
  • 简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那些并不利于治学的现象与趋向:学科分工越来越细,视野越来越窄,壁垒越来越厚,学问越来越琐碎;很多人都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小的研究范围,用类似打井的办法轮番发掘和榨取‘成果',重复动作太多;挖掘很多早已被历史掩埋的其实不见得有多少价值的史料,满足于琐碎的史事追寻;文学评论则被市场和人情所牵制,失去个性、眼光与判断力;以论带史的空论流行,理论和概念的使用不是为了发现新问题,而是为了显示‘理论操练'本身,文学研究的‘文学性'越来越淡。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第十一届年会 中国现代 综述 文学评论 判断力
  • 简介:中国现代常变常新,最新的研究成果总是不断改写我们对它的既定认识,使其成为一项未竟的现代工程。海外世界的相关论述,作为重要的改写资源,宛如“改变游戏的人”,不仅从细枝末节处丰富我们对现代的知识,而且也循此触动吾人勤思“其到底源起何处”的问题,敦促我们不断体认到现代的当代性,以及其流动不居的学科特征。当然,也由是挑动中外学术的对话、协作,为深度挖掘现代提供可能的根基。

  • 标签: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共同体 改变游戏的人
  • 简介:时到今日,“中国现代”这一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应该调整和变化,以适应新世纪的文学研究。内涵方面,“中国现代”是一种新型的,反映中国社会现实发展进程、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变化的文学形态。笔者强调的是外延方面,“中国现代”所涵盖的文学地域上,必须跳出中国大陆文学的自我设限,包括两岸四地的文学状况,才能更全面、更整体地认识、理解和阐释“中国现代”的多层面的存在方式和思想涵义。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华语语系文学 两岸四地 疆界
  • 简介:清末明初,随着西洋电影进入中国,作为上海通俗小说创作主体的鸳蝴派文人恰在此时创作了一批影戏小说,通过自己的观影经验重述电影情节,改写成小说,在大众刊物上发表。这一类小说除广告效应之外,中外小说范式的拉锯以及影像到文字的叙述变化,都突出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学理念与形态演变的轨迹。

  • 标签: 影戏小说 通俗文学 小说范式 叙事 影像
  • 简介:完全学分制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普遍施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现代》课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课外学习习惯;改革考试考核制度,引入过程性评价体系。

  • 标签: 完全学分制 《现代文学》 教学
  • 简介:中国现代已经不能再被称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了,它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20世纪90年代,樊骏先生在回顾中国现代学科发展的时候,欣喜地宣布“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再年轻不是说原先的幼稚以及相应的种种不足,都已经完全克服;走向成熟更不是意味着已经成熟,登上科学的高峰。比之摆脱幼稚,达到真正的成熟,将是一个更为漫长更为艰难的历程”。汗牛充栋的中国现代史著作在向人们展示这一学科的活力和繁荣的同时,也预示着一种巨大的危机:中国现代学科长期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建国后常常成为政治的附庸,而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也往往成为当时政治生态的注脚,严重限制了中国现代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独立性和学术价值;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学科 学术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史 学术期刊 研究成果
  • 简介:在中国现代作品中,有一类人物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那就是长子。他们生于封建家庭中,身上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悲剧性。他们身上又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抉择,从而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历史价值。

  • 标签: 现代文学 长子 悲剧性 人生抉择 特有价值
  • 简介:徐哥式浪漫与“五四”浪漫主义的区别体现为作为逃逸的“内面”,而《鬼恋》这个开启徐讦成熟风格的小说,同时也是解读这一特殊内面的重要文本。通过对“革命加恋爱”小说的逆写,《鬼恋》叙述了作为逃逸之内面的忧郁的产生,正是这一特殊内面构造了小说中循环往复的“鬼域”。作为现实中告别革命的产物,《鬼恋》绝不仅仅是讲述忧郁的文本,也是将自身呈现为忧郁的文本。如果说“五四”新文学的忧郁书写在“忧郁的辩证”中推动了自身向革命文学的转变,那么,徐讦的忧郁书写则因切断与社会政治的联系将利比多封闭在了由“彻底的内在性”所构筑的“鬼域”中。

  • 标签: 徐訏 《鬼恋》 浪漫 忧郁书写 内面政治
  • 简介: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由边缘向中心崛起、从隐学到显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眼界和学术版图不断拓展,作为中国女性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海峡两岸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也得以新的观照。如何更多地了解台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文坛动态,进一步打开两岸女性文学彼此沟通、互为参照的视野,即是本刊开设“女性文学研究专栏”的宗旨。

  • 标签: '女性文学研究' 前言 编辑部 读者
  • 简介:朱耀燮不仅是海外朝鲜人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韩国(朝鲜)JL童文学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作为教育学硕士出身的朱耀燮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整理,并以儿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儿童文学研究大纲》集中反映了朱耀燮的儿童文学理论。这篇论文不是对西方儿童文学理论的简单翻译或介绍,而是把西方儿童文学理论与朝鲜实际情况结合并进行了发展。朱耀燮儿童作品以童话为主,发表了童谣、评论等多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他创作的童话形式上分为短篇和长篇,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有现实批判倾向的作品,和启蒙教育倾向的作品。《雄哲的冒险》是朱耀燮的代表作,是最能体现他儿童文学理论的作品,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

  • 标签: 朱耀燮 儿童文学 童话 儿童文学理论
  • 简介:本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之间的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概览。基于统计,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成就与缺失、现象与问题、热点与冷寂等复杂景观。同时,本文就研究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1912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文学研究如何突破困境,新时期文学与新世纪文学研究如何沉潜与学理化,“十七年文学”及“文革”文学研究如何摆脱边缘和冷寂等问题,分别做了探讨。这些思考对此后的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研究或有裨益。

  • 标签: 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研究 统计 分析
  • 简介:在我国文化内容的发展体系中,外国文学是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国文学、西方文学作品和理论等都进行翻译,将能够很好推动我国文学发展和建设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话语资源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外国文学 研究话语 转型
  • 简介:柯润璞(JamesIrvingCrump,Jr.柯迂儒)于1921年3月8日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他的父亲名为詹姆斯·欧文·克朗普(JamesIrvingCrump,1887-1979),母亲名为玛格丽特·惠特尼(MargueriteD.Whitney)。他的父亲担任《男孩生活》(BoysLife)主编达25年之久,写过40多本书,很多收录于《男孩子书系》(TheBoysBookSeries)中。1963年,父子俩合写过一本有关中国考

  • 标签: 纽瓦克 元杂剧 父子俩 惠特尼 书系 MICHI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