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方法筛选与胃癌预后、5-氟尿嘧啶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基于GPL570平台的GSE54129、GSE79973、GSE51725胃癌数据集。从GEPIA2在线基因表达谱分析工具下载前500例胃癌患者总生存(OS)相关基因。利用GEO2R工具鉴别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并鉴定关键基因,通过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计算关键基因对患者OS的预测价值,患者样本按基因表达量的最佳临界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果共筛选出5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9个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通过PPI分析,成对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2(PITX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B2)、凝血酶反应蛋白1(THBS1)是上调基因PPI中的关键基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GF1、HGF、PITX2、TGFB2基因低表达的胃癌患者OS均较好(均P<0.01),THBS1基因低表达的胃癌患者OS较差,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采用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PITX2基因低表达患者OS较好(P<0.01),THBS1、HGF基因低表达的患者OS较差(P<0.05)。富集分析发现关键基因参与调控TGF-β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黏着斑通路。结论FGF1、HGF、PITX2、TGFB2基因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PITX2、THBS1、HGF表达与5-氟尿嘧啶疗效相关,可能作为胃癌患者氟尿嘧啶治疗敏感性的预测标志物。

  • 标签: 胃肿瘤 生物信息学 基因 预后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鉴别与食管鳞癌预后及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鳞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资料。从分子数据库得到免疫基因,与转录组数据取交集得到免疫相关基因。使用相关性分析得到免疫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分析获得与预后相关的免疫lncRNA。依据这些lncRNAs在样本中的表达量,构建COX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计算风险值。依据风险值,区分出高低风险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从TCGA数据库下载得到95例食管鳞癌样本,免疫基因与转录组数据取交集得到免疫相关的基因331个。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COX分析得到6个显著与预后相关的免疫lncRNA(分别为LINC02159、AC092484.1、AC099850.3、AC125807.2、AC105277.1和AC037459.3),并构建基于这6个lncRNA的预后风险模型,依据患者的风险值,以中位数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通过生存分析比较5年生存率,发现高风险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1)。ROC曲线结果表明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结论免疫预后相关lncRNA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为食管鳞癌免疫相关lncRNA研究及治疗提供线索。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预测其潜在生物功能。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集下载胶质瘤mRNA数据集、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集下载胶质瘤甲基化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并取交集。对差异化基因进行生物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P<0.05),使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核心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对筛选出核心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及生存分析(P<0.05)。结果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的差异化分析中共识别出3个上调DEGs和25个下调DEGs,PPI分析得出11个核心基因。这11个基因生物功能富集主要是神经再生(P<0.01),信号通路富集主要是羟色胺能神经突触(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其中9个DEGs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筛选出的DEGs参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从而影响患者预后。

  • 标签: 胶质瘤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小鼠成釉细胞株(LS8细胞),根据氟化钠(NaF)终浓度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和染氟组(1.6 mmol/L NaF)。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筛选关键模块和关键基因。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染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70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223个,下调基因486个。DEGs的GO分析主要涉及受体配体活性、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受体复合物、膜筏等细胞组分,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全基因集的GSEA发现,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脂肪酸降解、丙酮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处于抑制状态。构建PPI网络后,得到3个关键模块和4个关键基因[Ⅰ型胶原α1(Col1a1)、Ⅰ型胶原α2(Col1a2)、Ⅴ型胶原α1(Col5a1)和纤维蛋白原-1(Fbn1)]。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LS8细胞Col1a1、Col1a2、Col5a1、Fbn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P均< 0.05),与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利用生物信息方法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Col1a1、Col1a2、Col5a1、Fbn1及IL-17、NF-κB信号通路可能与氟化物对成釉细胞的毒性作用密切相关。

