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在不完全契约环境中,企业可能通过机会主义行为去迎合利益相关者的隐性诉求。本文以2008-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结果表明,供应商集中度越高,越容易诱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生产成本操纵。进一步分析制度因素的影响,发现由供应商集中度诱发的盈余管理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非管制行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分组中,表明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各行业及各地区之间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盈余管理动机分析表明,由供应商集中度诱发的盈余管理倾向于平滑盈余而非夸大利润,强调盈余管理的信息披露观,表明中国市场的非财务利益相关者与会计信息的互动关系具有强大的制度依赖特征。本文从非财务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拓展了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关系'文化影响的经济后果文献。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识别盈余信息的质量和可能蕴含的风险,也有助于启发监管机构在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与市场声誉机制等正式制度的同时,更加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树立文化自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重构礼俗与法理相得益彰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关系网络。

  • 标签: 关系网络 供应商集中度 盈余管理 制度环境 信息披露
  • 简介:盈余(earnings)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向投资者传递的最重要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盈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在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上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政策层面上,会计盈余信息被各国立法和行政机构广泛使用,对上市公司从招

  • 标签: 盈余质量 上市公司 会计盈余信息 年度会计盈余 实证研究 公司盈余
  • 简介: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博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使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动机,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不是基于自身收益、而是出于升迁等政治动机实施盈余管理

  • 标签: 分析盈余 博弈分析 盈余管理
  • 简介: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经验数据,运用完全信息非对称动态纳什博弈模型,考察了公司客户在诉讼风险约束下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溢价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诉讼风险不对称性会导致上市公司减少(增加)收入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溢价负(正)相关,正向盈余管理比同幅度负向盈余管理产生较弱的审计费用溢价效应,高增长型客户正向盈余管理导致的审计费用溢价效应在诉讼风险环境中被扩大。这表明审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充分考虑了公司、诉讼风险的不对称性,修正了审计的风险判断。

  • 标签: 盈余管理 诉讼风险 审计费用溢价
  • 简介: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对自身利益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追求行为,盈余管理的实质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特定利益目标而选择盈余管理的博弈行为

  • 标签: 分析盈余 博弈分析 盈余管理
  • 简介:摘要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自由时,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是当代实证会计研究重点之一,盈余管理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其产生主要基于企业契约成本最小化、节税、政治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因素。

  • 标签: 盈余 管理 企业会计 运用
  • 简介:通过修正Jones模型.将上市公司的应计利润分解为正常应计利润和非常应计利润.以此研究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选择不同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分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公司最有可能操控应计利润以提升会计盈余.其分配的股票股利更多的来源于其盈余管理的产物——显著为正的非常应计利润。更进一步两两对比的二元逻辑回归显示应计利润越多的公司有分配股票股利和用股票股利替代现金股利的倾向。

  • 标签: 盈余管理 正常应计利润 非常应计利润 股利政策
  • 简介:本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契约关系,并提出了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价值均衡观,为提高企业盈余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价值均衡 盈余管理 契约经济学 公司治理
  • 简介:盈余管理(EarningManagement)是目前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一种利润操纵行为和公司价值调节手段,它的使用直接误导了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的理解,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现状的判断,最终会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影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等,其主观动机本文理解为企业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管理者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行为又可以分为纯粹地追逐个人的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和通过企业整体获益或者企业实际业绩效益的提高来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由于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存在差异,因此它对投资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根据上文的阐述,下面就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的差异对投资者的不同影响分别进行讨论。1、管理人员纯粹的自身利益动机这种情况下,除了管理者本人外,任何其他人都没有占有内幕信息,无论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无论是企业内部人(管理者除外)还是外部人,在资本市场上的内幕信息方面都处于同等的地位。下面考察管理者的具体操作。一种是通过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调节账面利润或者现金流量状况,包括粉饰财务报表和隐瞒业绩两种情况。前者是为了当期...

  • 标签: 影响探讨 投资者影响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从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盈余管理的遏制和新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漏洞两方面,阐述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并提出进一步利用新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操纵问题的建议.

  • 标签: 新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 简介:新股发行制度中,老股转让是成熟资本市场通行的制度。2013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出老股转让制度,旨在增加股票供给以缓解“三高”问题,但大比例转让也引发了市场对老股东“套现”动机的质疑。本文研究发现:新股发行中老股转让力度越大,则投资者情绪越低,相应股票定价越低,显示出这一制度引入对抑制高股价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大比例老股转让伴有盈余管理及后续业绩增长乏力现象。未来IPO“注册制”下,老股转让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平抑投资者情绪等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投资者情绪 盈余管理 老股转让
  • 简介:会计准则的改革是为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的机制,尽可能避免操纵会计数字的行为,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多大的影响呢?笔者通过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着重回答了这一问题。

  • 标签: 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
  • 简介: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了董事会治理和盈余管理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弱化了企业的费用粘性;良好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则有助于遏制管理层基于盈余管理目的的成本管理行为,

  • 标签: 董事会治理 盈余管理 企业费用 粘性 A股上市公司 经验证据
  • 简介: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投资的一个项目,各利益相关者都希望从其中获得更多的回报,会计盈余信息影响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契约的执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拥有信息优势和实质控制权的一方或多方利益相关者有可能单独或合谋实施盈余管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标签: 盈余管理 利益相关者 动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司的股权逐渐分散,大部分股东不能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以及管理层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促使建立管理层的薪酬激励制度十分重要。通常来说,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却大幅出现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的薪酬水平的情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关系,为我国薪酬激励制度的制定已经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薪酬激励 盈余管理 代理理论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2003-2007年证券分析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的特征,发现公司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表现具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越准确,分歧度越小。研究还发现,宏观制度环境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同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分歧度越小。同时,完善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盈余信息质量对于分析师预测表现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督和健全宏观制度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盈余质量 制度环境 分析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