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因素与卵巢多囊改变(PCO)发病的关系。方法取60年龄在13~37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过少,阴道或直肠B超均显示双侧卵巢多囊改变,且同一个平面卵泡均大于10个,最大直径不超过10mm的妇女月经第2~5日或闭经妇女任意时间及月经规律B超示双恻卵巢正常的生育期妇女月经第2~5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取上清液并测出其性激素(FSH、LH、TES、PRL)水平。通过对60PCO患者的年龄、该年龄所处环境、性激素的比较及PCO患者与正常妇女性激素的比较。分析PCO患者的发病年龄、精神因素及性激素水平的特点。结果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75%左右,13~19岁的占16.6%,>30岁仅占8.3%。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0~30岁,这一时期女性面对的外部环境刺激最多,压力很大。对60PCO患者性激素的比较可见LH/FSH>1高达90%,可见高LH在卵巢多囊改变中占很高比例。睾酮≥60ng者占58.3%,也占有很高的比例。PRL>25ng/ml者占10%。而对照组妇女LH/FSH>1者占12%,LH/FSH≥2为零,睾酮≥60ng及PRL>25ng/ml者各占6%,符合PCOS诊断者为零。结论18~30岁之间的妇女发病率最高,性激素表现也很典型。而这一时期的妇女压力最大,所应对的环境刺激最多,说明精神因素与PCO的发病有很大关系。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症性激素月经失调精神因素
  • 简介:双硫仑(disulfiram)又称双硫醒、戒酒硫、酒畏等,是酒增敏药物,用于戒酒治疗,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饮酒后能使上述症状更严重[1].现就文献报道的320药源性双硫仑反应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用药的重视.

  • 标签: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用药 预防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子宫间叶性肿瘤来自子宫间叶组织,诸如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以及血管等。最常见是平滑肌来源肿瘤。现介绍一来源血管周细胞的肿瘤。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pitz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Spitz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0患者中,男141,女179,年龄0 ~ 65(12.5 ± 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不典型Spitz肿瘤(AST)8,Spitz痣黑素瘤(SM)5。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43.0%)和红色(108,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85.3%)且表面平滑(272,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3.6%)发生在斑痣上,11(3.6%)呈簇发性,6(2.0%)播散性,7(2.3%)结节性,1(0.3%)为瘢痕疙瘩。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扩散(123,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57.8%)及楔形分布(118,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Spitz痣(9,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4.2%)、血管瘤Spitz痣(8,2.6%)、疣状Spitz痣(12,3.9%)、黏液Spitz痣(10,3.3%)、晕痣Spitz痣(4,1.3%)等。4AST皮损为黑色,7色素均匀,3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为2 ~ 6个/mm2),5核染色质粗糙。3SM皮损呈红色,4色素不均匀,3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扩散(3),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 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Spitz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 标签: 痣,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Spitz样肿瘤 Spitz痣 不典型Spitz肿瘤 Spitz痣样黑素瘤
  • 简介:肌无力综合征是累及神经一肌肉接头突触前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小细胞肺癌相伴,是由电压控制性钙离子通道抗体使突触前膜钙离子传递障碍,使突触前膜乙酰胆碱最小减少而致肌无力。由于本病易和神经内科疾病混淆,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现将接诊的1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肌无力 综合征 误诊 神经内科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钙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细胞的影响因素,掌握仪器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823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细胞结果阳性的标本用显微镜复检。结果结果判断,以仪器和显微镜复检同时检出类酵母细胞为真阳性,显微镜复检检出类酵母细胞而仪器未检出为假阴性;仪器检出类酵母细胞而显微镜复检未检出为假阳性。UF1000i检测结果真阳性200(24.3%),假阳性493(59.9%),假阴性130(15.8%)。结论sysmex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尤其适用于批量体检标本的筛选,但是传统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在尿液分析中仍是必不可少的。棘形RBC、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皱缩红细胞、细小的结晶、精子等均易对仪器检测酵母细胞造成假阳性结果。而类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改变或数量较少时仪器辨认困难,此时可致假阴性。因此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必须用显微镜认真复核方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尿液分析 假阳性 假阴性 类酵母样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体肥大的微波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微波(microwave)治疗青少年腺体肥大38。手术在局麻间接喉镜下操作,对照组30采用全麻下传统的腺体刮除法。结果两组有效率l00%。但在住院/门诊比、麻醉、疼痛、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日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波可在局麻下进行,不需住院,操作简便,出血极少,微创,痛苦小,安全,疗效与传统的腺体刮除法相当。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微波
  • 简介:膀胱肉瘤癌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尚不深入,多为散在的病例报道。其既不同于尿路上皮癌,又不同于膀胱肉瘤,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预后差,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1膀胱肉瘤癌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 标签: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肾上腺手术标本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诊断的主要问题.方法:收集本科1980~2002年间全部肾上腺手术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0)内分泌肿瘤组织学分类(1999)标准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肾上腺病变共1166,其中肿瘤913(78.3%),非肿瘤性病变253(21.7%).肿瘤中良性881(96.5%),恶性32(3.5%).占良性肿瘤前三位的依次是肾上腺皮质腺瘤634(72.0%)、嗜铬细胞瘤196(22.2%)和髓性脂肪瘤30(3.4%);恶性肿瘤32中肾上腺皮质癌22(68.8%),恶性嗜铬细胞瘤5(15.6%).非肿瘤性病变中肾上腺皮质增生206(81.4%),皮质萎缩13(5.1%);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7(2.8%).肾上腺髓质增生8(3.2%).结论:①肾上腺病变占送检标本的032%,其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②肾上腺皮质病变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皮质腺瘤和皮质增生.③髓质病变中93.8%为嗜铬细胞瘤.④肾上腺间质病变以髓性脂肪瘤最常见.⑤肾上腺恶性肿瘤非常少见,主要为皮质癌.因此,外科病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皮质腺瘤与皮质结节状增生的鉴别,皮质癌的诊断应参照Weiss组织学标准.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瘤样病变 病理分析 组织学类型 肾上腺髓质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表皮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已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囊肿声像图。结果有18呈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无血流的类实性肿物。有1合并炎性,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并有少量血流信号。19肿物的内部回声由囊内容的成分含量多寡和成分排列的不同而不同。结论表皮囊肿囊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判别良恶性时,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皮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颅内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颅内皮囊肿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且囊肿易破裂,术后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各种并发症。结论颅内皮囊肿一般预后良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皮样囊肿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