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对象。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类型,归纳不良反应的年龄层次。结果针对患者使用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节激素平衡类药物组的发生比例最高达96.15%,其次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组85.71%,最后为调节生物反应类药物组69.2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不同年龄分组来看,壮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76.92%,青年组其次为85.71%,中老年组的发生率最高达92.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选择抗肿瘤药物,需要重点关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群体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更换药物,将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 标签: 肿瘤患者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疗水平与临床所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下,各类肿瘤的治愈几率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有关研究显示,许多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其心血管健康状况将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长期发病率与死亡几率受到一定影响,已成为影响肿瘤治疗预后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以上特性,诞生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即肿瘤心脏病学,该学科的主要目的如下:医护人员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保障并提高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多病症共存”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以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最为常见和突出,伴随而来的就是患者机体差的状态、进食能力不足和/或能量消耗增加。这些皆因“肿瘤”而起,只能有效打击患者机体的肿瘤负荷,才可予以纠正。面临“抗肿瘤治疗副作用较大且多”的局面,只有将“抗肿瘤药物治疗”和“营养代谢治疗”有机联合应用,才能有效打击肿瘤负荷,修复人体营养代谢状态。因从事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团队与临床营养师处于近乎“隔离”的状态,仅以“会诊”方式联系。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在“营养会诊”方式得来的营养治疗支撑下,抗肿瘤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实施下去。为保证实施抗肿瘤药物治疗有效、安全,需要这样的肿瘤内科临床体系:营养代谢和肿瘤学诊断、营养代谢治疗与抗肿瘤药物治疗和减症治疗的有机融合。

  • 标签: 营养不良肿瘤 抗肿瘤药物 治疗临床 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树舌灵芝粗提物体外抗肿瘤的效果。方法从树舌灵芝中以溶剂提取法得到有机化合物,于分离、纯化后应用MTT比色法进行分析,了解氯仿提取物、乙醚以及醋酸乙酯提取物等对人乳癌细胞(MCF-7)的活性抑制作用。结果在浓度为110、1100以及1200时,氯仿提取物对MCF-7的活性抑制率较阳性对照组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氯仿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MCF-7的增殖,而其它样品对MCF-7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树舌灵芝中的氯仿提取物能够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 标签: 树舌灵芝 粗提物体 抗肿瘤
  • 简介: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成为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1-2]。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高盐、高温、高压等特殊性,为新药开发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

  • 标签: 海绵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健康状况,本文结合各学者研究结果,与本人研究经验,重点阐述了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并从生存率和安全性两个层面分析用药效果,归纳他汀类药物实际应用可行性,进而为抗肿瘤治疗患者正确选药给予重要指引,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适当控制癌症致死风险。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抗肿瘤作用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全身静脉化疗方法无法在脑脊液中形成有效的抑瘤浓度,并且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经脑脊液途径给药可以避开血脑屏障,直接增加药物的在患区的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机体其他脏器与药物的接触,

  • 标签: 脑肿瘤 脑脊液途径 抑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类有效部位(HSB-FEP)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先制备HSB-FEP;以$180、U14、EAC、HepA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评价HSB-FEP的200、50mg·kg^-1对各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180、U14、EAC、HepA实体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3.87%、39.89%、37.60%、46.29%,胸腺、脾指数显著升高。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抗肿瘤 $180 U14 EAC
  • 简介:中药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生用善于清热利水,渗湿除痹;炒用有较强的健脾止泻作用.从其种仁中提得的薏苡仁油中富含薏苡仁内酯,其内酯具有抗肿瘤作用.目前,以其中性油脂制备的新型康莱特注射液,为一种纯中药制剂,抗肿瘤的临床应用较广泛,本文就康莱特注射液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应用进展 康莱特注射液 抗肿瘤研究
  • 简介:FTY720是一种由冬虫夏草培养液多球壳菌素合成的鞘氨醇类似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FTY720还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化疗敏感性、抑制肿瘤转移。本文就FTY720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FTY720 肿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当前学术界对于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有所深入,学者们认识到了诸多药物内所含有的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起到抗肿瘤的效用。抗肿瘤天然药物的主要成分包含蛋白质类、多糖类、醌类以及萜类等。本文分为5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天然抗肿瘤药物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旨意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天然抗肿瘤药物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丹皮酚是牡丹皮和徐长卿的主要药效成分。近年来,丹皮酚由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抑菌抗炎、解热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同时,丹皮酚抗肿瘤作用也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包括对肝癌、结肠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力等。对丹皮酚抗肿瘤作用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抗肿瘤的机制,为深入研究丹皮酚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丹皮酚 药理活性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诱导凋亡
  • 简介:目的:优化通关藤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测定通关藤总皂苷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总皂苷收率作为指标优化通关藤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动态吸附实验,分别考察了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D101,AB-8,ZTC-1,NKA-9,D3520)对通关藤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并以吸附量、洗脱量为考察指标,对通关藤总皂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筛选,以通关藤苷A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通关藤总皂苷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通关藤总皂苷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通关藤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ZTC-1具有最佳吸附与解析参数,最佳纯化工艺为:取通关藤粗提取物,加相当于生药量15倍的蒸馏水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ZTC-1树脂柱,依次用水、50%乙醇洗脱至无色,弃去,再用70%乙醇洗脱1.5BV,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即得通关藤总皂苷。通关藤总皂苷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提取物浓度大于0.312mg/mL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即受到抑制,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其差异更为显著。结论:所得提取纯化工艺简单可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通关藤总皂苷的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 标签: 通关藤总皂苷 提取 纯化 抗肿瘤
  • 简介:摘要β-榄香烯是对多种肿瘤疗效确切,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对转移性肿瘤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体内外实验表明β-榄香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分化、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逆转肿瘤对化学药物的耐药性等多方面达到抗肿瘤作用。

  • 标签: &beta -榄香烯 细胞凋亡 抗肿瘤作用
  • 简介:染料木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具备抗肿瘤、防止骨质疏松、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对染料木素抗肿瘤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其研究和应用,并为进行抗肿瘤前药分子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染料木素 衍生物 抗肿瘤 生物活性 化学修饰 保健食品
  • 简介:结果青天葵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实验中对青天葵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和甲醇部位,方法青天葵部位提取物的制备主要采用溶剂法

  • 标签: 体外抗肿瘤 作用研究 抗肿瘤作用
  • 简介:余甘子叶提取物cc部位在浓度为25μg/ml时对Bele7404,cc和C部位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超过70%,E部位在25~1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P388D1细胞的抑制率均超过50%

  • 标签: 体外抗肿瘤 余甘子叶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大麻二酚是汉麻中最丰富的植物大麻素之一,不具有精神活性,其在体内具有多样化的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麻二酚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受体分布及激活机制的多样性使其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和转移、抗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个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了解大麻二酚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 大麻二酚 抗肿瘤药
  • 简介:目的研究环翠楼高丽红参复方制剂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荷瘤小鼠肿瘤模型研究。结果环翠楼高丽红参复方制剂对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环翠楼高丽红参复方制剂具有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环翠楼高丽红参 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