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磨耗伴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重度磨耗伴缺失患者,通过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重度磨耗伴缺失的患者,经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15例、咀嚼有力15例、感觉舒适13例。均无根尖病变、扣痛及松动等现象。修复满意度达到100%。结论重度磨耗伴缺失的患者,咬合重建进行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修复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失 咬合重建 烤瓷冠
  • 简介:摘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中心收治单纯型多数缺失1例,患者先天缺失恒牙16颗,其他系统无异常,其母与患者有相似表型。收集患者、患者父母及外祖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结合直接测序进行PAX9、MSX1、WNT10A、WNT10B、AXIN2和EDA等候选基因突变检测,PCR-Sanger测序发现PAX9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存在1个杂合突变,即NM006194.3(PAX9):c.2T>C(p.Met1Thr),使起始密码子突变为苏氨酸,患者母亲有相同突变,可能是该患者先天单纯型多数缺失的遗传致病原因。患者拔除口内滞留乳牙后进行正畸-修复序列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齿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种植技术和常规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游离端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观察组16例应用种植技术修复,对照组16例应用常规活动义齿修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和10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患咬合效率、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修复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应用种植技术比常规方法疗效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游离端缺失修复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数据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导板用于上颌缺失患者种植术中的可行性。方法:上颌缺失的患者共13例,对患者进行CBCT检查,采集数据,设计并制作CAD/CAM导板,导板辅助下不翻瓣植入92颗种植体,种植后CBCT再次检查,对比种植后种植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种植体位置偏倚。结果:CAD/CAM辅助下头部偏差(0.83±0.05)mm,根部平均偏差(0.88±0.13)mm,深度平均偏差(0.75±0.19)mm,角度平均偏差(1.13±0.03)°。结论: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上颌缺失患者种植有一定位置偏倚,但尚在可接受程度内,在上颌缺失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AD/CAM导板 上颌牙列缺失 偏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对缺失患者咀嚼功能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缺失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观察分析两组美观度及咀嚼功能。结果修复后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及美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修复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可有效恢复缺失患者牙齿咬合关系,提高义齿的固位及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且使用舒适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失 咀嚼功能 美观度
  • 简介:摘要缺失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颅面发育异常疾病,由遗传因素或(和)环境因素导致。牙齿发育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其相关基因发生变异可导致牙齿发育异常。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缺陷是造成先天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导致缺失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为先天性缺失遗传学病因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先天性牙缺失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正畸治疗在先天性缺失患者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先天性缺失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口腔美容修复,观察组则联合正畸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先天性缺失患者的美容修复治疗中,加入正畸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牙齿美观,而且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恢复快,因此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天然联合种植体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多数缺失,可以解决KennedyI、Ⅱ类列缺损(特别是有多数牙齿的缺失)情况下,可摘局部义齿在固位、稳定、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类修复方法也可作为由于患者骨组织或经济原因不能行固定种植义齿修复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有关这类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报道比较少,且仍缺乏系统性。本文从生物力学及临床设计须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阐述。

  • 标签: 种植体 天然牙 可摘局部义齿 多数牙缺失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精心护理在种植修复技术治疗列游离端缺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列游离端缺失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种植修复技术,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而实行精心护理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成功率、稳定率、咀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修复技术予以治疗时需配合精心护理措施联合实行,可全面优化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推行。

  • 标签: 牙列游离端缺失 种植牙修复技术 精心护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侧游离端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50例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50件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都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侧游离端缺失的新方法。

  • 标签: 单侧游离端缺失 活动义齿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缺失患者采用球帽覆盖式种植义齿修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17例下颌缺失患者采用覆盖式种植体支持义齿修复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下颌义齿修复治疗,随访2年通过观察临床义齿固位稳定性、咀嚼效率实验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比较两者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4.1%,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覆盖式种植体支持义齿修复治疗下颌缺失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

  • 标签: 球帽覆盖义齿 修复治疗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多数先天缺失伴前牙反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其父母临床表型未见异常,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WNT10A基因的杂合突变c.791G>T;p.Cys264Phe,家系鉴定证实该错义突变遗传自母亲。对该家系的临床和遗传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先证者的临床治疗并深入理解WNT10A突变在先天缺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种植体Locator基台制作覆盖义齿修复缺失,明显提高了义齿的固位效果,同时患者取戴方便,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无牙颌 Locator基台 覆盖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对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缺失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修复;观察组46例,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修复流程执行操作,根据修复后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等指标,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缺失患者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效果可靠,患者修复后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均比较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在连续多位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所有10个病例采用义齿修复前通过正畸手段向缺隙中央方向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使连续多缺失变为间隔缺失后,再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同时获得美观和功能上的恢复,基和修复体均稳定,病人满意。结论正畸治疗在连续多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正畸治疗 连续多牙位缺失 固定义齿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缺失的老年患者实施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样本取 2019 年 01 月 -2020 年 05 月本院治疗的 80 例牙齿重度磨损伴缺失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行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行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最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修复优良率。 结果 修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因此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缺失的老年患者实施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帮助牙齿重度磨损伴有缺失的老年患者恢复口颌功能,对颞下颌关节病等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并且活动义齿修复治疗能够提高舒适度,咀嚼效率更高,食物嵌塞率低,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失 活动义齿 咬合重建修复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PI修复法和RPA修复法对游离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86例游离缺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采用RPI修复法治疗,对比组采用RPA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数差异。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95.35%,对比组修复成功率为93.02%,研究组菌斑、结石、炎症、龈沟深度、活动度指数与对比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修复方法对游离缺失的治疗效果均十分明显,能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游离缺失托牙 RPI修复法 RPA修复法 治疗指数