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间质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等原因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对各国指南、专家共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该疾病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膀胱炎,间质性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综合征,膀胱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腺膀胱炎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腺膀胱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同时行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同时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3.33%,对照组为20.00%;疾病复发状况对比,观察组术后疾病复发1例,复发率为6.67%,对照组术后疾病复发2例,复发率为13.33%,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腺膀胱炎术后采用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小,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膀胱癌根治切除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人文关怀护理理念融入膀胱癌切除手术病人的护理中,从人性化角度考虑,重视术前访视,术中的心理支持及术后指导,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结果通过对膀胱癌手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避免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和主动得到改变,融洽了护患关系。结论通过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使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 标签: 人文关怀 膀胱癌切除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膀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神经源膀胱患者纳入研究,给予无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对比护理前后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降低,残余尿量显著低于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源膀胱患者中,采用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014年收治的268例经病理证实的腺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以膀胱刺激症状+镜下血尿为主,膀胱镜检查表现为滤泡样、绒毛样、苔藓样改变。196例(以下称灌注组)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后1月采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方案为每周1次,共6次,术后定期行尿常规检查。72例(以下称未灌注组)术后因经济原因未做灌注。结果随访3—30个月,灌注组135例症状消失,42例好转,11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复发8例;未灌注组34例症状消失,7例好转,18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复发13例,两组均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膀胱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有效地预防其复发。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汽化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TURBT加膀胱灌注防治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TURBT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后,用无菌蒸馏水间断多次灌注膀胱,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接着每2周1次,共4次。然后每4周1次,共2次。再其后每3个月1次,共2次。间隔6个月最后1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本组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膀胱穿孔,出血较少。均未输血。术后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6年。复发9例,复发率15.5%。结论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气化切割术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膀胱恢复的疗效。方法对36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膀胱患者采用间隙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肛门括约肌收缩情况、尿意,自主排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训练后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肛门括约肌收缩情况、尿意和自主排尿明显好于训练前(p值<0.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间隙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促使神经源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间隙导尿膀胱能训练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
  • 简介:总结了1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术前器械物品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地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原位膀胱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浅表膀胱癌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卡介苗膀胱灌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手术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对于浅表膀胱癌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 浅表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化电切加膀胱灌注用于治疗腺膀胱炎的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自2021年3月前来就诊的100例采用气化电切加膀胱灌注来治疗腺膀胱炎的患者,并随机分为相同数量的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实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化电切加膀胱灌注用于治疗腺膀胱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化电切 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神经周围功能异常,是引起神经源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控制NB患者病情的关键,治疗与护理管理方案相互配合,有助于加快NB患者功能康复,鉴于此本研究围绕近年来的相关报道展开讨论,分析NB患者康复干预中膀胱护理管理的相关方案。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管理方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对斜视弱视的影响。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1例斜视弱视患者,经过常规弱视治疗,双眼视力稳定提高3个月以上行了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对比术前、术后行相似的弱视治疗,术前与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弱视眼视力变化。结果手术后发现,仅在术后第1天,患者弱视眼视力就有所提高,平均提高了0.5行;术后1个月,弱视眼视力提高较为明显,平均提高了1.6行;术后3个月,弱视眼视力平均提高了2.3行。结论斜视弱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后,有利于其弱视眼视力恢复,对弱视治疗更敏感,值得推广。

  • 标签: 抑制 弱视 斜视矫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膀胱癌(BCa)细胞中放射抗性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24细胞,采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0、2、4、8、10和20 Gy)照射T24细胞,筛选最佳的X射线剂量作后续处理,建立放射抗性BCa细胞系T24/R,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transwell测定T24/R细胞和T24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T24/R细胞中过表达NDRG2,X射线放射剂量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处理两组细胞,检测T24/R组(control组)和T24/R-NDRG2组中细胞生存比例,2 Gy剂量处理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X射线剂量≥2 Gy时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因此选择2 Gy X射线照射作为BCa细胞毒性的最佳条件并成功建立T24/R放射抗性细胞系;凋亡检测发现在T24/R组中S期细胞数量较T24组增加[(26.49±4.5)% vs (14±2.6)%,P<0.05];transwell检测发现,T24/R较对照组T24细胞显示出更强的迁移能力(P<0.05),但两组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剂量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处理两组细胞,发现NDRG2的过表达降低了T24/R细胞放射抗性的存活率(P<0.05)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BCa细胞的放射抗性是肿瘤局部复发的原因之一,上调NDRG2的表达可抑制T24细胞的放射抗性,因此可作为放射抗性BCa患者的治疗候选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肿瘤细胞,培养的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放射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膀胱癌(BCa)细胞中放射抗性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24细胞,采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0、2、4、8、10和20 Gy)照射T24细胞,筛选最佳的X射线剂量作后续处理,建立放射抗性BCa细胞系T24/R,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transwell测定T24/R细胞和T24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T24/R细胞中过表达NDRG2,X射线放射剂量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处理两组细胞,检测T24/R组(control组)和T24/R-NDRG2组中细胞生存比例,2 Gy剂量处理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X射线剂量≥2 Gy时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因此选择2 Gy X射线照射作为BCa细胞毒性的最佳条件并成功建立T24/R放射抗性细胞系;凋亡检测发现在T24/R组中S期细胞数量较T24组增加[(26.49±4.5)% vs (14±2.6)%,P<0.05];transwell检测发现,T24/R较对照组T24细胞显示出更强的迁移能力(P<0.05),但两组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剂量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处理两组细胞,发现NDRG2的过表达降低了T24/R细胞放射抗性的存活率(P<0.05)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BCa细胞的放射抗性是肿瘤局部复发的原因之一,上调NDRG2的表达可抑制T24细胞的放射抗性,因此可作为放射抗性BCa患者的治疗候选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肿瘤细胞,培养的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放射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化疗药物顺铂结合血清培养基技术筛选出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对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及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hENT-1)的表达情况。结果1.6 μmol/L吉西他滨作用24 h后,其细胞抑制率最强[(75.2±4.5)%,P<0.001]。各组间相比较,C组中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明显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的OCT-4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hENT-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吉西他滨作用后的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肿瘤侵袭能力减弱(P<0.001)。结论吉西他滨对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具有杀伤抑制的作用,并可以减弱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侵袭能力。

  • 标签: 膀胱肿瘤 细胞,培养的 吉西他滨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微小RNA-6832-5p(hsa-miR-6832-5p)在膀胱肿瘤组织、膀胱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富含脯氨酸11(PRR1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及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膀胱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膀胱肿瘤细胞株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中hsa-miR-6832-5p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hsa-miR-6832-5p的下游靶基因。分别转染hsa-miR-6832-5p模拟物和miR-NC至hsa-miR-6832-5p表达水平最低的膀胱肿瘤细胞株,命名为miR-6832-5p组和miR-NC组。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sa-miR-6832-5p和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膀胱肿瘤组织中hsa-miR-6832-5p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膀胱肿瘤细胞株中hsa-miR-6832-5p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上皮(P<0.05),其中T24细胞表达水平最低(P<0.01)。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hsa-miR-6832-5p可直接作用于富含脯氨酸11基因(PRR11)的3′-非翻译区(P<0.01)。miR-6832-5p组细胞中hsa-miR-6832-5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iR-NC组(P<0.01)。miR-6832-5p组细胞中PRR1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iR-NC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qPCR结果一致。与miR-NC组比较,转染hsa-miR-6832-5p后膀胱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Hsa-miR-6832-5p在膀胱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hsa-miR-6832-5p可通过下调PRR11基因的表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RNAs 富含脯氨酸11 肿瘤细胞,培养的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