  • 标签: 成釉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着丝粒蛋白L(CENPL)在泛癌中的表达,并研究CENPL表达与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HPA)和TIMER数据库探讨CENPL在人体正常组织及33种癌症类型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应用R语言计算了33种癌症的免疫细胞浸润、ESTIMATE评分、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性。结果CENPL的mRNA表达水平在16种肿瘤中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CENPL表达与31种肿瘤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相关(P<0.05)。此外,CENPL的表达水平与免疫评分相关性最高的肿瘤是肾上腺皮质癌(R=-0.43,P<0.01);基质评分相关性最高的肿瘤是睾丸癌(R=-0.43,P<0.01);免疫综合评分相关性最高的肿瘤是肾上腺皮质癌(R=-0.39,P<0.01)。CENPL表达与18种肿瘤的TMB呈正相关,与2种癌症的TMB呈负相关。CENPL表达与5种癌症的MSI呈正相关,与3种癌症的MSI呈负相关(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CENPL的表达与40个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CENPL在泛癌中表达升高,与多种癌症的免疫浸润相关。

  • 标签: 着丝粒蛋白L 泛癌 免疫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基因芯片筛选骨关节炎特征基因谱及信号通路。方法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的2个人类关节滑膜组织微阵列(GSE82107和GSE55235),包括20个骨关节炎样本和17个健康对照样本,采用GEO2R工具筛选骨关节炎和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GO)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生物通路富集(https://david.ncifcrf.gov/),以确定DEGs的路径和功能注释。以蛋白-蛋白互作(PPI)基因数据库检索工具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http://www.string-db.org/),分析这些DEGs的PPI,并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2个微阵列数据库共筛选出滑膜组织191个上调的DEGs和49个下调的DEGs。DEGs主要被富集到"炎症反应"、"骨细胞分化"、"正向凋亡细胞调控"等生物功能调控上以及HTLV-I感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甲型流感、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激酶/Akt途径、Toll样受体途径、军团杆菌、沙门氏菌等14条信号通路。PPI在MNC和连接度(Degree)两个模式筛选出前10个关键基因,其中白细胞介素-6、JUN、CXCL8、EGR1、CCND1被确定为有价值的骨关节炎生物标记物。结论通过对骨关节炎的芯片分析筛选出的14条信号通路和10个特征性基因谱,可能为阐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软骨 骨关节炎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以及预测miRNA的RNAfold和Triplet-SVM软件在赤拟谷盗基因组中预测了43个miRNA。进一步对预测的miRNA进行长度统计以及保守性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逐渐被运用到了医学领域中,同时也得益于人类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逐步完善,各种生物数据库被不断地建立和扩充,因此在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物信息首先应该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发展分析手段,促进医学进步。这就需要各医学高校重视对医学生物信息人才的培养,开设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的医学生物信息课程。基于此,本文中提出了有关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物信息的教学策略和实践分析。

  • 标签: 大数据 互联网 医学生物信息学 教学策略 实践分析
  • 简介: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生物信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关键驱动力。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科学在生物信息中的作用,包括基因组、生物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库,以及药物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本文还研究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临床信息系统、医疗数据分析与预测、个性化医疗与基因组医学以及远程医疗与电子健康记录。这些应用领域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还加速了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

  • 标签: 计算机科学 生物信息学 医疗健康
  • 简介:摘要:创新思维是信息竞赛中关键的思维品质,信息奥赛能够有力推进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需具备的主要能力和素养。 文章详细描述了在信息环节中,学生如何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完成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

  • 标签: 信息学    创新思维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特异性皮炎患者病变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模式,筛选调控关键基因。方法:自GEO数据库下载GSE107361数据集,使用Cibersort、WCGNA、Cytoscape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D患儿病变组织DC浸润比值上升,肥大细胞浸润比值降低。DC浸润比值与CCL22、CXCL1表达量与呈正相关,与KRT19表达量呈负相关;肥大细胞浸润比值与CXCL1、CXCL8、GZMB等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CCL22、CXCL1、KRT19、CXCL8、GZMB等基因与儿童AD病变皮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比值相关。

