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曲肽、血凝、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符合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种药物能够相互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发挥止血作用,联合应用奥曲肽、血凝、奥美拉唑3种药物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奥曲肽 血凝酶 奥美拉唑 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内注入冷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及白眉蛇毒血凝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组为25例观察组与25例对照组,提供冷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及白眉蛇毒血凝交替胃内注入与单用白眉蛇毒血凝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8%,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胃内注入 去甲肾上腺素 白眉蛇毒血凝酶 新生儿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蛇毒血凝与氨甲环酸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我院行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A 组患者围术期不使用止血药物蛇毒血凝与氨甲环酸;B组患者围术期常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蛇毒血凝;C组患者在B组患者常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蛇毒血凝基础上于术中易出血的部位局部喷洒氨甲环酸、蛇毒血凝。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部的引流血量;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需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二次开胸止血、急性肺损伤(AL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部引流血量方面,C组明显少于A组、B组,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在术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方面,C组明显少于A组、B组,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在术后即刻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方面,B组、C组明显少于A组,P<0.05; 在术后CRRT、二次开胸止血、ALI的发生率方面,B组、C组明显少于A组,P<0.05。 结论  静脉使用蛇毒血凝与氨甲环酸有利于改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减少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腔引流血量,有利于减少术后CRRT、二次开胸止血、ALI的发生率;局部应用蛇毒血凝与氨甲环酸可减少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部引流血量。

  • 标签: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蛇毒血凝酶 氨甲环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患者60例及住院部患者280例共34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山东烟台264006)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444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检验其相关指标。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疾病、药物及样本3个方面。结论分析血凝检验结果要结合患者病情等因素考虑。

  • 标签: 血凝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 疾病 药物 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凝检验结果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血凝实验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检查结果可能问题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影响血凝试验的临床因素有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检验试剂是否达标以及检验人员是否有规范操作等方面。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凝试验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可能影响血液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才能提高血液试验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检验的相关环节,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凝检验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0月门诊患者 60例,住院部患者 280例来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关键词:影响血凝试验;因素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多种因素可造成采血时血凝块的形成,主要原因为血流不畅引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了137名出现血流不畅献血者,经相应处理后采血顺利,并进一步探讨其原因及如何避免血凝块形成。

  • 标签: 采血 预防 血凝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3例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收治的104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四项血凝指标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在血凝四项指标中,对照组患者的TT、APTT和PT指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但FIB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产前和产中阶段,对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凝四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功能变化予以动态监测,能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异常出血现象的出现,能有效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妇 血凝四项指标 临床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三七粒度大小对其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小鼠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结果:同剂量三七粗粉和三七细粉之间止血时间相当,无显著性差异;凝血时间细粉组明显少于粗粉组。结论:三七细粉药效优于三七粗粉。

  • 标签: 三七 止血 凝血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ACLTOP-700、M600H全自动血凝仪,CA-7000血凝仪,STA一RvEoloiton全自动血凝仪和BE全自动血凝仪等仪器的日常维护做出相关探讨,并对其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的常见故障和保养措施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深入的探讨在日常维修中遇到的一些故障,及对故障分析。

  • 标签: 全自动血凝仪的原理 保养日常 故障及维修 按月维护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探讨。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接受血凝试验检验的3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统计临床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偏差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检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3000患者中总共有113例患者出现血凝试验检验质量偏差,同时所有患者均属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结论临床中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用人体系、培训体系、工作考核与监督体系,促使检验人员以及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能力的刀片持续性提升,根据科学的方式完成血凝试验检验任务,规避违规操作而导致的检验结果偏差,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血凝试验检验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样本采集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7 月期间的 200 例血凝试验样本,分析样本合格率、不合格原因情况。结果:样本合格率为 84.5% ,不合格率原因中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为 1.5% ,用药后采集为 10.5% ,抽血过长不顺利为 2% ,原因不明为 1.5% 。结论: 样本采集中放置时间过长、采集前患者用药与抽血过长不顺畅等因素都是引发血凝检验结果,导致样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需要严格管理。

  • 标签: [ ] 样本采集 血凝检验 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