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1例48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2个月”入院,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分流术,先后给予抗感染、抑酸、护肝、止血等治疗,术后第1天使用尖吻蝮蛇血凝过程中突发寒战、呼吸困难、高热。医生排除疾病因素,临床药师结合患者药品使用情况考虑为尖吻腹蛇血凝所致严重过敏反应,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停用可疑药物,其他药物继续使用,给予对症处理,患者体温、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次日转回外科继续原治疗,未再使用尖吻腹蛇血凝,上述不适症状也未再出现。

  • 标签: 尖吻腹蛇血凝酶 药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高热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上消化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因上消化道出血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0例联合血凝,均治疗3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上消化出血效果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血凝酶 上消化出血 出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选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名,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以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止血总有效率、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APTT)的具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输血量、治疗效果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APTT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血凝酶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12例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凝血,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凝血酶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蛇毒血凝注射液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治疗的1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结合蛇毒血凝注射液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毒血凝注射液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 标签: 蛇毒血凝酶注射液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介入后咯血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方法纳入因大咯血入住我中心并接受介入治疗患者14例。依据术前是否使用血凝分为血凝组和非血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咯血情况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结果血凝组患者有5例术后发生咯血P=0.021。血凝组患者术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001,非血凝组患者术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94。结论使用血凝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导致介入治疗后仍咯血的重要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奥美拉唑与血凝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则联合使用凝血与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止血时间。结果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30.24±8.37),较对照组(52.34±8.93)相比有所降低,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显效20例,24例患者为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7.77%;与对照组84.44%相比略有提升;两组间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奥美拉唑与凝血联合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可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一代全自动血凝仪CS-5100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APTT)报警信息加以深度分析,为临床提供精准检验结果。方法对两例APTT报警早凝-初期反应异常和轻微凝集的样本,将其曲线与正常曲线比较,并用金标准手工法重新检测APTT,与仪器结果相比较,结果此两例报警信息凝集曲线与正常曲线有很大差异,仪器报出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不符。结论对新一代血凝仪CS-5100检测APTT有报警样本,要观察曲线变化,与临床沟通,手工验证,发出与临床相符报告,更好为患者服务。

  • 标签: CS-5100血凝仪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异常报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血凝对老年胃溃疡伴出血的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60例胃溃疡伴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血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超过常规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80.00%),统计学结果显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对老年胃溃疡伴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达到止血目的,对老年胃溃疡伴出血的临床治疗价值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凝酶 奥美拉唑 胃溃疡伴出血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凝+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凝+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NVUGIB患者给予联合治疗,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且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凝酶 奥美拉唑 急性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加血凝治疗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本院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78例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39例、实验组1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奥美拉唑加血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止血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输血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加血凝治疗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血凝酶 呼吸衰竭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探究注射用蛇毒血凝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7月我院收治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5例,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消化内镜电凝止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蛇毒血凝治疗。对比两组及时止血率成功率、7d后止血成功率以及中转手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及时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7d后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注射用蛇毒血凝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注射用蛇毒血凝酶 消化内镜 消化性溃疡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叉污染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S2000I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交叉污染排查、干扰分析实验与避免交叉污染程序设计。结果交叉污染排查实验证明FIB对APTT存在负干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其他项目无影响;加生理盐水组,加OV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Thrombinreagent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经避免交叉污染实验设计并筛选出结果,FIB+APTT(设置前)组合所测APTT偏倚超过允许范围,存在负干扰,混合血浆及质控品1,2FIB+APTT(设置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FIB+APTT(设置后)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用CLⅠ清洗试剂针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对APTT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交叉污染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给患者血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采用的不同治疗药物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采用纤溶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凝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各项血凝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可以改善患者血凝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对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纤溶酶 治疗效果 血凝状态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凝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了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治疗,采取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的患者例数为50例。对照组中的所有患者主要运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血凝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后对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凝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血凝酶 雷贝拉唑 消化道出血 治疗 疗效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0月门诊患者 60例,住院部患者 280例来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关键词:影响血凝试验;因素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