  • 标签: []  特应性皮炎 儿童 免疫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特色文化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信息活动,还要享受信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索,以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

  • 标签: 信息技术 文化环境 重要性
  • 简介:摘要:中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不同方向的知识有着浓厚兴趣,因此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社团在各个中小学不断出现。结合河南省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社团成立的情况可知,信息社团是众多信息技术学科社团中占比较大的社团类型之一,大多数中学都有信息社团。因为这类社团比较多,所以高效、优质的信息社团活动课所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大。本次研究以信息社团活动课为中心,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 标签: 中学 信息技术 社团活动课
  • 简介: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院创办于2001年7月,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学院以长春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校本部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办学声誉为依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 标签: 长春理工大学 信息学院 光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家教育部 应用型人才
  • 简介: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通路、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生物信息方法进行应用对冠心病相关基因进行有效分析。方法:将冠心病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获取,将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来,并对差异基因展开KEGG,GO和PPI网络分析,并将Webgestalt进行应用,实现对冠心病患者miRNA和转录因子的预测,促进miRNA-TF-gene调控网络的有效建立。结果:得出1449个差异基因,在将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冠心病样品中有726个上调基因,下调基因为723个,差异基因与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差异显著。结论:将生物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冠心病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保证获取冠心病基因通路,miRNA和转率因子,了解冠心病特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意义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相关基因 生物学分析
  • 简介:为适应新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进程,动员和组织各级卫生机构卫生信息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集中力量开展卫生信息化标准和应用规范的研究,不断开发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建立卫生信息资源数据库,促进卫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根据《宁夏医学会章程》,经请示自治区卫生厅主管领导同意并经宁夏

  • 标签: 卫生信息学 医学会 宁夏 开展工作 卫生信息化 分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技术筛选并分析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铁死亡相关基因(FRG)。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共545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信息,602例数据集。从FerrDb数据库下载FRG基因集。取FRG基因集与TCGA数据库基因集交集,得到FRG表达数据集。使用R软件筛选结直肠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FRG和预后相关基因,获得影响结直肠腺癌预后的FRG。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工具分析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蛋白质表达的相关性。使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预后风险模型,计算TCGA数据库509例结直肠腺癌样本的风险值,以中位风险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中位风险值)、低风险组(<中位风险值),并绘制生存曲线。绘制依据FRG预后模型的风险值预测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基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与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的FR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数据库中545例患者临床信息,602个数据集中,通过比较发现199个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异表达的FRG,28个预后相关的FRG,取交集后发现21个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FRG。DUOX2、NOX4、NOX1、DDIT3、JDP2、ATP6V1G2、ULK1、ATG3与WIPI1基因间可能有相关性;NOX4、NOX5、PLIN4和ATP6V1G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ULK1与MAPK1、MYB、FANCD2、ATG3、ATP5MC3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使用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15个FRG(ATP5MC3、NOX4、NOX5、ALOX12B、ATG3、WIPI1、MAPK1、MYB、AKR1C1、DDIT3、JDP2、ATP6V1G2、DRD4、SLC2A3、PLIN4),构建风险模型,风险值=NOX4×0.139-ATP5M3×0.108+NOX5×1.486+ALOX12B×0.475-ATG3×0.030-WIPI1×0.170-MAPK1×0.271-MYB×0.063+AKR1C1×0.021+DDIT3×0.186+JDP2×0.292+ATP6V1G2×0.777+ DRD4×0.294+SLC2A3×0.059+PLIN4×0.113。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较低风险组差(P<0.001),低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为76.8%,高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为48.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和风险值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预后相关FRG构建的风险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总生存率(曲线下面积0.728)。高、低风险组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组成和细胞外结构构成、局部黏附等基因通路有关。结论依据筛选的FRG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较好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这些FRG有望成为结直肠腺癌预后相关新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计算生物学 铁死亡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